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恕,主題閱讀的課堂結構和教學流程

2022-09-17 18:54:05 字數 5204 閱讀 4684

主題閱讀的課型

——主題閱讀專題培訓之二

「主題閱讀」課題組陸恕

最近我還看過一句話,過後對我的觸動也很大,這句話寫道:「我們教育系統不完善的東西很多,但是最缺的卻是教育者的良知。」所以從主題閱讀課程題來講,從我們各國各地實驗學校的成果來看,主題閱讀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三個改變:

一是改變了語文教學的現狀;從少、慢、差、費到多、快、好、省。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快樂;二是改變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模式。主題閱讀已經培養了一批名師、名校長,並產生了一批名校。

比如:上一次番禺的研討會議中,天京的一位老師展示了一堂課,我就讓他把課堂實錄寫下來,經過我的點評,這個月就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現代閱讀》這本雜誌上,我們也為這樣一位普通的老師提供了乙個展示的良好平台;三是最重要的乙個改變,它改變了孩子的命運;憑藉這三大改變,主題閱讀就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今天我和老師們討論的是兩個專題:主題目閱讀的課型和一讀解千愁。主題閱讀的課型、教法和體系,有別於傳統的教學課堂結構。

有的課堂結構是全新的,用傳統的教育觀念來看的話,甚至於是不可想象的。這個課題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大單元教學法誕生的背景及其流程;二小大單元教學法的七個基本課型。

它包括了「單元導讀」課型、「整體識字」課型、「以文帶文」課型、「讀寫聯動」課型、「自主閱讀」課型、「雙基訓練」課型、「展示分享」課型。其中第三個課型「以文帶文」課型是核心課程,此課程了解透徹後,其它的問題迎刃而解。這七個課型是按照在乙個單元裡的位置和先後順序排列的,我講的時候會從最重要的課程開始講起,直奔重點再講其它課型。

我先講第乙個問題,主題閱讀「一主兩翼」解決了多讀書,讀好書的問題。什麼叫「一主兩翼」一主就是以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為主,「兩翼」就是我們開發的《新語文主題閱讀》和《主題式·經典誦讀》。這三套教材就構成了主題閱讀的教材體系,「一主」和「兩翼」之間的關係於永正老師好有一比,他說如果把閱讀比作營養**的話,那人教務版教材就是母乳,我們的兩本讀本就是最貼近我們嬰兒的奶粉。

孩子的成長光有母乳的餵養,營養還是不夠均衡的,母乳再搭配上嬰幼兒奶粉才算是乙份營養大餐,閱讀**,所以就構成了「一主兩翼」的教材體系。大家知道一主教材中乙個單元是四篇文章,而兩翼教材中《新語文主題閱讀》乙個單元有八篇散文,《主題式·經典誦讀》乙個單元有十首詩,加起來22篇文章組成了乙個主題大單元。原來乙個單元四篇文章我們要教兩個星期,八個單元就是十六周。

現在還是同樣的時間,我們乙個單元要教22篇文章,八個單元一百多篇文章。那它們的關係是什麼呢?「兩翼」教材是「一主」教材的姊妹篇,它們同樣都是八個單元,而且是乙個主題,22篇文章圍繞乙個主題,這又好有一比,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22篇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順「藤」摸「瓜」。

以乙個主題統領22篇文章,在兩個星期內圍繞乙個主題,形成乙個強大的精神磁場。一主兩翼的教學體系催生了大單元教學法體系,主題閱讀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有自己的教材體系,有自己的教法體系,有自己的實施策略,還有自己的評價體系。一主兩翼的教學體系怎麼會催生了大單元教學法呢?

過去,乙個單元,用14課時,教4篇左右課文;現在,乙個大單元,同樣用14課時,卻要教22篇課文。閱讀量是原來的5.5倍。

這就是高效教學。但是,內容多,時間少的矛盾怎麼解決,能夠教完教材嗎?能夠保證質量嗎?

