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師質量評估體系的徵文

2022-10-10 14:06:04 字數 3799 閱讀 4497

完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提高我院課程教學質量

摘要:保證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施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檢查和評價,是高職高專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就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人員構成、評價指標以及評價的方法及過程控制等幾個方面,結合我院實際,提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構的思路。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斷地完善和提高,可以對提高我院的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職高專;教學質量;評價指標

課堂教學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保證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施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檢查和評價,是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我院自2023年秋開始實施的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促進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學院的課堂教學質量。

但是在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評價體系和操作過程的合理性、客觀性還有待改進等。本文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就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人員構成、評價指標以及評價的方法及過程控制談了一些認識。

一、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要素

如何評價高職高專院校課堂教學質量的水平?首先,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必須提出評價體系,它受三個要素的制約: 一是什麼人參加評價課堂教學質量;二是根據什麼指標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優與劣;三是採取什麼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

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選擇的指標與方法是否妥當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正確與否;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有無操作性,將決定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客觀性。

二、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人員

由於評價工作範圍廣,工作量大,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的人員應由學生、同行專家、系(部)教學辦組成,採取學生評價、同行教師專家評價、系(部)教學管理人員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並根據不同人員的差異性使用不同的指標進行評價。

1、 學生評價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既是教學活動的物件,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由於學生自始至終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因而他們最了解教學的情況。研究表明,學生評價在統計意義上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其信度範圍通常在0.8~0.

9之間,具有相當高的信度,因此建議學生評價的權重佔總值的60%。

然而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學生評教會產生部分不能客觀反映教師教學水平的資料,或者評價過高或者評價過低。這部分資料被稱之為「評價雜訊」。研究表明,即使「評價雜訊」的數量在整個資料樣本中只佔較小的比重,也會對評價準確性產生較大的影響。

因此,我們應當採取一些措施,盡可能地減少評價雜訊的影響,以提高評教結論的準確性和可信度。比如規定曠課時數達到一定學時數(可參考學院學生手冊的相關規定)的同學不得參與評價、將學生評價分數去掉幾個最高分和幾個最低分(如5%)不做統計。

2、 同行專家教師評價。

同行專家的人員由本教研室的教師和學院同專業離退休教師組成。同行專家教師對本專業學科理論領域熟悉,對本系、部、室的教師的教學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們能從同專業的學科領域出發,對課堂教學內容作出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這種評價,從專業的角度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利於促進教學方法的研究。

同行評價應具備一定的前提,即應對教師的教學狀況有所了解,這需要通過相互聽課、相互交流等方式來實現。由於相互聽課費時間,同行間觀察教學的時間較短,不可能完全了解教師教學的全過程,因而同行的評價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實踐證明,同行打分往往偏高,又由於評價人數較少,測量與統計的可靠性不夠,在信度上比學生評價要差,而且更容易受到非教學因素的影響。

因此,在分值的權重上應比學生評價稍低,佔評價總值的20%。

3、系(部)教學管理人員評價

系(部)評價小組由系主任、副主任、系教學秘書、教研室主任等組成。系(部)教學管理人員評價主要是從加強與改進管理工作的角度對教與學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相對於同行專家評價,系(部)評價更加側重的是系(部)日常教學秩序的管理,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測評。

系(部)教學管理人員評價佔20%。

三、課堂教學質量的衡量指標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這就要求有一套既科學又切合課堂教學實際,既全面又便於操作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課堂教學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評價指標可從以下幾點考慮:

1、 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定量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便於資料處理,利於提高評價的準確性,也便於區分出等級。但是在實行過程中,定量的總評結果往往以喪失豐富的資訊為代價,使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客觀性和有效性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教師的工作的複雜性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如果僅僅是定量評價的話,勢必會造成用乙個模子、乙個標準來評價不同特點的課程和不同教學風格的教師,形成千人一面的感覺。因此,建議測評表上給出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通常定量評價是對教師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評價的客觀選擇題,而定性評價則是諸如「教師講課的哪些內容最能引起你的興趣」、「聽了這門課後,你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對這門課程有哪些改進建議」等開放式的問題。

定量與定性結合,增強了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增加了評估的效度,針對教師改進教學意義更大。

