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李嘉圖模型

2022-10-10 20:27:04 字數 4341 閱讀 5823

斯密絕對優勢說不能回答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國在所有產品生產上都不存在著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那麼這個國家還要不要參加國際**,或者說還能不能從國際**中獲得利益呢?而當時許多殖民地便處於這種狀況,它們又與宗主國之間發生了大量的雙向**。

李嘉圖(d. ricardo)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亦稱比較成本說)解釋了這一問題,李嘉圖認為,即使一國在所有產品的生產成本上與別國相比都處於劣勢,仍然會進行國際**,仍然可以獲得**利益。李嘉圖在其2023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的第7章「論對外**」中,運用兩國兩產品模型,論證了國際**的基礎是比較優勢而非絕對優勢。

一、李嘉圖模型的假設

進行經濟分析常常需要通過一些假設條件使問題簡化,李嘉圖及其追隨者們關於比較優勢的分析使用或隱含了以下假設:

(1)兩國兩產品模型。即假定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生產兩種產品。

(2)只有勞動一種要素,所有的勞動是同質的(homogeneous)。

(3)生產成本不變。單位產品成本不因產量增加而增加,總是和生產單位產品所使用的勞動量成比例。

(4)運輸成本為零。即不考慮運輸、進入市場的費用。

(5)沒有技術進步。這意味著技術水平是給定的、不變的,從而經濟是靜態的。

(6)物物交換。目的在於排除貨幣和匯率因素的影響。

(7)完全競爭市場。但生產要素在國內自由流動,在國際間不能自由移動。

(8)充分就業。即沒有閒置的資源,勞動力作為惟一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9)國民收入分配不變。即**不影響一國國民的相對收入水平,這樣有助於說明**對整個世界和對每乙個個人都是有利的,可以直接衡量**利益。

二、相對成本與比較優勢

比較優勢理論的基本思想在於,不同國家生產不同產品會存在勞動生產率或成本上的差異,各國應分工生產各自具有相對優勢,即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或成本相對較低的產品,通過國際**獲得利益。所謂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國(數種產品中)生產成本相對低的優勢。

現在根據上述假定以兩國兩產品模型說明李嘉圖比較優勢原理,假定有a、b兩個國家(英國和葡萄牙),均生產x(呢絨)、y(酒)兩種產品;只有一種生產要素(勞動),以勞動量(小時)表示生產成本。表2-3是兩國分工和**前的生產狀況:

表2-3 李嘉圖模型:兩國分工和**前的生產狀況

從表2-3可以看出,b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具有生產成本低的優勢,即以比a國更少的勞動生產這兩種商品。但是,b國在這兩種商品上所具有的優勢程度是不同的,同樣, a國的劣勢也有程度的不同。a國生產呢絨和酒的單位勞動成本都比b國要高,但比較起來,a國生產呢絨的效率相對高一些,或者說成本相對低一些,即a國生產呢絨具有比較優勢;b國儘管在兩種產品生產上勞動成本都低,但兩相比較,生產酒的相對成本更低,更為有利一些,也就是b國在酒的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生產呢絨則相對不利。

如何知道相對優勢?可以比較兩個國家兩種產品的勞動成本比率:

120/100>80/90 ya/xa > yb/xb2-1)

在以x商品為價值標準時,a國y商品的單位生產成本較高,b國較低,b國具有成本優勢。

100/120<90/80 xa/ ya < xb/ yb2-2)

在以y商品為價值標準時,a國x商品的單位生產成本較低,b國較高,a國具有成本優勢。

如果兩國實行完全的專業化分工,即a國專門生產x商品,b國專門生產y商品,並進行**,那麼,兩種商品的產量都得到了提高(見表2-4)。

表2-4 李嘉圖模型:兩國分工和**後的生產狀況

或者,假定兩國消費總量不變,則a國2碼的x和b國0.125桶y的生產就不必要了,可以因此節約a國20人和b國10人的勞動。這些增加的產量,或者節約的勞動,就是得自**的利益(gains from trade),簡稱**利益。

李嘉圖的學說也是以完全的自由**為前提的。李嘉圖說:「在商業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國都必須把它的資本和勞動用在最有利於本國的用途上,……它使勞動得到最有效和最經濟的分配;同時,由於增加生產總數,它使人們都得到好處,以利害關係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紐帶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結合成乙個統一的社會。

」[4]

三、勞動生產率與比較優勢

從經濟學原理我們知道,各產業的勞動生產率表明其技術水平。勞動生產率的定義是產出與勞動投入之比。李嘉圖模型假定了技術不變,但各行業、各種產品生產的勞動生產率是存在差別的。

為了簡便,假設只存在一種生產要素——勞動力(簡稱為l), 在兩個國家(假設為a和b) 生產兩種產品 (假設為x和y)。我們用單位產品勞動投入來表示勞動生產率,具體的是以al來表示單位產品的勞動需求,即每生產一單位的產品所需要的勞動力。

表2-5 相對勞動生產率與比較優勢

這是乙個簡化和特殊的例子,表中假定了b國的x、y兩種產品的成本和勞動生產率相同,但重要的是比較兩國的勞動生產率差異。

從表2-5可見,a國在x產品的生產上相對勞動生產率高於y,對a國來說,若,則a國在 x產品的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相應地,如果對於b國來說,有,則b國在y產品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還值得注意的是,a國兩種產品的勞動生產率都高於b國(或者說成本低於b國)。

