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用書

2022-09-09 16:48:03 字數 5117 閱讀 1852

一年級(下冊)

我長大了

尋找規則

土的樂趣

小草青青

蚯蚓本領大

認識蔬菜

食鹽用處大

輕巧靈活的筷子

美麗的艾得萊絲綢

迷路了怎麼辦

小小旅行家

一、活動目的

1. 讓學生感受成長與變化帶來的喜悅。

2. 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 激發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分析

本活動主題通過「講故事」、「想一想」、「看一看」、「寫寫畫畫」、「說一說」、「做一做」、「寫一寫」等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變化,體驗成長的快樂。學習記錄成長的方法,體會老師、同學、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同時知道自己的變化與周圍事物的變化有著緊密的聯絡。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三、課時建議

本活動建議2課時完成。

四、活動過程建議

(一) 匯入

可通過教師講故事《柯里亞的寶盒》或引導學生看圖講故事進行匯入。

(二)活動的組織

1.想一想。提問:柯里亞為什麼找不到自己的「寶盒」了?你能幫助他嗎?

2.看一看。乙個學期過去了,你發現自己有什麼變化?同學有什麼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在身體、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變化。

3.寫寫畫畫。引導學生聯絡學習和生活發現自己的變化,並把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寫(畫)下來。

4.說一說。乙個學期過去了,學生一定有許多感想和體會,這裡是讓學生說說上一學期在學校生活中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教師要注意點撥,使學生切實體驗到成長中生活和學習的快樂。

5.做一做。這個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分組進行,通過交流使學生初步了解記錄成長快樂的各種方法。

6.寫一寫。此活動為選做。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最想對家人、老師或同學說的話寫在框裡,教師應注意啟發學生寫出真情實感來。

活動參考資料

讓孩子快樂成長

未成年人處在心理和身體的發育時期,過小的年齡顯然負擔不了過大的壓力,如果引導不好,容易造成各種心理問題:缺乏信心、沒有熱情、考試焦慮、過分自責等等。這些因素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品行的塑造,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青少年走上歧途。

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校、家庭和全社會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快樂成長。

只有讓孩子們快樂成長,我們才可能培育出心智健全、全面發展、適應社會、勇於創新的人才。只有內心的快樂,才有真正的堅強。誰都希望孩子擁有寬容和自信,能真正健康地成長,那就從讓孩子們真正地享受快樂、享受友誼、享受關愛吧!

一、活動目的

1. 感知規則存在於日常生活中,體驗與兒童生活相關的規則。

2. 感受規則在集體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初步形成規則意識,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二、活動分析

規則是人類社會性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保障。乙個有序的社會必定人人具有強烈的規則意識。遵守規則既是乙個人講究社會公德的基本表現,更是乙個公民的基本素養之一。

人們是否具有規則意識,在一定意義上表現了社會的文明程度。

人的規則意識應當從小抓起。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隨著集體生活與合作活動的逐步拓展,以及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已經能夠意識到規則的存在,但還沒有形成對規則的正確認識,還不能真正體會到規則在他們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意義。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獲得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每個孩子都是在遊戲中成長的,遊戲都有規則,只有大家都遵守規則,遊戲才能正常進行。本次主題活動就是通過「看一看」、「找一找」、「講一講」、「玩一玩」和「說一說」、「議一議」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遊戲和集體學習中感受到規則與生活的關係,以使學生把自覺遵守規則內化為自身的需求。

三、課時建議

本活動建議2課時完成。

四、活動過程建議

1. 看一看。引導學生觀察學生間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提問「他們在做什麼?」使學生初步感知到生活中處處有規則。

2. 找一找。啟發學生發現在這些場合(乘公共汽車、上課、放學過馬路、踢足球)有哪些規則?

我們應該怎麼做?並引發學生談論「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則呢?」通過回顧、討論的方法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感知規則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3. 講一講。引導學生說出你都會玩什麼遊戲?如果遊戲沒有規則會出現什麼情況?

可以設計情景,也可以講故事。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我們在遊戲的時候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只有遵守了規則,我們在玩的時候才能玩得開心,玩得痛快!

沒有規則或我們在玩的時候不遵守規則,遊戲就無法進行。

4. 玩一玩。學生分小組活動或集體活動。先講清(設計好)遊戲規則,再帶領同學們遊戲。

5. 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學校生活裡都有哪些規則?為什麼要遵守規則?明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小學生守則》是我們每乙個小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

6. 議一議。這是乙個拓展的環節,教師要引導同學們議一議,放學後,在家裡、在朋友家裡、在商店……你應該怎麼做?了解規則對人有約束作用,但規則也是為大家服務的。

活動參考資料

我們的教育應該將孩子引領到具體的「道德環境」中,讓他們推己及人,推人及己,做到人之所欲等同於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讓他們在實際體驗中明辨是非曲直,在靈魂深處確立規則意識。購物時不得插隊加塞,走路騎車時不可闖紅燈,在公共場所不得隨地吐痰,在風景名勝區不可亂丟垃圾……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在自己享有方便、整潔和秩序的時候,同樣有義務維護方便、整潔和秩序。

一句話,我們應當教會孩子在享受某種權利的同時履行相應的義務,如果僅僅滿足於讓他們在書面上進行是非之間的簡單選擇,僅僅侷限在課堂裡向他們灌輸道德信條,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應該對合乎規則的道德行為進行激勵性引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體驗,產生愉悅和滿足的心理感受,並逐步轉化為自身的一種內在需要、一種自然習慣、一種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自覺。事實上,當這樣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於是,我們就能步入期待中的道德自覺境界。