2、理論課與實踐課採用不同標準。

針對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應該突出對實驗實訓課教學質量的評價,建立科學、規範、可操作的之有效、有自身特色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教學資訊傳遞量多少,更要關注學生實踐知識與實際技術的應用能力。對教師教學的「單項指標評價」部分,又分為理論課、實驗課和體育課(指非理論教學部分)三種,這三種課堂教學的單項指標有所不同,以使評價指標的可測性更好,更為真實的反映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

3、不同評價主體採用不同評價指標。

不同的評價主體對教學質量的不同方面的關注程度、認識水平和熟悉程度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有必要針對不同評價主體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學生對教師授課質量評價是以評價教師的工作態度和講課效果為主;專家的評價是以評教師的教學態度、業務能力與學術水平為主;系(部)人員的評價主要是從教學態度、遵守教學紀律、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按照這個原則,建議根據評價主體指標主要如下設定:

(1)學生評價。

(2)同行專家評價。

3、系(部)管理人員評價。是否按時上繳各項材料(教學進度表、試卷)、有無遲到早退現象;是否履行正常的調(停)課手續;所出試卷是否符符合學院的相關規定等,是否正常參加教研室活動等等。

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及過程控制

確定參加評價的人員和評價標準之後,最為重要的是評價工作的方法和過程,要注意以下幾點:

1、建立聽課制度。同行專家、系(部)管理人員的評價應該在充分聽課的前提下進行,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學院應該規定參加評價的同行專家、系(部)管理人員聽課的節數和時間分布,通過聽課評價教師的教學情況,減少評價的片面性。

2、積極宣傳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最大限度地動員學生人人參與。在評價時給每個學生班都發出公開信,闡述評估的意義,並明確說明考試結束後才反饋評價結果,消除學生怕老師考試中報復的心理。

3、評價時間的選擇。評價時間對保證評價資訊的客觀與真實性非常重要。建議定在課程結束前2-3周,這主要是學生對教師既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又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

同時建議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評價,對每門課的評價至少給學生15分鐘時間,避免在忙亂中隨意打分的情況,這就保證了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考慮和決定自己的評分,慎重地評分對於蒐集高質量的評價資訊是很有利的。

4、評價分數進行一定的誤差修正。由於每個班學生評價的習慣不同,有的班級的同學傾向於打高分,有的班級則相反,這就造成班級間的不公平。在假設每個班配備教師的平均水平是相同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採用以下的方法進行修正。

先算出每個班的平均分(即每個教師.課程的平均分再求平均得來),再算出本系的平均分,之後求出每個班級的平均分與系部平均分的誤差分。然後根據誤差分進行每個教師.

課程分數的調整。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教學質量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而又積極的作用,已成為我院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和有機組成部分。但它自身的質量和水平也必須不斷地完善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對提高我院的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促進作用。當然,我們也深知一項制度從建立到完善需要較長的時間和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們希望能在這項工作中起到一點微薄之力,使我院的教學工作不斷登上新的台階。

如何完善教師評價體系

評價是對教學活動過程及效果所作出的價值判斷。在傳統的觀念中,教師是 蠟燭 的角色,教師就應該是默默無聞地工作,就應無私奉獻,捨身利人。然而這卻壓抑了教師在教育生涯中建功立業 成就自我的熱情。完善教師評價體系,讓教師 在造就人才中成就自我。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從 教書匠 向 教育研究者 轉型,才會把教書...

如何建立與完善培訓評估體系

培訓評估是對企業培訓工作的績效衡量過程,建立培訓評估體系主要有三個目的 決策利用評估結果改變乙個培訓專案及其參與者和培訓人員的地位 例如,繼續擴大或縮小乙個專案的規模,或是重新安排一名培訓師 改進為培訓人員或培訓參與者提供培訓結果,從而使培訓專案對參與者產生積極的影響,或是改進他們需要遵守的程式 例...

建立完善的流程體系

對人負責制是對領導人素質的預期,對事負責制是對業務人員素質的預期。要做到對事負責制,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流程體系。流程是指工藝程式,即從原料到製成品的各項工序安排的程式,通俗地說,就是被固化下來的做一件事情的先後順序。在任正非看來,沒有流程,勢必以對人負責來維繫企業的運作。我們讓最有責任心的人擔任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