能夠減輕教師負擔嗎?凡是不能夠減輕教師負擔的課題都是沒有生命力的,以犧牲老師和學生的健康為代價的所有的課題都是「短命鬼」。在第一次報告中我也曾向與會老師提出過有這三個疑慮的老師請舉手,在場的百分之九十的老師全部舉手。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大單元教學法誕生了。主題閱讀醞釀了

三、四年,快步走又經歷了

三、四年,最近的四年,四年四大步每一年都有乙個里程碑,第一年08年我們編輯出版了《新語文主題閱讀》這本散文集。09年我們出版了《主題式·經典誦讀》這本韻文集。去年劉憲華校長、於永正老師和我出版了第三本書《主題閱讀三人行》,這本書在去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第一期、第三期、第四期中**,好多雜誌刊物也都**了我們的文章內容。

今年我們又將出版一本:大單元教學法的教學設計。這就是大單元教學法誕生的背景。

下面講第二個問題,乙個大單元14節課的7種課型的整體安排。七種課型的位置順序如何安排?它們的內容是什麼?它們的目的是什麼?他們的特色在**?我用一張**將它囊括:

一:「以文帶文」課型

首先講核心重點課型:「以文帶文」課型,在傳統教學中是從未出現過的,課型特點:「大單元教學法」的核心課型。一篇精讀文帶一篇或多篇略讀文,閱讀量大,效率高。

1、 精讀文與略讀文的關係:

1)圍繞同乙個主題。

2)學法:得法於精讀,用法於略讀。

3)教法:將精讀文和略讀文進行比較學習。(對比、模擬)

4)精講與略讀的關係:精讀文中有略講;略讀文中有精講。

2、精讀文與略讀文時間比:一般為3:1。

3、策略:突出重點,優化整合,取捨得當。「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以文帶文」課型的課堂結構,一般為三個基本模組:

——讀的模組(15分鐘左右)讀中認字;讀中釋詞;讀中品句;讀中析篇;讀中悟理……基本上不提問。

——說的模組(10分鐘左右)說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說心得體會;說學習方法……圍繞乙個問題展開。

——背誦模組(5分鐘左右)背誦乙個片段。一學期完成課內30個片段背誦。

「讀—說—背」都是學生的活動,從吸收到傾吐,從理解到表達,從感知到內化,將消極的語言轉化為積極的語言,符合語言發展的規律。

可能老師們還會擔心教不完?下面我舉乙個例子:

例1:老人與海鷗

一、讀一讀。1、初讀:出示自學提綱:

1、用「//」將全文劃分成兩部分,並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兩部分的內容。

2、用「波紋線」畫出老人喂海鷗的句子,用「△」標出其中的關鍵詞。

3、用「波紋線」畫出海鷗眷戀老人的句子,用「△」標出其中的關鍵詞。

4、在描寫老人外貌的段落旁邊披上「外貌描寫」,並畫出其中的關鍵詞,想一想,你心中的老人,是一位怎樣的人?

2、精讀15、16自然段。

意想不到(海鷗的情態)………非常驚異(作者的感受)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動態)——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紛紛落地(過度)——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站成兩行,肅立不動(靜態)——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二、說一說:找出文中最感動你的句子,說說為什麼感動

三、寫一寫:

「白鷗飛處帶詩來」

這是一首「人鳥情未了」的詩。

這是一首「老人情深似海,海鷗義重如山」的詩。

這是一首「老人與海鷗心相通,情相融」的詩。

這是一首「超越人與動物情感世界」的詩。

這是一首「老人與海鷗共同譜寫的撼人心魄,催人淚下」的詩。

二:「單元導讀」課型

「大單元教學法」的第1個課時。

《單元導讀》+「以文帶文課型」=單元導讀課型

教學目的:

1、以編輯思路為依據,總攬全域性,明確單元主題;明確學習重點,明確主要的學習方法。

2、精讀一篇文章,略讀1-2篇文章。

課堂結構:

1、讀《單元導讀》。領會編者的編輯思路。從第一段提煉出單元主題,背誦其中的要點;從第二段找出學習的重點和學習方法。這兩個要點要貫穿在整個單元教學的全過程。

2、精讀一篇。領會單元主題,嘗試使用本單元的學習方法。

3、略讀1篇文章。

例項:五年級上學期六單元的單元導讀

【單元導讀】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在本組課文中,我們將看到父母之愛的乙個個側面,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

(第一段是單元主題的詮釋。後面的課要多次再現。)認真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第二段是閱讀方法的提示。)

進入課堂就可以跟學生們講,你們和我都一樣,「我們都是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的……是嚴格的要求。」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第六單元,請同學們找開書本……老師的導語就是剛才背誦的本單元的單元導讀,背誦完後就問學生老師剛才說的一段話在**出現過,那麼學生自然會背誦此段話。學生怎麼背誦呢?

