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手法的概念解析

2022-09-17 00:51:06 字數 6372 閱讀 6900

詩歌鑑賞中的表現手法與藝術手法

藝術手法也叫藝術技巧、藝術特色,它包括:表現手法、修辭方法和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只是藝術手法的一種。

1.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是針對具體的句子而言的。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藝術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稱為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種類很多,內容博雜。但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修辭手法(辭格)共有八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比比問問皆誇排偶)

2.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亦可稱為表達方法,是作者根據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屬於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

在考試中:

凡是問「論證方法」的,就在歸納法(包括例證法)、演繹法、比較法(包括對比法和模擬法)中思考選擇;

凡是問「人物描寫方法」的,就在肖像描寫、行為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中思考選擇;偶爾也會用到行為細節描寫、表情描寫、情態描寫等;細節描寫與其他描寫有交叉現象;

凡是問「抒情方法」的,主要在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比喻**、借典故抒情中思考選擇;有時也會出現借典型事物抒情、借行為細節抒情、借比擬抒情、在議論中抒情等;

凡是問「表現方法」的,一般指以上方法容不進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表現方法,主要在對比、鋪墊、側面描寫、象徵、(詩)比興、擬人化、托物言志、欲揚先抑中思考選擇;

凡是問「修辭手法」的,就在比喻、比擬、對偶、排比、借代、層遞、誇張、反覆中思考選擇。

此外,還有駁論方法(包括駁斥論點、駁斥論證、駁斥論據;稱「駁論著眼點」或許更確切些)和記敘方式(包括順敘、倒敘、分敘、插敘),容易掌握,不再細談。

3.表現手法

主要著眼於使文章的整體或部分產生效果。

表現手法也可稱為表現方法(或表達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生鮮明強烈的印象,達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視為表現手法。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烘托、象徵、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畫、寓莊於諧、聯想和想象、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見大、開門見山、正側、由實入虛、虛實結合、化用、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含蓄蘊藉、雙關、渲染疊詞、點化(化用)、互文曲筆、逆筆、倒裝、抑揚(先抑後揚、先揚後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於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意象組合、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等等。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區別: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都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但表現手法是用以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而修辭手法則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主要著眼於對句子的修飾;表現手法是從巨集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

詩歌鑑賞題解題指要

一、基本概念指要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覆、設問和反問等。

4、寫作技巧: (藝術技巧、表現手法)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用典、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鬱、悲慨、婉約

含蓄蘊籍

朱慶餘的《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人時無?」和張籍的《酬朱慶餘》共同採用了哪種詩歌傳統表現手法?

意思很明顯,朱慶餘是要探問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合乎要求,能不能得到考官的賞識,自己是不是能夠榜上有名。對朱慶餘的探問,張籍自然心領神會,於是用同樣的手法,作了巧妙的回答,這就是這首七言絕句《酬朱慶餘》。詩的前兩句,是說朱慶餘德才兼備,文章寫得好,但還不夠自信。

「越女新妝出鏡心」,越地出美女,而朱慶餘恰好又是越州人,這簡直是天緣巧合,作者把朱慶餘比做乙個剛剛經過修飾打扮,從清澈明淨風景優美的鑑湖中走出來的採菱女。這一句,表面上說越女天生麗質,再加上精心的妝飾打扮,自然更加美豔動人,實際上是說朱慶餘有良好的先天素質,再加上後天的刻苦學習,自然是德才兼備,文質彬彬。第二句「自知明豔更沉吟」,表面上是說採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長得漂亮,但因過分愛美,卻又自我思量起來,實則是說朱慶餘雖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錯,但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賞識。

詩的後兩句,緊扣「更沉吟」三個字,針對朱慶餘的疑慮,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朱慶餘的讚賞之情。「齊紈未足人間貴」,「齊紈」,齊地產的白色細絹,異常精美,自古有名。這句表面是說,儘管有許多別的姑娘身上穿著齊地出產的精美綢緞做成的衣服,卻並不值得世人看重。

「齊紈」,在這裡比喻表面的、花哨的東西。整句是說,表面的華而不實的東西並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慶餘並不是乙個華而不實、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後一句「一曲菱歌敵萬金」。

《採菱》古曲,是高雅的曲子《襄陽耆舊傳》:「宋玉對楚王曰:『中而曰《陽阿》、 《採菱》,國中和而知之者數百人。

」』《淮南子》:「歌《採菱》,發《陽阿》,鄙人聽之,不若《延露》、《陽局》,非歌拙也,聽各異也。」而樂府古題有《採菱曲》,以此為題創作者甚多。

在這裡,作者用「菱歌」比朱慶餘的文章。這句緊承前句,說朱慶餘的文章寫得好,很有價值,作者本人非常賞識,榜上有名是沒有問題的。兩句結合起來,作者除回答了朱慶餘的疑問以外,還肯定了朱慶餘的德行文章,說明朱慶餘不是乙個徒有其表、華而不實的人。

