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史教案

2022-10-12 09:06:04 字數 5032 閱讀 4067

導言中國思想史的物件、範圍及意義

歷史學中的專門史,研究中國思想產生、發展及其規律的學科。

邊緣學科,中國歷史上的政治思想、經濟思想、哲學思想、科學思想、法律思想、美學思想、軍事思想等

提高理論思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面,對認識國情不可或缺;批判、繼承中國思想遺產,為現實服務

中國思想史的特點及階段劃分p4~5

先秦時期:夏、商、西周(宗教) 春秋、戰國(諸子)

兩漢時期(經學)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

隋唐時期(佛學)

宋元明清時期(理學)

近代時期(西學)

中國思想史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中國思想史與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史、中國學術史的關係(幾個基本概念);中國思想史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學習要求及方法

主要參考書目

1、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五卷六冊),人民出版社,2023年

2、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史綱》,中國青年出版社,2023年

3、楊國榮:《中國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23年

4、何兆武:《中國思想發展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23年

5、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2023年;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2023年

6、錢穆:《中國思想史》,台北學生書局,2023年

7、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

8、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東方出版社,2023年

9、尹繼佐、周山主編:《中國學術思潮興衰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3年

10、蔡尚思:《中國思想研究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

11、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哲學史研究室編:《中國哲學資料選集》中華書局,2023年

12、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選注:《中國哲學史教學資料選輯》,

中華書局,2023年

1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中華書局,2023年重印本

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卷本),人民出版社,2023年

14、任繼愈:《中國哲學史》(四卷本),人民出版社,2023年

15、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16、[英]李約瑟:《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版

思考題:

1、什麼是思想史?

2、如何理解中國思想史的特點?

第一講先秦思想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懂得先秦時期是中國思想史的重要開端,並對中國先秦各階段思想有個大概了解。尤其是對商周的宗教思想、春秋的「孔墨顯學」和戰國「百家學術」等思想制度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對其思想文化中的消極因素予以批判。此外,應掌握「百家爭鳴」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

重點:1、夏商周宗教思想的發展演變。

2、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思想內涵及評價。

難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產生的歷史背景及歷史地位。

第一章夏商周的宗教思想

一、夏商周的宗教思想

原始宗教上帝一元神宗教--------宗教思想動搖--------春秋時期重人、重民思想

(原始社會) (夏商西周) (西周末年)

祖先一元神 a 早期五行說與陰陽說

(祖先即上帝) b 對上帝與祖先神的責問

二、早期五行說與陰陽說

● 早期五行說

a 《尚書·洪範》五行說

b 史伯「和同說」論「五行」與「百物」之關係

● 早期陰陽說

a《易經》的陰陽八卦說

b 伯陽父以陰陽論**

如何理解早期五行說與陰陽說是商周宗教思想的組成部分,同時它又反映了商周宗教思想的動搖?

思考題:

1、 試述夏商周宗教思想的發展演變。

2、 簡析早期五行說與陰陽說。

第二章先秦時期儒家思想

一、 先秦諸子思想興起的條件

外因:1、領主經濟大崩潰

2、動盪的諸侯政治

內因: 1、士階層的形成與轉向

2、學術發展的邏輯必然

二、孔子思想

1、 與西周傳統思想的關係

(1)關於天命與鬼神: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天命思想;但給天命賦予的主要是個人命運的含義;對鬼神的態度是敬而遠之

(2)關於「德」、「孝」、「禮」等

①西周「敬天保民」→德治

②「孝」 →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家擴充套件到政治)

③「禮」 →隱含的社會關係,社會等級秩序(上下有別)

2、「仁」的思想(倫理思想)

(1)「愛人」,實現途徑是:忠、恕

(2)各種美德:恭、寬、信、敏、惠、剛、毅、木、訥

(3)「克已復禮」:主張按照周禮的等級制度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3、孔子的哲學思想

(1)繼承傳統的天命觀念,但又著重考察人的問題

(2)具有辯證思想

a 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兩端,主張「中庸」。

b 肯定事物的運動變化。(「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c 辯證法在教學中的運用。(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

(3)認識論:肯定「生而知之」,有先驗證思想,但更強調「學而知之」,在學與思、學與用、言與行等問題上,提出了許多近於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見解

4、孔子的政治思想:傾向保守,但有改良的成份。

(1)「禮」和「正名」思想,維護周禮(保守)

(2)主張「德治」,具有民本思想,緩和社會矛盾(改良)

(3)推行教化,反對**;反對苛政,使民於時

5、孔子的教育思想

三、孟子思想

1.性善論與倫理思想:把倫理思想建立在人性基礎之上

a認為人生來即具有「善端」,具有「良知」,「良能」,為天所賦予。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b強調「仁」與「義」,置「禮」與「智」為次要。

2.政治思想:「仁政」學說(理論基礎:a 性善論 b孔子仁與德治思想)

a為民製產:五畝之宅,百畝之田

b減輕租稅:助法,勞役地租

c省刑罰,重教育(實行「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d反對霸道,主張仁道,反對兼併戰爭,主張用「仁義之師」使民心歸向,實現統一。

