高一地理第十三周集體備課及教案

2022-10-13 03:12:07 字數 4235 閱讀 9399

集體備課時間:2012-4-24 上課時間:2012-5—2起

備課執筆人:王軍科集體備課主持人:王軍科

第1課時——第3課時:傳統工業區

第4課時——第5課時:新工業區

教學重、難點:

1、傳統工業區的區位特點,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綜合整治措施。

2、通過魯爾區這一典型案例,擴充套件到對傳統工業區的認識,如何借鑑魯爾區的經驗與教訓。

教學方法:

導讀問答法,讀圖分析法,多**教學。

教具:地圖冊,多**課件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鞍鋼和寶鋼的區位優勢有何不同?說明了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是如何變化的?

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工業地域的形成,知道了工業聯絡導致工業集聚,工業集聚形成工業地域。這節課我們將舉例說明傳統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請同學們看課程標準。

教師解析課程標準

(過渡)下面我們看編者是如何圍繞課程標準組織教材的。請同學結合教材看傳統工業區的典型分布地區有哪些?(提示:

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業帶也屬於傳統工業區),請學生根據課本和幻燈片分析傳統工業區共同的區位條件。

請同學們思考:在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傳統工業區有哪些主要特點?

請思考:以傳統工業部門為主,規模大、工業分布高度集中的傳統工業區會面臨哪些問題?如果你是地方行政長官,你會怎麼做?

(過渡)下面我們以「德國魯爾工業區」為例來更加詳細地了解傳統工業區的相關內容。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及相關**,分析總結:德國魯爾工業區的區位優勢?

(先請一位同學回顧:工業區位優勢的分析方法。)

教師補充:有這些區位優勢,魯爾區在19世紀上半葉,發展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業區和最大的傳統工業區,也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城市集聚區。

(過渡)20世紀70年代以來,魯爾區與世界其它老工業區一樣面臨結構性危機,使魯爾區在德國經濟中心地位下降,魯爾區走向衰落。

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分析德國魯爾區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呈現「魯爾區五大工業部門的聯絡圖」。

請據圖分析魯爾區在工業部門方面有何特點?生產結構如何?

教師總結:生產結構單一。

呈現「世界能源構成的變化」,「每冶煉1噸鋼鐵所需原料的變化」,「魯爾區煤炭產量的變化」和「魯爾區煤礦的綜合整治」等圖。請學生分析得出: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導致煤炭工業衰落。

(過渡)作為基礎產業的煤炭工業衰落了,作為主導產業的鋼鐵工業又如何呢?請學生根據課本分析得出:世界性的鋼鐵過剩,導致鋼鐵工業衰落。

呈現「環境汙染景觀圖」,再依據課本,學生很容易得出:環境汙染,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等。

教師補充:新技術革命的衝擊是傳統工業衰落的根本原因。

(過渡)德國**面對魯爾區的衰落採取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請你針對衰落的原因分析綜合整治的措施。

教師講述:經過綜合整治,魯爾區經濟結構趨於協調,工業布局趨於合理,經濟由衰落轉向繁榮,改變了重工業區環境汙染嚴重的局面,成為環境優美地區。

課堂小結:

對照課程標準總結說明應該怎樣說明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以及辯證地看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拓展訓練:以淮北市的發展,經濟地位下降及綜合整治措施為素材,請學生分析其區位優勢,經濟地位下降的原因和綜合整治措施。

作業:教材第6頁的「活動」。

板書提綱

4.3 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

一、傳統工業區

1、分布

2、區位優勢

3、特點

4、存在問題

案例:德國魯爾工業區

1、區位優勢

2、衰落的原因

3、綜合整治措施。

第4課時——第5課時:新工業區

教學重點

1、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和發展的主要條件

2、矽谷高新技術工業的主要特點和優勢區位條件

教學難點

1、義大利新興工業區內部的網路關係

2、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矽谷工業向其他地區擴充套件的原因

教具準備

利用多**技術製作一些新興工業部門的影像資料、**資料等,增強學生直觀認識的能力。

蒐集一些新興工業的發展趨勢和變化情況的新聞、報刊資料。

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閱讀教材,歸納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區的主要特點。

2、指導學生分析《普拉託的生產—銷售—服務—資訊網路》關係,加深對新興工業區特點的認識。

3、在地圖上找出世界主要的新興工業區。

4、通過教師提供的**,讓學生歸納高新技術工業的特點。

5、通過學生知道的一些世界著名的電腦公司的知識,引出「矽谷」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高技術工業企業都集中在矽谷?

