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發展

2022-10-01 21:18:02 字數 3170 閱讀 1792

1.如今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日漸消失,外來製造業正逐步轉移到東南亞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正如美國提出製造業回歸概念,中國製造業的未來應該考慮如何能夠長遠提公升中國創造的能力以及產業投資、經營環境,而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早期代工階段。

目前,中國製造業生產技術特別是關鍵技術主要依靠國外的狀況仍未從根本上改變,部分行業勞動密集型為主,附加值不高。目前,儘管我國製造業的技術創新有所提高,但在自主開發能力仍較薄弱,研發投入總體不足,缺少自主智財權的高新技術,缺乏世界一流的研發資源和技術知識,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不足,基本上沒有掌握新產品開發的主動權。

更為關鍵的是,大部分企業和**部門基於中國市場的薪資水平,來為是否選用機械人做成本核算,卻根本沒有考慮到周邊國家及地區「競爭對手」的人力成本。其實,大規模使用機械人公升級製造業,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減少流水線管理成本以及提高企業的管理和生產效率。因為除了精準、高效、可適應惡劣生產環境等優勢,機械人可以給製造業帶來「高水平製造工藝」和「製造高水平產品」。

觀察人士認為,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各國更加重視以科技創新拉動經濟發展,國際分工體系開始出現生產布局多元化、設計研發全球化等趨勢,全球價值鏈的重塑日見端倪,與之相伴的是製造業從新興經濟體回流發達國家。

一些跡象表明,美國一些大企業如通用電氣、卡特彼勒、福特正在覺醒,開始在本土大規模投資先進製造業,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製造業的增長勢頭在2023年已顯露疲態。

對於中國來說,開展國際投資是參與全球價值鏈重塑、實現產業公升級和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因為在全球價值鏈重塑過程中,智慧型類新型製造業興起,其特點是個性化「按需定製」,生產地點必須靠近使用地點。這樣一來,原來從發達國家轉移到新興國家的製造業將「回流」。一旦「智慧型製造」開始普及,加上美國能源成本持續降低,那麼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就不再像從前那樣具有競爭力。

10餘年時間中國製造已聞名全球。特別是金融危機後,中國製造逆市向上。2023年製造業產值的全球份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正是在這兩年,「盛世」景象之下,中國製造內部開始經歷脫胎換骨式的蛻變與再造。今天我們看到的「高階上不去、低端難保持」的困局,正是轉型期必然的亂象和必經的磨鍊。

2.以高投資帶動經濟高成長是中國經濟最為鮮明的特徵。

鉅額投資不僅來自於國家財政的供給,而且**可以通過壓低土地、勞動力、資金、資源、環境等各類要素**,刺激和鼓勵企業進行固定資產投資,以至於過去10年,中國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年均保持在20%以上,增速令全球各國望塵莫及。真金**的確驅動了國內經濟的一路迅跑,同時也沉澱了可觀的生產能力。由於過低的產能利用率,我國長期積壓而成的生產能力並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有效釋放,產能過剩由此成為我國製造業的一大硬傷。

按照全球製造業認同的一般標準,當企業產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續下降時,表明裝置閒置過多,久而久之必然形成產能過剩。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製造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約為60%,不僅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當前工業利用率78.9%的水平,也低於全球製造業71.

6%的平均水平。工信部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目前24個行業中,22個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

鋼鐵行業是我國製造業產能過剩的「大戶」。據國家*****,2023年我國鋼產量將達到7億噸,超過2023年的6.8億噸,而目前國內外市場對中國鋼鐵的需求最多只有5億噸左右,供給大於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鋼價已經跌破了很多鋼鐵生產企業的完全成本,但鋼鐵企業還在開足馬力排產和增產,乃至國內鋼鐵企業的產量都維持在月均6000萬噸以上的歷史最高位,鋼鐵行業的未來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與鋼鐵行業相比,國內汽車行業的產能過剩壓力也絲毫不小。諮詢公司alixpartners發布的《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展望》研究報告顯示,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已從2023年的85%下降到2023年的70%,低於國際汽車界認可的75%盈虧平衡點。目前,國內汽車產量已突破2000萬輛,按照國家***的行業**報告,到2023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產能將達4000多萬輛。

