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課堂互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2022-08-03 03:06:05 字數 861 閱讀 8282

新課程強調,數學課應是活動課,且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由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變為「師生互教互學」。

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性。提高課堂的互動性,有利於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參與性,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以及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要提高數學課堂的互動性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 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你不可能指望乙個厭惡你的人或害怕你對你唯唯喏喏有恐懼感的人來與你友好合作,愉快地交流。」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異常心理常常使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心理距離,態度分歧,興趣背離。教師也就很難真正根據學生的需求來進行教學,學生也很難給予教師以積極配合,有計畫、有目的、利於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互動自然也就無法實現。

要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需要乙個和諧的課堂氛圍。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感情融洽,關係協調,衝突較少,心理距離小。

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人際交往互動、情感交流、思維碰撞、資訊溝通、資源共享的過程。而交往是這個過程的支援系統。學生自主活動與人際合作需要相互支援,平時良好的師生關係,同學間相互團結、友好關係,有利於教師創設乙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

這樣才能使其樂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大膽地猜想、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創設好的數學問題、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猜想、模擬、推斷等探索性和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受教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制約。

如何 提高數學課堂的互動性

摘要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 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 相互溝通 相互理解 相互啟發 相互補充。把過去的 教師教 與 學生學 變為 師生互教互學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性越強,互動性越高,學習興趣也越高,學生學習自信心也越強,學習效率也越高,教師上課也越輕鬆。要提高數學...

芻議如何提高課堂教學互動性

隨著教學模式的逐漸轉變,曾經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開始漸漸退出歷史的舞台。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變成了教學的引導者,這樣,教師的教學的靈活性增強,學生有了自由的思維空間。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注重學生的學,重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情感 態度 價值觀與個性的發展...

自主互動性課堂的心得體會 王淑紅

王淑紅 學案教學法 是一種落實新課標精神 提高課堂效率,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法。實際上,學案教學法 是一種 式學習,是教師指導下的 學習過程。即 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 文字或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尋求或自主建構答案 資訊或理解的活動過程。八環節教學模式的八環節為 確定目標 設計檢測 完成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