6、以「如果你是英特爾公司的總裁,你會將新工廠建在**,並說明理由」為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理解矽谷中的一部分新工業趨向分散的原因。

教師指導設計

1、指導學生歸納義大利新興工業的特點。

2、指導學生讀圖5。39《普拉託的生產—銷售—服務—資訊網路》深入理解其特點。

3、指導學生讀圖,把世界主要的新興工業區義大利新興工業區、德國的南部地區、美國的矽谷、德國的慕尼黑、英國北部的蘇格蘭地區、日本的「矽島」,都落實在地圖上。

4、由學生知道的世界著名的電腦公司,引入美國「矽谷」並同時提問:為什麼這些高科技工業企業都集中在矽谷?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並聯絡前面學過的影響技術指向型工業的區位因素等知識,分析矽谷工業區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條件,其中應特別注意對教育和科技因素、交通因素的分析。

5、組織課堂討論「如果你是英特爾公司的總裁,你會將新工廠建設在**,為什麼?」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理解矽谷中的一部分新工業趨向分散的原因。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傳統工業區」的主要內容,了解到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科技生產力的提高,傳統工業經歷了誕生、發展、繁榮、衰落等階段,學好傳統工業開始衰落的同時,在發達國家的一些沒有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一批新興工業隨即誕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興工業區。

學習新課

1、概況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並回答以下問題:

(多**出示)

1、新興工業區發展開始於什麼時期?什麼地區?

2、新興工業區主要分布在**?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做到有的放矢,對這部分知識有乙個初步認識。

學生回答,教師指導。

師生共同歸納:20世紀50年代之後,當傳統工業開始走向衰落的同時,在發達國家一些沒有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逐漸形成了以靈活多變的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工業地域,這樣的工業還有:德國南部地區,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以及美國的矽谷等。

轉承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新興工業區的乙個典型代表:義大利新興工業區

2、義大利新興工業區

(學生活動)

閱讀課本內容及課本圖5.37、5.38,了解以下內容

(多**出示)

1、義大利的新、老工業各分布在**,並在地圖上找出。

2、義大利新興工業發展的機遇及其條件有哪些?

3、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相比,有哪些突出特點?並列表比較。

4、了解工業小區的含義及模式

學生回答:教師指導並補充說明

1、老工業區:北部波河平原;新工業區:東北部和中部地區。

2、發展機遇:大批廉價勞動力,20世紀70年代原材料和能源大幅度漲價;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義大利經濟高度開放;**的大力支援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比較

3、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比較

4、工業小區的特點:機構完善,功能齊全,實現了規模經濟生產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對義大利新興工業的位置、特點、開發條件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共同歸納,讓學生通過動眼、動腦、動手,活躍思維,加深對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認識。

(課堂活動)組織學生閱讀課後的活動題,將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我國溫州地區的工業生產相比較,獨立思考,相互討論,比較兩地區有何異同?並對促進溫州鄉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乙個實踐性的認識,使學生能理論聯絡實際,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在認知上產生質的飛躍,增強學習興趣。

教師歸納:義大利的工業小區雖然分散,實力與傳統的大型工業區無法相比,但整個工業小區生產1—2個主要特色產品,且各企業間在分工明確、獨立經營、密切協作的基礎上實現了規模經濟生產。該模式有助於加強專業化生產,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高了勞動效率,增強了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而我國溫州地區的工業生產,就其本質來說,還沒有達到規模經濟的生產水平,從各方面來說,與義大利的工業小區相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調整及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溫州地區的工業生產已經率先邁出了一步,我們一定要借鑑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先進經驗,努力發展,使我國的新興工業在國際市場上爭得一席地位。

高一地理周周清試題

班級 姓名 1 下列各類產業活動的生產區位與自然環境聯絡最為密切的是 a 工業與農業 商業與服務業 c.農業與礦業 d.農業與商業 2.對礦業生產有重要影響的是 a.水源 b.資源 c.勞動力 d.技術 3.內蒙古 新疆建設花卉生產基地的優勢自然條件是 a.光照強 b.土地廣 c.氣溫高 d.降水多...

高一地理備課組計畫

高中地理集體備課計畫 政史地教研組 謝雪琳侯夢蝶 譚慧新的課程標準要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結合實際,實行集體備課,並結合學生的情況,特制定該計畫 一 指導思想 堅持教育為學生服務的宗旨,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以突出學生的個性及特點,特開展集體備課,在教...

高一地理備課組學年總結

2011年度高一地理備課組教學總結 贛州中學高一地理組 新一屆高一的第乙個學期又要過去了,作為地理備課組長,回首這一學期的工作,忙中有樂,忙中有得。本學期高一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 狠抓常規教學 對於新成立的贛來州中學說,教學工作是工作中的重點,因此備課組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教學工作這一中心工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