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報文章 學生的學習要跨越層次 懂 會 對 熟

2022-08-02 03:33:04 字數 1512 閱讀 3221

學生的學習要跨越四個層次:懂、會、對、熟

有些老師一直感到困惑:在課堂上學生明明已經都會了,考試時為什麼還是出錯?

其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分層次的,張老師認為學生的學習分為四個層次:懂、會、對、熟。

所謂「懂」是學生聽懂了或自己看書看懂了,但還講不出來,也不會做題,離開書本學生就忘了,這是學習的第乙個層次。

所謂「會」是學生能把所學的東西講出來,不但自己明白了,還能給別人說清楚,這是學習的第二個層次。

所謂「對」是指學生把練習題都做對了。學生把作業都做完了還不行,關鍵是能否全對,有的題做了沒對等於沒做。這是學習的第三個層次。

所謂「熟」是學生把一類問題都練熟了,不管怎麼變化,遇到這類的問題不用多動腦馬上就知道怎麼做,這才是熟。這是學習的第四個層次。

學生只有做到了這四步才算是掌握。而我們有些老師往往在下課前問學生「大家都會了沒有?」「會了!

」,學生齊喊,皆大歡喜,其實學生還處在不同的層次:有的僅停留在第乙個層次,課堂上聽明白了,下了課就忘;有的還停留在第二個層次,練習題都做完了,但錯的很多;有的同學停留在第三個層次,規範題會做,問題一變化就束手無策,這些都不能算是掌握。

教師必須明確每個學生處在哪個層次,並有針對性的幫助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乙個班幾十個學生,老師怎麼能準確知道每個學生處在什麼層次並幫助解決?

合作學習小組是個好方法,可以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對於共性的有難度的問題,張老師往往安排在課堂上做,避免學生「課上一聽就明白,課下一做就懵」的現象,其餘問題一般都有合作學習小組解決。

學生的「懂」與「會」

老師一邊板書,一邊講解並且不斷地與學生對話:「理解不理解?」

「理解了。」

「懂不懂?」

「懂了。」

但到考試以後,老師面對學生的答卷扼腕而嘆:「剛講過的題,還是不會!」

這正是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尷尬。怎樣才算學生真正弄懂了呢?

檢驗的標準有兩個:說一說,做一做。

「懂」是一種理解的狀態,屬於思維的範疇。思維時使用的是內部語言。內部語言具有模糊性,不具備外部語言(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具有的清晰性。

所以,判斷一種思考的結果是否清晰、準確,通過「說」與「做」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證明。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老師出了一道作文題,自己構思了一番,以為思路非常清晰了,於是提筆書寫(做),但寫不了幾個字就寫不下去了;老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覺得已經成竹在胸了,於是站起來回答,結果說了一半就卡了殼。這就說明心裡覺得「懂」的東西不一定是真懂。

通過「說」與「做」,內部語言就轉化成了外部語言。外部語言——無論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都具有表達思維、定型思維、檢驗思維的功能。沒有外部語言的檢驗,思維的結果就很有可能仍是模糊不清的。

所以,即使你通背了教材,也不一定就弄懂了,只有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說出來,才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需要指出的是:對於學生的學習而言,「說」也是「做」。

例如,寫作文實際就是用「手說」,做練習也是用「手說」。

寫到這裡,我必須提醒一句話:「老師不停地講,根本難以分辨學生懂沒懂,可是讓學生自己學,然後把知識回答和做出來,這樣就不容易出現學生不懂的現象了。」這裡的「回答」,就是「說一說」;「做出來」,就是「做一做」。

激勵學生學習的文章

我們要知道山頂上的風景要問誰,是不是一定要問上過山頂的人.舉例 1.世界第一名賣房子的湯姆.霍普金斯.大家肯定知道,不過我要告訴大家.他 剛剛開始銷售房子的時候,整整六個月沒有賣出一套房子.後來他覺得肯定有問題.別人能賣出去,自己為什麼不可以?所以他選擇了向大師學習,他花了100美金向世界第一名激勵...

初中數學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不願意學數學其主要原因是對數學不感興趣,厭倦數學,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我們就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文就是本人談談這方面的一些體會。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實踐表明,新穎問題情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我們老師要設計情境新穎的問...

要重視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要重視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指的是在原有知識 技能基礎上,一般不依賴教師而能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借助一定的學習工具,獨立獲取知識 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能力。那麼,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做法。一 調動學習積極性,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前提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