同時也流露出了對朱慶餘的讚賞之情,自然,作者喜歡獎掖後進、愛惜人才的品質也表現得非常充分。 在藝術上,這首詩也很有特色。通篇用比擬的手法,把自己的意思含蓄曲折地表達出來,饒有機趣。

朱慶餘的原詩就很巧妙,他向官水部郎中的張籍探問對自己文章的看法,自然不好明說,明白說出不僅不恰當,也不能夠顯出自己的過人之處,於是他把自己比做乙個精心打扮、準備去拜見公婆的新婦,巧妙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同時再一次顯示自己的才華。張籍用同樣的手法,巧妙而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意見。首先是對朱慶餘的品德文章作了肯定,然後回答了他的疑問。

表達含蓄蘊藉,趣味橫生,當人們透過它的字面意思而體味到它的內在含義的時候,往往不由自主地發出會心的微笑。當然,這兩首詩,如果單單看作是閨情詩,也是很成功的。結構上,全詩四句,渾然一體,結構謹嚴。

前兩句針對朱慶餘的原詩,首先肯定了朱慶餘的人品文章,指出他雖自負才華但仍信心不足;三四兩句緊扣「更沉吟」三字,一方面回答了朱慶徐的疑問,另一方面對朱慶徐的文章作了高度評價。全詩前後連貫、脈絡清晰,也饒有興味、耐人咀嚼。

6、語言特色:

(1)清新 (2)平淡(也稱質樸) (3)絢麗 (4)明快 (5)含蓄 (6)簡潔。

7、描寫:

(1)動、靜(2)點、面(3)正面描寫、側面描寫(4)遠、近、高、低。

8、評價主旨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9、思想感情: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二、詩歌鑑賞表達程式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點概念闡釋 1、烘托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羅敷》中藉「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淒涼、孤獨、悲傷等心情。

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托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2、用典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佛狸、廉頗。

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個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借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詩文歌賦,也是用典的一種。如王勃在《藤王閣序》中幾乎句句用典,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姜夔在《揚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詩,形成了虛實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淒涼。

3、虛實這是古人論述文章時常用的概念,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眼前為實,想象為虛……詩歌常用這一手法,拓展詩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鈴》,眼前作別為實,別後想象為虛,虛實相生,產生無窮的餘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實一虛,即「春花秋月何時了(實),往事知多少(虛)。

小樓昨夜又東風(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虛)。雕欄玉砌應猶在(實),只是朱顏改(虛)」,虛實相濟,寄託了自己故國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揚州慢》,眼前衰敗不堪的景為實,假設的想象為虛。

採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使作品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4、語言特色 ①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

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於清新明麗。 ②平淡(或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於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樸歸真,體現了作家的真功夫。

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後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絢麗。

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一段等。 ④明快。

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降唇?

蹴罷鞦韆》,白居易的詩《草》等。 ⑤含蓄。有時也稱蘊藉,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後期的詞等。 ⑥簡潔。其特點是乾淨利落,言簡意賅。

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等。這首詩選取了……的景物,描繪了……的意境,營造了^的氛圍,運用了^的修辭(或手法),表達了……的情感。詩歌中常用修辭例說1、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

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遙望洞庭山水色,**盤裡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裡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2、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生白髮,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白髮竟有「三千丈」那麼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4、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

「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裡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5、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一聯採用擬人的手法。

「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誇張到極點。

6、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風瘦馬」(馬致遠《天淨沙》)純用名詞組合,構成典型環境

7、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問人間誰是英雄?

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

詩歌鑑賞之手法鑑賞答案

第一類 情景類 參 步驟一 點手法 全詩用以樂景寫哀情的方法,步驟二 析詩句 前三句寫景,明麗歡愉,氣象開闊。末一句兩個 堪 字,構成心緒的對比 他鄉雖美,卻只堪圖畫,不能慰籍自己的思鄉之苦。步驟三 評效果 詩歌無一句明言思鄉,但曲盡委婉之情,使全詩清新自然,境界全出。賞析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

詩歌鑑賞的表現手法

三維目標 1 了解詩歌的特點,包括語言 結構 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等方面。2 把握一些詩歌的解題技巧,提高解題的準確率。3 把握詩的創作方法和表現手法。4.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國學經典,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和作者的寫作背景。2詩歌鑑賞題回答的表述技巧。教學...

鑑賞古代詩歌的藝術手法

詩歌 文學作品 的藝術手法有四個層面的內容 1 修辭方法 比喻 擬人 設問 反問 借代 對偶 誇張 襯托 用典 化用 互文 反覆等 2 表達方式 記敘 議論 描寫 抒情。表達方式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 描述 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