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消費與廣告心理學》各章知識點

2022-08-28 14:06:16 字數 6349 閱讀 4904

第一章緒論

一、什麼是消費行為?

消費行為就是消費者尋找、購買、使用和評價用以滿足需求的商品和勞務所表現出的一切腦體活動。

消費行為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第1,消費行為可以表述為尋找、選擇、購買、使用、評價商品和勞務的活動。這些活動的本身都是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它們的目的;

第2,消費行為是一種複雜的過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任何乙個階段即便是最重要的購買階段,也不能等於消費行為的全過程。消費行為必須包括購買前、購買中和購買後的心理歷程;

第3,消費者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某種情況下,乙個人可能只充當一種角色;在另一種情形下,乙個人則可能充當多種角色。

二、試述消費者心理學理論**的依據。

消費者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具有顯著的多學科或跨學科的性質,與其關係密切的學科主要有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和文化人類學等。

心理學有關感知覺、學習記憶、需要、動機、情緒情感和個性的研究成果和相關理論,必然為解釋人的消費行為提供幫助。多年來心理學積累的研究方法,也為消費者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社會學關於人際交往和社會中資訊流傳的理論,風俗習慣的形成和發展的理論,社會群體對人的行為和性格的影響,以及社會生活方式和家庭結構變化的研究,是消費者心理學關於社會因素對人的消費行為影響的重要理論**;

經濟學關於商品生產與流通的理論,關於商品的價值和**的理論,以及效用理論是消費者心理學有關營銷心理、**心理、消費者決策研究的理論**;

文化人類學的有關文化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特別是關於不同地區、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生活方式以及風俗習慣對人類行為影響的研究,為**社會因素對消費行為的影響,為營銷心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3、消費者行為的意義。

⒈研究消費行為可以指導設計新產品和改進現有產品;

⒉研究消費行為可以有效地指導市場策略;

⒊為**部門制定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政策和法律提供科學資料;

⒋為促進對外**服務;

⒌了解消費行為的知識對消費者自己亦有好處,特別是有助於識別一些上當受騙的銷售手段。

4、消費行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有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投射測驗法和實驗法。

⒈訪談法是通過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交談,了解受訪者的動機、態度、個性和價值觀念等的一種方法。訪談法分結構式訪談和無結構式訪談(無控制的訪談)兩種。

⒉問卷法:問卷就是一套讓受測者回答的題目,以及使用這套問卷的說明。說明包括施測的條件、指導語和記分的規則。

把問卷交給受測者,讓受測者回答,通過對答卷的分析研究,得出相應結論的方法就是問卷法。

5、投射測驗法。

⒈為什麼用投射測驗法?

為了克服訪談法和一般問卷法的這種缺點,真正能夠了解到受訪者或受測者的真實動機和態度,心理學家創造了投射測驗的方法。

⒉什麼是投射測驗?

投射測驗是一種人格測量的工具。這種測驗是給被試者一組意義不清的刺激,讓他加以解釋。本來是模糊的,沒有確定意義的刺激,又要讓受測者說出這種刺激的意義,他自然會充分發揮他的想像力,盡量把刺激的意義說得圓滿。

通過對他解釋的分析就能比較準確地推斷出他的人格特徵。這種測驗用的是迂迴曲折的辦法,受測者沒有戒心,他內心的真諦是在不知不覺中投射出來的,因而所測的結果就比較真實。

⒊最著名的投射測驗是洛夏墨跡測驗和主題統覺測驗。

⒋投射測驗方法有角色扮演法、聯想法、造句法和示意圖法。

6、運用速溶咖啡的例子說明投射測驗方法。

關於速溶咖啡購買動機的研究,是在消費心理學領域中運用投射測驗方法的成功例子。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家海爾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他運用的方法是投射測驗。

海爾設計了兩張購物單,購物單上各有7個要購的商品,除一張購物單上要購速溶咖啡,另一張上要購新鮮咖啡不同以外,其餘6項兩張購物單上是完全一樣的。找兩組被試者,每組只看一張購物單。告訴被試者這張購物單是一位家庭主婦制定的,請他根據這張購物單想像這位家庭主婦是什麼樣的人。

結果一組被試中幾乎有一半的人把買速溶咖啡的家庭主婦說成是懶惰的、邋遢的、生活沒有計畫的;有12%的被試者說她是揮霍浪費的女人;還有10%的被試者說她不是好妻子。另一組被試則把購買豆咖啡的家庭主好說成是勤快的、乾淨利落的、講究生活、對家務盡職盡責、喜歡烹調的。海爾根據這樣的結果,分析得出了符合實際的結論:

美國婦女不接受速溶咖啡是由於宣傳強化了她們的偏見。她們認為持家務是家庭主婦的天職,想逃避家務勞動是應該受到譴責的。速溶咖啡的宣傳強調的是它省時省事,讓人覺得它給懶人提供了幫助,所以,勤快的人,不願讓人說懶惰的人不願或者不敢去購買速溶咖啡。

消費者對速溶咖啡的看法靠直接詢問得不到真實的回答,運用投射測驗法則可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暴露出他們真實的想法。

20世紀四五十年代速溶咖啡占領市場所走過的坎坷道路也說明了這個問題。事實告訴我們,在消費者心目中,產品的價值不僅取決於它本身的物理效能,而且還取決於它是否符合消費者的習慣、觀念和愛好等心理特點。而這些心理特點並不是顯而易見的,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了解到它。

