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2022-09-18 03:18:16 字數 3792 閱讀 3974

1、在生活中,測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公釐、厘公尺、分公尺 )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 公尺 )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 千公尺 )做單位,千公尺也叫( 公里 )。10個100公尺就是1千公尺,1千公尺(公里)=1000公尺。

2、1厘公尺的長度裡有( 10 )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 相等 ),都是( 1 )公釐。所以,公釐是比厘公尺小的長度單位。1厘公尺=10公釐。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鈕扣、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公釐。

4、10厘公尺的長度就是1分公尺,因此1分公尺=10厘公尺。1公尺=10分公尺。

5、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小技巧:換算長度單位時,把大單位換成小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新增0(關係式中有幾個0,就添幾個0);把小單位換成大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去掉0(關係式中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6、長度單位的關係式有:

① 進率是10

1 公尺 = 10 分公尺 1 分公尺 = 10 厘公尺 1 厘公尺 = 10 公釐

10 分公尺=1 公尺 10 厘公尺= 1 分公尺 10 公釐= 1 厘公尺

② 進率是100

1 公尺 = 100 厘公尺 1分公尺=100公釐 100 厘公尺=1 公尺100公釐=1分公尺

③ 進率是1000

1千公尺=1000公尺1公里= 1000公尺 1000公尺=1千公尺 1000公尺 = 1公里

7、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 )。在生活中,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 克 )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 )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 噸 )做單位。

小技巧:在「噸」與「千克」的換算中,把噸換算成千克,是在數字的末尾加上3個0;把千克換算成噸,是在數字的末尾去掉3個0。如:3噸=3000千克 5000千克=5噸

7、(相鄰)質量單位進率是1000 。

1 噸 =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噸 1000克=1千克

1、 筆算加、減法要注意:

(1) 相同數字要對齊;

(2) 從個位算起;

(3)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作十再減。

2、 估算的方法:

結合實際,把題目中的數分別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的數,再通過口算確定它們的得數範圍。

3、 加、減法驗算的方法:

(1) 加法的驗算:

1 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看兩次相加的和是不是相同;

2 用「和」減去「其中乙個加數」,看看結果是不是等於「另乙個加數」。

(2) 減法的驗算:

1 用「被減數」減去「差」,看看結果是不是等於「減數」;

2 用「差」加「減數」,看看結果是不是等於「被減數」。

1、由4條直的邊和4個角組成的圖形叫做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要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正方形的(邊長)。

9、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 = (長+寬)×2 長方形的長 = 周長÷2-寬長方形的寬 = 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 = 邊長×4 正方形的邊長 = 周長÷4

1、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關係:進行有餘數的除法計算時,結果中的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2、公式。

被除數 =商×除數+餘數除數 = (被除數-餘數)÷商商 = (被除數-餘數)÷除數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和(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 12 )個數字,( 12 )個大格,( 60 )個小格;每兩個數間是( 1 )個大格,也就是( 5 )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是( 1 )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 5 )分鐘,走1小格是( 1 )分鐘;秒針走1大格是( 5 )秒鐘,走1小格是( 1 )秒鐘。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 1 )圈,分針走1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時。

5、分針走1小格,秒針正好走( 1 )圈,秒針走1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鐘。

6、時針從乙個數走到下乙個數是( 1小時 )。分針從乙個數走到下乙個數是( 5分鐘)。秒針從乙個數走到下乙個數是( 5秒 )。

7、公式。

1時= 60分 1分= 60秒半時= 30 分 60分=1時 60秒=1分 30 分=半時

8、時間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例如:2時=( )分

因為1時=60分,2時有2個60分,2×60=120,所以2時=(120)分。

例如:180秒=( )分

因為60秒=1分,180秒裡面有3個60秒,所以180秒=(3)分。

例如:1分35秒=( )秒

因為1分=60秒,60+35=95,所以1分35秒=(95)秒。

9、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經過的時間=結束的時刻-開始的時刻。

例如:小明晚上7:30開始寫作業,8:40寫完作業,小明完成作業用了多長時間?

1、口算。

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乘一位數,可以先把題目轉化成一位數乘一位數,直接用乘法口訣來算,算出積後,再看因數末尾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都是把這個多位數的每個數字上的數依次乘一位數。哪一位上的乘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

3、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4、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

把因數中的兩位數或三位數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

十、整百的數來與一位數相乘。

如:48×9≈ 可以這樣想:因為48接近50,50×9=450,所以48×9≈450

1、 分數的初步認識:

(1) 幾分之一:把乙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2) 幾分之幾:有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

(3) 分數的表示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稱:

2 ……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幾份)

……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5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幾份)

2、分數的大小比較法則:

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如:

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越大,分數越大。如:

3、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如:

4、1與分數相減: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如:1-

1、 確定現象與不確定現象。

(1) 確定現象:事件發生的結果是確定的。(如:太陽不可能從西方公升起;太陽每天從東方公升起。)

(2) 不確定現象:事件發生的結果無法確定。(如:下星期一會下雨。)

2、 事件發生與否有三種情況。

(1) 一定(如:正方體一定有6個面。)

(2) 可能(如:明天可能是晴天。)

(3) 不可能(如:地球不可能繞著月球轉。)

3、 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例如:盒子裡有10個紅球,3個白球,紅球與白球的數量不相等,那麼摸到紅球的可能性與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不一樣的。紅球多,摸到紅球的可能性較大;白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

簡單的排列與組合:

在解決問題時,要弄清楚實際問題與事物的順序有沒有關係,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

1、 與順序有關的是排列數。例如:用數字卡片組數、排隊、站不同位置照相、扮演不同的角色等問題。

2、 與順序無關的是組合數。例如:衣服和早餐的搭配、行走路線的選擇、兩兩通話、兩兩握手、安排比賽場次等問題。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第1單元 測量 1 1枚1分的硬幣 尺子 磁卡 小鈕扣 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公釐。2 1厘公尺的長度裡有 10 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 相等 都是 1 公釐。3 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 公釐 厘公尺 分公尺 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 公尺 做單位 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 千公尺 做單位,千...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一 兩 三位數乘一位數 1 整十 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用0前面的數去相乘,再看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2 求乙個數是另乙個數的幾倍 用除法來計算 求乙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用乘法來計算。3 兩 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 數字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去乘兩 三位數的每一位,與哪一位相乘積...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第一單元時分秒 1 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分別是時針 分針 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時針最短,秒針最長 2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3 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是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4 秒錶 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5 常用時間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