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單向板課程設計指導書

2022-09-13 14:36:04 字數 3980 閱讀 1564

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

單向板肋形結構設計指導書

2023年6月

一、結構布置

在肋形樓蓋結構中,結構布置包括柱網、承重牆、梁格和板的布置,需注意的問題如下:

(1) 承重牆、柱網和梁格布置應滿足建築使用要求

柱網尺寸宜盡可能大,內柱在滿足結構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少設。

(2) 結構布置要合理、經濟

① 由於牆柱間距和柱網尺寸決定著主梁和次梁的跨度,因此,它們的間距不宜過大,根據設計經驗,主梁的跨度一般為 5m~8 m,次梁為 4m~6 m。

② 梁格布置力求規整,梁盡可能連續貫通,板厚和梁的截面尺寸盡可能統一。在較大孔洞的四周、非輕質隔牆下和較重的裝置下應設定梁,以避免樓板直接承受集中荷載。

③ 由於板的混凝土用量佔整個樓蓋的50%~70%,因此,應使板厚盡可能接近構造要求的最小板厚。根據設計經驗及經濟效果,板的跨度即次梁的間距一般為1. 7~2.

7 m,常用跨度為 1.7m~2.5m左右。

④ 為增強橫向剛度,主梁一般沿房屋橫向布置,並與柱構成平面內框架,這樣可使整個結構具有較大的側向剛度。內框架與縱向的次梁形成空間結構,因此房屋整體剛度較好。當橫向柱距大於縱向柱距較多時,也可沿縱向布置主梁。

因為主梁承受的荷載較大,減小其跨度既可減少內力,又可增加房屋淨高。

(3) 單向板和雙向板肋形結構的區別

若板的兩個方向跨度比時,按雙向板肋形結構設計;若,則按單向板肋形結構設計。

二、初步選擇板、梁的截面尺寸

1、板的厚度

板的尺寸除滿足承載力、剛度、裂縫寬度要求外,尚應滿足施工要求。板厚取;按施工要求,一般樓板厚度為60mm~120mm,密肋板厚度不少於50mm,工業建築樓板厚度不少於70mm,本設計樓板厚度可選80mm。

2、次梁的截面尺寸

次梁高度取,寬度取。

3、主梁截面尺寸

主梁高度取,寬度取。

三、在計算書上繪出結構平面布置圖

在計算書上畫出結構布置,如圖1。注意標註出柱、主梁、次梁和板的名稱(或編號),並確定板、次梁和主梁的計算單元及負荷範圍。

圖1 單向板肋形樓蓋結構平面布置圖

四、單向板的設計

按塑性內力重分布方法計算單向板內力,對多跨連續板沿板的長邊方向取1公尺寬的板帶作為板的計算單元。

1、計算簡圖

板在牆上的支承長度a不小於120mm,中間支座寬度即為次梁寬度。計算跨度按教材240頁有關規定進行計算。

邊跨與中間跨計算跨度相差若不超過10%,可按等跨連續板計算內力;多於五跨連續板按五跨計算內力;小於或等於五跨的連續板按實際跨數計算內力。

板的計算簡圖見圖2。

g+q圖2 板的計算簡圖

2、板的荷載計算

板的荷載計算可列表計算,見表1。

表1 板的荷載計算表

3、板的內力計算

板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後,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彎矩係數α值按教材248頁表9-2或圖3採用,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彎矩按式計算。

圖3 單向板內力係數

板一般均能滿足斜截面抗剪承載力要求,所以只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計算b支座負彎矩時,計算跨度取相鄰兩跨的較大值。板的彎矩計算見表2。

表2 板的彎矩計算表

4、板的配筋計算

b=1000mm,h0=h-20=60mm。各截面配筋計算過程見下表,中間區格中間板的四周與梁整體連線,由於拱效應,彎矩有所降低,故m2、m3及mc應降低20%,計算結果可以填在表3內。

5、繪製板的模板配筋圖

板的配筋一般採用分離式,板的配筋圖按1:50~1:100的比例繪製在圖紙上。

五、次梁設計

次梁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設計。

1、荷載設計值

按考慮內力重分布設計,根據廠房的實際情況,樓蓋的次梁和主梁的活荷載一律不考慮梁從屬面積的荷載折減。永久荷載包括:板傳來的恆荷載、次梁自重和次梁底及兩側的粉刷重量;可變荷載僅考慮板傳來的樓面活荷載。

可按教材248頁表9-3或表4進行計算。

表3板正截面承載力計算表

表4 次梁的荷載計算表

2、計算簡圖

次梁在牆上的支承長度a不小於240mm,中間支座寬度即為主梁寬度。計算跨度按教材240頁相關規定進行計算。

邊跨與中間跨計算跨度相差若不超過10%,可按等跨連續板計算內力;多於五跨連續板按五跨計算內力;小於或等於五跨的連續板按實際跨數計算內力。次梁的計算簡圖見圖4。

g+q圖4 次梁的計算簡圖

3、彎矩設計值和剪力設計值的計算

次梁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彎矩係數αmp值按教材248頁表9-3或表5採用,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彎矩按式計算。