但是,在x產品生產上其效率為4倍,而在y產品生產上僅為2倍,因而就有,a國在 x產品的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b過的相對優勢在y的生產上。

也就是說,當兩個國家生產兩種產品的勞動生產率存在比較差異時,只要兩國分工生產各自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兩種商品的產量都可以增加,通過交換各國都可以得到比較利益。

四、機會成本與比較優勢

20世紀30年代,哈伯勒(g. haberler)提出了機會成本概念,並以這一概念分析比較優勢和**利益。所謂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一種生產要素被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因而不能用它來生產另一種產品的代價。

一般而言,一種生產要素可以用於生產數種產品,當他被用於其中某種產品生產是實際上就喪失了生產另一種產品的可能性,而生產任何一種產品都是可能帶來利潤的。機會成本就是指這種選擇所付出的代價,即把一定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所必需放棄的另一種產品的產量,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取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

機會成本是說明比較優勢的重要手段。假設只存在一種生產要素——勞動力(l), 在兩個國家(假設為a和b) 生產兩種產品 (假設為x和y)。以al來表示單位勞動需求,即每生產一單位的產品所需要的勞動力;以p表示**。

注意,這裡談論**相當於引入了貨幣因素。

a國用x表示的y的機會成本就是,b國相應地為。如果兩國的機會成本不同,那麼就可能通過資源重新配置和進行國際**來獲得**利益。根據表2-3,對於a國,增加生產乙個單位x的機會成本是100/120=0.

833,增加生產乙個單位y的機會成本是120/100=1.2。也就是說,y的機會成本大於x的機會成本。

a國在x產品有比較優勢。對於b國,增加生產乙個單位x的機會成本是90/80=1.125,增加生產乙個單位y的機會成本是80/90=0.

89。也就是說,y的機會成本大於x的機會成本。b國在y產品有比較優勢。

這與前面通過勞動生產率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

機會成本的概念用於國際**也可以根據國際間商品相對成本比例的差異計算其對外交換的價值。當某種商品增加其產量,所使用的要素是從製造另一種商品的生產中轉移過來的,也就是犧牲其它產品的產量來實現該產品的產出增加。因此,以兩種商品的相對價值(**)進行比較,就可以分析它們各自的比較利益,以確定比較優勢。

假設:或者是,也就是說,與b 國相比,a 國生產x產品的單位勞動需求相對小於生產y產品的單位勞動需求,即與b 國相比,a 國生產x的勞動生產率要相對大於生產y的勞動生產率,或者說a 國增加生產x的機會成本要相對小於增加生產y的機會成本。反過來說,與 a 國相比,b 國生產y產品的勞動生產率要相對高於生產x的勞動生產率,或者說b 國增加生產y的機會成本要相對小於增加生產x的機會成本。

這也就決定了下面這個不等式的成立:

(px/py)a < (px/py)b2-3)

從而也就可以通過相對**的比較來確定比較優勢。上式反映的是, a 國x產品的**要相對低於 b 國;b 國y產品的**要相對低於 a 國。也就是說,a 國擁有生產x產品的比較優勢;b 國擁有生產y產品的比較優勢。

兩者都源於單位勞動需求的不同,這是由生產技術決定的。這樣 a 國就會專業生產出口x產品,b 國則出口y產品。每個國家都出口(進口)生產效率相對較高(較低)的產品。

在國際**理論中,現在更常見的是用機會成本來定義比較優勢。比較優勢是指一國能以比另一國更低的機會成本生產某種產品的能力。即為生產該產品所需放棄的另一種產品要少一些。

五、**利益

**利益是指,與自己自足狀況相比,一國通過國際**可以更低的**從另一國購買更多的產品,結果是根據**優勢(絕對優勢或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國際分工,可以增加產出或者是實現生產要素的節約。**利益分為兩類:

一是來自交換的**利益(gains from exchange)是指擁有不同數量和質量商品並且有不同偏好的國家(或個人)通過交換都得到比原來更多商品消費的品種和數量,**的雙方都獲得好處。

例如,有x、y兩種商品及1、2兩個消費者(亦可理解為兩個國家),在圖2-1中,無**的初始均衡點為e,在這一點上,兩個消費者的福利水平分別以和來表示。

第二節 醣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醣類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 蔗糖 澱粉 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的衍生物的關係.2.了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認識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係。3.使學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澱粉的鑑別方法.教學重點 難點 認識醣類的組成和性質特點。教學方法 討論 實驗 調...

第二節原子

教師活動 對比分子的特徵,引導學生歸納出原子的特徵。學生活動 閱讀教材,思考 討論並找出原子的特徵。板書 2.特徵 1 原子有一定的體積和質量。2 原子在不停地運動。3 原子間有一定間隔。4 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5 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只是發生重新組合。鞏固提問 1 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解...

第二章第二節

一 選擇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3分,共15分 1.2014 陝西窯店期末 用如圖所示的刻度尺來測金屬塊的長度,下列測量結果正確的是 a.8.58 cm b.1.58 cm c.1.5 cmd.以上讀數都不正確 2.2013 郴州中考 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對物理課本進行了測量,記錄如下 長為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