3.天命觀和認識論

(1)天命觀

a天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是具有意志,有道德屬性之天

(「天之生物,使之一本」。上天生人和物時,把自己的本性賦予人和物,故曰:「萬物皆備於我」。)

b認為君權神授,但又經民受,經民意認可

c宿命論與「正命」觀

一方面:一切有命運安排定,人只能順命行事;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天分人為「先知先覺」、「後知後覺」兩類,故「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另一方面:人要知命,然應避禍就福,盡其天年而壽終正寢。

(2)認識論

a 區分認識有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兩類,並認為只有理性認識才可靠。

b 認識物件非客觀物質世界,而是「性」和「天」。(提出「盡心」、「知性」、「知天」:即盡量擴充心去認識自己的仁義禮智的先天本性,認識了自己的本性,也就認識了天的本性,就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c 認識和修養的根本方法:反思「誠」。(「誠」本意信實無偽,孟子認為「誠」是天的本質和規律,是天的本性,具體而言則是仁義禮智。)反思「誠」即反思人心中先天具有的

仁義禮智的本性。達到「至誠」境界,就能使本性完全恢復,不受物慾的牽引而變惡。

d 修養的具體途徑:「養心」,「寡欲」,「存夜氣」,「養浩然正氣」,等等。

思考題:

1、有人說「儒家是一種宗教」。你的看法如何?

2、如何認識先秦儒家「仁」的精神?

3、孟子是如何繼承和發展孔子的思想的?

第三章墨家思想

一、 墨子思想:

(一)墨子思想的主旨及主要內容。

主旨:「兼相愛,交相利」

主要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 非命、天志、明鬼等

實質:反映手工業者及其他平民階層的政治、經濟願望;反對親疏、遠近、貧富、貴賤的等級界限。

(二)墨子反對天命,為什麼又主張」天志「說?

(三)儒家講」愛人「,墨家主」兼愛「,兩者有何區別?

(四)墨子的」三表說「指什麼?在認識論上有何意義?

提倡「言必立儀」,確立認識的標準:

a 歷史經驗

b 百姓親身經驗

c 給國家和人民的實際效用。

意義:a 涉及到真理標準問題,理論思維達到相當高度。

b 以經驗為依據,以實際功效為驗證,雖為經驗論,但也能觸及到實踐的內容,比較接近實踐驗證的觀念。

二、 後期墨家思想

(一) 主要貢獻(自然科學、認識論、邏輯學)

(二) 認識論

1、「知,材也」,「知,接也。」

知是人所具有的認識能力,僅有這種認識工具,未必產生認識,必須與客觀事物接觸才能產生認識。

2、「惟以五路知」,「知不以五路,說在久」

通過五官獲得感性知識,有些知識不是直接感覺得來,比如時間。(「久,彌異時也;」「久:合古今旦莫」。「莫」通「暮」,久是一切時間的總和。)

3、「知:聞、說、親;名、實、合、為」

知識按**分為:聞(親聞和傳聞,指間接經驗)、說(用推理方法得到的知識)、親(直接感覺經驗)。

名是所用來稱呼認識物件的名詞或概念,實是被稱謂的認識物件;名實應結合,應相符;認識應變為意向,表現於行動。( 「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名實耦,合也;志行,為也。」)

(三) 邏輯學說

1、類、故、理:邏輯論證的三個基本範疇

類: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組成的集合體。據類的外延和內涵,

反映類的名詞或概念分為三種:達名(外延最大,內涵最一般的概念,如「物」)、類名(反映一些特定事物的概念,「馬」)、私名(反映單一事物的概念,如「昭陵六駿」中的任一匹馬。)

故:指事物或判斷形成的理由、原因和條件。分為「小故」(必要條件)和「大故」(充分條件)。

理:指邏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同一律:名與實要一一對應,論證推理過程中概念必須前後同一;矛盾律:兩個相矛盾的判斷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等等)

類、故、理結合是正確論辯的充分必要條件。

2、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

名:名詞或概念;辭:命題或判斷;說:推理。

概念用來反映一類客觀事物;

中國管理思想史發展精要

在圖書館躊躇再三,選下一本 學易經,通管理 之所以說躊躇再三,因為從來沒有對易經產生過興趣,更不用提讀什麼 易經 乃至從 易經 中尋找到中國管理思想發展的足跡。原以為這是一本需要硬著頭皮去啃的無聊作品,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卻時時觸碰到令人拍案叫絕的對 易經 的精彩解讀,我已不記得自己當時搖過多少次的頭...

管理思想史

一單選1管理思想史是關於系統的管理思想或理論的 歷史科學 2管理思想史的學科特徵表現為比較強的 綜合性 3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意識到 管理跨度 的實踐者是 古埃及人 4在管理思想史上認為管理具有普遍性的是 蘇格拉底 5古希臘流傳下來的專門論述經濟問題的第一步著作是 家庭管理 6被譽為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百...

管理思想史

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符合題意要求的,請將其 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 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 被譽為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百科全書的著作是 a 烏托邦 b 出埃及記 c 君主論 d 神學大全 2 依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