表5 次梁的彎矩係數表

次梁各支座截面的剪力係數αvb值按教材248頁表9-4或表6採用,剪力按式計算。

表6 次梁的剪力係數表

4、承載力計算

1)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支座承受負彎矩,翼緣位於受拉區,按矩形截面進行設計;而跨中翼緣位於受壓區,按t形截面計算,翼緣計算寬度按教材85頁表3-2進行計算。正截面承載力計算過程可列於表7。

表7 次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2)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包括複核截面尺寸、腹筋計算和最小配箍率驗算)

斜截面承載力計算過程可列於表8。

表8 次梁斜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六、主梁設計

主梁內力按彈性理論設計

1、荷載設計值

主梁的自重和主梁底及兩側的粉刷自重為均布荷載,但此荷載值與次梁傳來的集中荷載值相比很小,為簡化計算,採取就近集中的方法,把主梁自重集中到集中荷載作用點,將主梁視為承受集中荷載的連續樑來計算。主梁承受的永久荷載包括:次梁傳來的恆荷載、主梁自重和主梁底及兩側的粉刷重量;主梁承受的可變荷載僅考慮次梁傳來的可變荷載。

可按表9進行計算。

2、計算簡圖

主梁在牆上的支承長度a不小於370mm,中間支座寬度即為柱橫截面高度。計算跨度按教材240頁相關規定進行計算。

表9 主梁的荷載計算表

邊跨與中間跨計算跨度相差若不超過10%,可按等跨連續板計算內力;主梁的計算簡圖見圖5。

圖5主梁的計算簡圖

3、彎矩設計值和剪力設計值的計算

集中荷載作用下三跨連續梁的彎矩及剪力係數可由教材419頁附錄7表2或由參考資料269頁查得。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彎矩按式m=α1gl+α2ql;各支座截面剪力按式v=β1g+β2q。其中,α1、β1分別為永久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及剪力係數;α2、β2分別為可變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及剪力係數。

按彈性理論計算內力時,需要考慮可變荷載的最不利布置方式,因此應將永久荷載和可變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單獨計算,然後對控制截面內力進行組合,計算各截面及支座的最大內力或最小內力。

主梁各截面及支座的彎矩及剪力係數由表10查得後,可計算出相應的彎矩及剪力,可參考表11進行,為便於繪製主梁內力包絡圖,應將每種荷載作用形式下的內力圖繪製出來,荷載組合時再將每種組合方式下內力圖繪製出來,合併到同一座標系下即得內力包絡圖。值得注意的是主梁的結構對稱且荷載對稱,只需畫出一跨半的內力包絡圖即可。

內力組合可按表12和表13進行。

4、承載力計算

1)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支座承受負彎矩,翼緣位於受拉區,按矩形截面進行設計;而跨中翼緣位於受壓區,按t形截面計算,翼緣計算寬度按教材表3-3進行計算。正截面承載力計算過程可列於表14。

2)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包括複核截面尺寸、腹筋計算和最小配箍率驗算)

斜截面承載力計算過程可列於表15。

5、主、次梁交接處附加橫向鋼筋計算

在主梁與次梁交接處,主梁的梁腹承受由次梁傳來的集中荷載作用,因而有可能在主梁的中下部出現斜向裂縫。為防止破壞,應在此交接處設定附加橫向鋼筋(箍筋或吊筋)。

(a) 主梁與次梁交接處斜向裂縫 (b)吊筋形式 (c) 箍筋形式

圖8 主梁與次梁交接處箍筋和吊筋形式

考慮到主梁與次梁交接處的破壞面大體如圖8(b)和(c)虛線所示,故附加橫向鋼筋應布置在s=2h1+3b的範圍內,其數量按下式計算:

式中:f —— 次梁傳給主梁的集中荷載設計值(應扣除主梁自重);

fyv—— 附加橫向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附加橫向鋼筋與梁軸線的夾角,一般取α=45°;

表11 主梁內力計算表(供參考)

板帶鋼課程設計指導書

院 系 材料與冶金工程系 專業金屬材料工程 年級三年級 設計名稱板帶鋼課程設計 2010年 08月 10日 有關說明 1 實驗 實訓 指導書內容編排順序 1 封面 2 前言 3 實驗 實訓 教學大綱 4 目錄 5 正文 6 參考文獻 2 目錄 正文的字型及段落等的格式嚴格按近三年正式教材的文字格式即...

課程設計指導書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 課程設計指導書 一 課程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 是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是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 課程的輔助教學課程。通過課程設計,使學生掌握資料庫的基本概念,結合實際的操作和設計,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技術,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應用...

採礦課程設計指導書2版

上述各種煤柱計算可參照 礦山測量 採礦學 的有關章節內容,用 法求得。井田境界煤柱,在設計井田一側可按20 30m寬度留設,斷層兩側煤柱可按30 50m留設。計算工業場地壓煤時,其場地占地面積可參考表1 3。工業場地一般布置成長方形,其長邊垂直於走向。因工業場地 礦井井下主要巷道等煤柱損失與井田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