先理解後記憶。

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總起)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看到的),是親切的話語(聽到的),是熱情的鼓勵(感受到的),是嚴格的要求(體會到的)。

(先總後分,加上四個排比,結構清晰明了。)

三:「讀寫聯動」課型

以文帶文+寫片斷=「讀寫聯動」課型

課時安排:

3—4個課時,高段比中低段多一些。每課時讀一篇文章,寫乙個片段;或者2節課讀2篇文章,寫一篇文章。

課型特點:

讀是吸收,寫是表達;讀是基礎,寫是關鍵。讀為基礎,寫為延伸,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中學寫,讀寫結合。

課堂結構分三個基本模組:

1、讀一讀(同「以文帶文」課型)

2、說一說(同「以文帶文」課型)

3、寫一寫:找準讀寫結合點(把「背一背」改為「寫一寫」)

讀寫內容上的聯絡(橫向):

1)從讀聯想寫作內容——解決言之無物的問題。

2)從讀學習寫作方法——解決言之無法的問題。

3)從閱讀積累到運用——解決語言貧乏的問題。

4)從閱讀移情到寫作——解決言之有情的問題。

讀寫階段上的聯絡(縱向):

1)一堂課的讀寫聯動。

2)一組文章的讀寫聯動。

3)乙個單元的讀寫聯動。

內容的聯想選材解決了言這有物的問題,我們讀的是乙個小動物比如說:公雞。那讓我們產生了聯想,就可能寫「小貓」、「小狗」……其它動物;從讀學習寫作方法,解決言之有法的問題,寫「公雞」先從頭寫到腳,那麼我們寫「猴子」也可以從頭寫到腳。

寫「公雞」先寫它的外形再寫它的生活習性,換而言之寫其它動物也可用此方法。其實還有第三個要點—語言的吸收和表達。

「讀寫聯動」課型舉例:

1)從讀的題材聯想到寫作內容——解決言之無物的問題。

四上,第三單元《插上童話的翅膀》,學生讀了數十篇童話,總結出童話的種類和特點

1、自述式——擬人是童話的靈魂學生寫出了《老鼠的自白》、《眼睛的自白》《漢字的自白》、《電腦的自白》、《咬死農夫的蛇的自述》……

2、翻新式——創新是童話的命脈。學生寫了《黃鼠狼給雞站崗》、《牛郎織女喜結良緣》;《過街老鼠人人歡迎》、《喜羊羊愛上大灰狼》、《貓和老鼠喜結良緣》《東郭先生打狼》……

3、歷險式——故事情節是童話的脊梁。學生寫了《小黑、小黃歷險記》、《壁虎歷險記》;《黃鼠狼歷險記》;《刺蝟歷險記》;《飛鴿歷險記》;《蚯蚓歷險記》……

4、書信式——想象是童話的翅膀。學生寫了《唐僧給孫悟空的一封信》、《給颱風的一封信》、《給蚊子的一封信》、《給眼睛的一封信》……

2)從讀學習寫作方法——解決言之無法的問題。

例子:從教材裡學習「場面描寫」

環境描寫+人物活動(群體描寫+個體描寫)=場面描寫

設計知識遷移的讀寫聯動訓練。突破「個體描寫」

加上開頭,環境描寫和結尾

對「主題閱讀」的認識和感受

我覺得,兒童在閱讀的實踐中,會慢慢實現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的轉變,主題閱讀 正是在追求語文自身規律的基礎上,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於示正老師說 從語文教育的角度講,學生的語文素養很大程度上是在閱讀中形成的,三分築基在課內,七分築基在課外。得閱讀者得天下,成閱讀者成一生 抓住閱讀就抓住...

教科版《橋的形狀和結構》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橋梁有多重不同結構,有的橋梁把多種結構合為一體 學 科 網 2 橋的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 比較不同性質和結構的橋梁,描述和評價其特點和原理。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 2 感受和欣賞橋梁的形狀結構之美。教學...

人教版和蘇教版小學語文閱讀教材的主題比較

作者 王珂珂 文教資料 2014年第33期 摘要 閱讀教材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教版和蘇教版是認可度較高的兩個版本。本文力求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融合,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通過有效的資料分析 翔實的舉例證明 相關的文獻資料 科學的實踐 闡釋閱讀教材的課文主題的異同。關鍵詞 人教版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