我們還應該在行動中促使規則意識內化,促使責任感形成,促使規則無人看守時的行為自律。或許老師一千次的耳提面命也抵不上同學們的一次獨立躬行。

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受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是做人,做社會的夠格的成員,做國家的夠格的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記住些什麼是遠遠不夠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東西化為自身的血肉,養成永久的習慣,終身以之,永遠實踐,這才對我們做人真有用處。

」當規則意識深深地鐫刻在乙個人心靈的碑石上,當責任感自然地踐履於個人的行動中,他就感覺不到規則的束縛,感到的是義不容辭和責無旁貸,於是,精神的自我完善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活動目的

1. 通過玩泥巴,發現土的樂趣,並初步感知了解事物的方法。

2. 讓學生了解泥土的作用。

3. 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活動分析

兒童有著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天性,面對自然中的泥土,孩子們無不表現出想要接觸、玩耍的願望。本活動是一次室外活動,主題是讓孩子們通過「看、認、說、玩、試」這樣乙個由感知、體驗到**的過程中,初步了解泥土的作用,得到科學素養的培養,進而產生對土地的情感。

三、課時建議

本活動建議2課時完成。

四、活動過程建議

1. 看一看。這個環節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泥土,教師可提供多色土的樣本或**,如果能實地觀察不同種類的土就更好了。

土為什麼有不同的種類和顏色,教師不必講得十分細緻、專業,只要讓學生明白:因為各地環境不同,所以土壤的顏色不同。

2. 認一認。室外考察,引導學生通過感官接觸周圍的土。

聞聞泥土的氣味;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泥土的表面;用手拍一拍泥土,聽聽發出的聲音;向泥土裡倒一點水,看看水去了**。孩子們對於泥土的熱情會很高,教師應進一步引導學生用鏟子挖開泥土,切出乙個「橫切面」,以便更清楚地觀察泥土中有些什麼。通常會出現諸如草根、小石子、小昆蟲的巢穴等等。

3. 說一說。原地休息,讓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發現和感受,交流對泥土的認識。可以不拘泥於形式,自由暢談。

4. 玩一玩。可以用泥土和著水捏泥玩具,也可以讓孩子們滾泥球,挖泥洞,總之讓孩子們玩得盡興。

5. 試一試。分組(個人)進行這項活動。

教師可以就種植的方法和澆水的時間等問題作必要的指導,但要提出明確要求,種植、養護等活動學生必須親歷親為。適當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把他們的「成果」帶到學校來,讓大家欣賞。

6. 寫一寫。一年級學生識字不多,可以用文字配合圖畫(拼音)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感受。

五、注意事項

1. 注意衛生和安全。玩土時不用手揉眼,遊戲後洗手;玩泥土前教師要清理場地,以免有危險物品而發生意外等等。

2. 學生用泥土種植,並不一定都能成功,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種植較易萌發的植物,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發現原因,及時鼓勵。

活動參考資料

孩子喜歡玩土

有心的父母都知道,大多數孩子喜歡玩水、土,尤其是小男孩,對水、土、棍棒更是偏愛。他們把這些當成了很好的玩具,通過這些東西,他們總能得到快樂。幼兒階段是最接近自然本性的時期,他們眼中的世界美好、燦爛,他們對任何事物、現象都感興趣,他們喜歡新鮮的、自然的事物。

泥土當然也是他們的好朋友、好玩伴了。

一、活動目的

1. 學習觀察的方法,養成注意觀察的習慣。

2. 初步了解小草對於自然界的作用,增強環保意識。

3.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活動分析

這次活動承接上乙個主題活動——土的樂趣。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近自然,觀察了解小草,和小草做朋友,並了解小草在自然界和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懂得愛護小草,保護環境的道理。

體會小草「團結友愛」的真諦。

三、課時建議

本活動建議2課時完成。

四、活動過程建議

1. 看一看。小草隨處可見,城市裡的草坪、綠化帶、農村的山坡、田野、我們的校園裡都生長著小草。

這一環節是讓孩子們有意識地去觀察親近小草,留意小草的變化和生長情況,為下面的活動做準備。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利用多****一些資料片,拓寬學生的視野。

2. 說一說。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資訊,讓學生了解小草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如: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淨化環境、飼養牲畜等。也可以採用設計遊戲的方法加深學生的印象。

如:一名學生就是一株小草,一組同學就是一簇小草,乙個班的同學就是一片小草,教師可以設計類似於闖關的遊戲,闖乙個人的關口容易,闖一組同學的關就不容易,闖乙個班同學的關就更不容易。由此引出小草在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等方面的作用。

3. 做一做。學唱一首兒歌,或分小組設計乙個保護草坪的牌子,還可以結合學情和校情設計其他活動,例如,整理、清掃草坪、畫一幅以小草為主題的畫等等。

4. 想一想。如果沒有小草我們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使學生初步了解小草在環保上發揮的作用。

一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主題活動一我的小書包 一 三維目標 1 知識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書包是什麼樣子的,同時會整理自己的書包。2 過程方法 通過觀察獲得知識,使學生認識愛護自己的書包。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二 教學重難點 觀察自己的書包,用語言表達自己書包的特徵與外形。三 課時計畫 4課時第...

一年級下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第一課時 課題 玩具文具要當心 第二課時 課題 我愛我們的學校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學校,2 觀察圖形,了解學校是我們成長的樂園。教學重難點 1 學生理解學校的作用。2 通過自己的成長來了解學校是我們成長的地方。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2 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學校的日子裡...

一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案1

主題活動一我的小書包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書包是什麼樣子的,同時會整理自己的書包。2 過程方法 通過觀察獲得知識,使學生認識愛護自己的書包。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二 教學重難點 觀察自己的書包,用語言表達自己書包的特徵與外形。三 課時計畫 4課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