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開啟化學之門 知識點

2022-09-12 04:18:06 字數 1639 閱讀 6638

(5)鎂帶燃燒時的現象為產生耀眼白光,產生白色固體,白煙,放熱 。 在燃燒時用坩堝鉗夾持鎂條,並在下方放乙個石棉網,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掉落燙壞桌面 。點燃前需要打磨鎂帶

(紅)白磷燃燒也會產生大量的白煙

(6)金剛石(化學式:c)在自然界中是最硬的物質,但灼熱的金剛石能 (填「能」或「不能」)在液態氧氣中燃燒

(7)試管壁上碳酸鈣用水洗不去這是因為不溶於水,可以用稀鹽酸洗去。反應的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8)銅絲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可觀察到銅絲表面變黑 。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cu +o2 2cuo。銅絲放在潮濕的空氣中幾天後,表面有綠色銅鏽(cu2(oh)2co3)。

有刺激性氣味,能使紫紅色的kmno4溶液褪色 。

8.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中伴隨著能量的吸收或釋放。寫出下列變化中能量的轉化形式:光合作用太陽能→化學能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熱能電池充電電能→化學能核電站發電核能→電能

9.化學反應中往往伴隨著放熱反應,下列反應中有放熱現象的是(全部)①氧化鈣與水的反應②雙氧水分解③活潑金屬和酸④呼吸作用⑤碳酸鹽和酸⑥鐵生鏽

10.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可觀察到珠淚流淌,這是因為石蠟熔化 。還可以觀察到蠟燭產生明亮的黃色火焰。

如果漿白瓷板壓在火焰上可觀察到黑色粉末(石蠟發生不完全燃燒)。從蠟燭火焰中可引出一縷白煙,這是冷凝的石蠟固體小顆粒 。在吹滅蠟燭的瞬間可看到一縷白煙 。

11.在日常生活蠟燭燃燒主要是利用燃燒產生的光能 。實驗室使用酒精燈是利用酒精燃燒釋放出的熱能。

12.請你用化學方法鑑別碳酸氫銨和氯化鈉。

① 取樣,分別加熱,固體消失生成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碳酸氫銨,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

② 取樣,分別加鹽酸,有氣泡生成的是碳酸氫銨,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

13.玻璃和有機玻璃的區別可以利用小刀刻畫,有機玻璃容易劃出痕跡。也可以通過灼燒,容易變軟甚至燃燒的是有機玻璃。也可以試試是否容易破碎。玻璃強度小容易被摔碎。

14.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 、 蒸發皿 、 燃燒匙 ,不能加熱的玻璃儀器有漏斗、集氣瓶、量筒 。經過磨砂處理的儀器有試劑瓶(廣口、細口瓶) 、 集氣瓶 、 滴瓶 、 分液漏斗 、 研缽 。

15. 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回答:

鐵絲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3fe+2o2點燃===fe3o4,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熱。

(1)實驗時為什麼要給鐵絲系一根火柴? 點燃鐵絲 。 為什麼要等待火柴即將燃盡時才伸入集氣瓶中防止火柴燃燒消耗過多氧氣 。

鐵絲繞成螺旋狀的目的是充分受熱,提高鐵絲的溫度 。

(2)為什麼在集氣瓶底要預先放少量水或細沙? 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

做硫在氧氣的燃燒實驗中用燃燒匙 (填儀器)將硫伸入集氣瓶中,集氣瓶中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做紅磷在氧氣中燃燒實驗中,事先在集氣瓶中裝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白煙、吸收熱量使溫度更快降至室溫 。

(3)該實驗所使用的氧氣應該用排水法收集,原因是收集的氣體比較純淨,便於在集氣瓶中放少量水 。做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原因是收集的氣體比較乾燥,便於觀察燃燒後生成的水 。

(4)某同學在實驗中未見到火星四射的現象,可能原因是鐵絲不細、鐵絲表面有漆或有鏽、氧氣太少、溫度不夠等。

(5)做該實驗時,鐵絲應如何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自上而下,慢慢伸入 。

第一章開啟化學之門知識框架

一 化學帶給我們什麼 1 化學幫助我們正確認識物質 碳酸氫銨的分解反應 碳酸氫銨氨氣 水 二氧化碳 2 化學指導人類合理利用資源 1 氮氣的性質與用途 2 鐵生鏽的條件 3 化學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二 化學研究些什麼 一 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 觀察 反應前物質顏色 狀態 變化過程中的現象及反應後物質的...

第一章知識點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一 單項選擇題 1 恩格斯認為,全部哲學 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三 c c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2 劃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據是 c c 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3 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範疇的定義是通過 a a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界定的 4 馬克思主...

高一化學第一章知識點

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一章複習知識點 第一章第1節走進化學科學 化學是在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的重要的自然科學。核反應屬於物理範疇 一 化學科學的和 化學的特徵是和 二 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 化學起源於如等都屬於化學應用 近代化學的四大里程碑 1 1661年國的提出了標誌近代化學誕生。2 1771年國的提出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