與此相對應,即使未來5年國內市場需求按10%的增速計算,到2023年也才僅有2908萬輛的需求規模。

3.多行業均現產能過剩

作為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乙個產業,家電行業的產能並沒有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優勝劣汰,反而粗放型的擴張愈演愈烈。目前我國彩電產品佔全球產能的80%,空調器產品佔全世界產能的70%,冰箱產品佔全世界產能的50%,洗衣機產品佔全世界產能的40%,80%以上的小家電產品產能也在中國。需要強調的是,受到「家電下鄉」等政策因素的刺激,國內家電產能近兩年以30%以上的速率加快擴張,遠遠超過了10%~15%的正常速率。

除了傳統行業外,新興產業中的風電裝置、太陽能光伏發電用多晶矽等部分行業也暴露出產能過剩的疾患。以光伏行業為例,在全國500多家光伏企業中,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產能利用率在20%~30%,而當前國際市場上光伏行業的市場需求總共只有月30gw左右,但實際產能高達40gw~50gw,其中80%的產能集中在中國

短期看,產能過剩已經直接導致了製造企業「去庫存」壓力的加速聚積。滙豐採購經理指數(pmi)的分項資料顯示,企業成品庫存指數已創下2023年4月滙豐pmi資料調查開始以來的最高值。據官方pmi資料顯示,在2023年8月成品庫存在指數已經抵達歷史最高水位後還將延續公升勢。

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在高庫存的情況下,企業仍然要把產品源源不斷地推向市場,造成了應收賬款的增加,反過來影響企業的資金流,企業經營壓力會不斷加大。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8月底,在滬深製造業上市公司中,總共積累起來的應收賬款規模達8900多億元,較2023年同期激增約47%。不僅如此,在高庫存面前,由於市場需求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企業的市場議價能力被大大削弱,最終只能通過頻繁地降價來加快「去庫存化」,這將反過來制約生產**的回公升空間,並進一步惡化企業經營環境。

大而不強是產能過剩帶給中國製造業的乙個長期病疾。雖然2023年中國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入圍門檻的增速都高於美國企業500 強,但利潤增幅卻連續3年低於美國企業500強,其中2023年中國企業500強的淨利潤和人均營業收入分別只有美國企業500強的39.5%和50%。

之所以如此,關鍵就在於中國製造企業在全球產業鏈條中始終處於加工製造的低端領域,也決定了中國製造業的行業質量。資料表明,目前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率僅為26.23%,與美國、日本及德國相比分別低22.

99、22.12及l1.69個百分點。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制度的頂層設計依舊偏向於激勵投資、地方**對gdp存在著十分強烈的衝動並對重複建設樂此不疲以及民眾收入未能實現顯著提公升的大環境下,依靠內需來消化產能過剩將微乎其微。不僅如此,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讓歐美等國停剎了高負債和高消費的經濟增長腳步,從而對出口導向特徵明顯的中國製造業必然形成強硬的結構性制約,中國製造業試圖借助於外力擺脫產能過剩的痼疾也將非常艱難而漫長。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幾個問題 姜武堂教授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為市場經濟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支援。一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 1 研究物件 研究人與行為的活動規律和黨對黨員 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所有環節和過程中的一般原則和普遍規律。2 研究物件的複雜性 特殊性 人的思想是乙...

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建立穩定高校飲食價格機制的思考

摘要 對於高校飲食來說,用的是市場經濟的原材料,的飯是計畫經濟的 高校飲食所需原材料 勞動力等商品 於社會市場,受市場經濟規律的調節,市場糧 油 菜等物價的急速 給高校飲食成本造成劇烈的變化。文章 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相對穩定的高校飲食 以保證高校和社會的穩定。關鍵詞 市場經濟穩定高校飲食 中圖...

市場經濟條件下國企物資管理方式

摘要 隨著我國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化,我國的國有經濟也迎來了新的生機,但是其還存在一定的保守性,在適應市場的發展潮流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對國企物資的管理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規劃決策 預算編製 合同管理 監管體系,這就使得國有企業的物資在管理上面缺乏計畫,供需矛盾突出,供貨 時間 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