開發新產品、推銷新產品而又不知道它是否符合消費者的心理特點,那是很難獲得成功的。

第二章消費者的知覺

一、知覺的選擇性及機制。

⒈個體對一些物件知覺,而不對另一些物件知覺,叫做知覺的選擇性。

⒉決定知覺選擇性的機制有三個:知覺的超負荷、選擇的感受性和知覺防禦。

知覺的超負荷是指外來刺激超出個體在正常情況下所能接受的能力時,一部分刺激受到心理上的排斥。

選擇的感受性或知覺的警戒是指個體對自認為有價值的或有興趣的刺激表現出較高的感受性。

知覺防禦是指個體對恐懼或者感到威脅的刺激傾向於迴避、阻滯或反應緩慢。

二、知覺的組織原則。

⒈圖形-背景;⒉接近性;⒊相似性;⒋封閉;⒌連續性。

三、名詞

⒈人們能夠察覺到的刺激範圍叫感覺閾限。

⒉剛剛能感覺到的最小刺激值叫絕對感覺閾限。

⒊差別閾限指的是那種最小可察覺的刺激差異量。δi/i=k人們把此式簡稱為韋伯定律。

四、風險及種類

所謂風險是對後果無法作確定**的任何行動,它由不確定性和後果兩部分構成。不確定性是指消費者對不知購買結果的主觀知覺,後果意味著購買和使用後可能的得失。

消費者面臨的風險可能有五個重要型別,它們是資金的風險、功能的風險、社會的風險、心理的風險和身體的風險。

五、儘量減少購買可能帶來的風險的方法有哪些?

⒈搜尋資訊;

在這一過程中,蒐集到的有關產品的資訊越多,不確定性越少,因而知覺到的風險水平亦越低。尋求資訊包括通過各種廣告**,如報刊雜誌、電視廣播傳播的資訊,也包括接受來自企業、公司、商店和消費者的口傳資訊。

⒉作出購買前的深思熟慮;

在購買決策中,消費者往往要根據自己的選擇標準對各備擇物進行比較衡量。比較衡量所花的時間與知覺到的風險有直接的關係,即知覺到風險大的比較衡量所花的時間長,反之則時間短。

⒊建立消費者對商標的信賴。

對任何一種商標信賴的基礎是消費者的良好體驗。體驗的滿意程度和次數又直接關係到信賴的強度。一旦消費者信賴或忠實於特定商標時,知覺到的風險就大大減小了。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減少風險,消費者還可能利用其他一些線索,包括名人的推薦、售貨員的客觀介紹、憑票保修與退款、檢驗後的合格章等等,這些都可作為提高可信度、減少風險的依據。

第三章消費者的學習

一、什麼是學習?

學習可以看做是由某種體驗所產生的一種相對持久的行為變化。

二、學習活動所包含的基本要素?

動機、體驗、強化、重複

三、學習的特點?

泛化、分化、學習率和遺忘

what泛化&.分化?

對刺激的反話是指學習者對相對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應。

而刺激的分化是指對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

第四章需要、動機、捲入及其市場策略

一、需要的特徵。

需要反映了正常生活的某個或某些方面的缺乏。這種缺乏既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

消費者的需要特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⒈需求的多元性是指需求是多方面的。消費者購買一種商品不會只追求乙個方面的滿足;

⒉需求的主導性是指在多元的需要中有優勢的需要。這種優勢的需要往往成為商品的首選標準或關心點;

⒊需要的動態性是指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展、變化。

二、動機:推動個體尋求滿足需要的內在動力。

三、需要層次理論在商業工作中有哪些應用?

⒈市場細分化:根據市場學的觀點,市場是需要細分的。任何一種細分都與消費者的需要相聯絡。需要層次理論經常用來作為市場細分的根據;

⒉確定產品位置:確定產品的位置就是決定未來消費者是怎樣看待該產品的,找出跟這種產品競爭的對手還沒有占領的位置。從需要層次論來看定位,是要立足於沒有完全得到滿足的需要;

⒊推銷產品:需要層次理論適用於產品的推銷。一種方式是表明一項產品能對每一級需要都具有實際的吸引力。

四、簡述動機保健理論。

該理論是赫茨伯格於2023年創立的。其要點是把動機和工作滿足聯絡起來,提出工作滿足與工作不滿足兩類因素,前者稱為動機需要;後者叫做保健需要。動機需要包括成績、承認、工作本身、個人發展和提公升,這些可推動職工努力工作,從工作中獲得滿足。

而保健需要包括與工作性質無關的一些因素,如工作條件、福利待遇、管理條例、公司的經營和政策等,這些是無法給職工帶來工作滿足的。

採用這一理論去理解消費者的行為得到了小島外弘等人的mh理論的支援。根據mh理論,h這一因素是必要條件,m因素是魅力條件。前者相當於保健因素,後者相當於動機因素。

五、簡述消費者捲入的特性。

捲入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對產品與自己的關係或重要性的主觀體驗狀態。包含以下三個特性:

⒈捲入強度分高低兩大類;⒉捲入的方向性是說活動指向的目標;⒊久暫性表現為捲入狀態的延續時間的長短。

六、針對消費者在高低捲入狀態下營銷策略有哪些?

對於不同的捲入狀態,應採取不同的策略,其中之一便是應用不同的傳播手段。低捲入的商品的廣告應更注重於刺激的外部特徵,包括一切能引起不隨意注意的特徵和所謂的「邊緣線索」,諸如影象、色彩、名人介紹、**等。另外,情感訴求較之理性訴求更起作用。

低捲入-否定的情感訴求是「難題-解決」策略。可供低捲入的適宜宣傳媒介是電視廣告。

對於高捲入商品的傳播以理性訴求為主,明確陳述商品的主要效能和用途;讓消費者相信廣告資訊的真實可靠。也可以借理性與情感訴求的結合。高捲入的適當**是印刷廣告。

第五章態度及其市場策略

一、態度及性質。

態度是個體以特定的方式對待人、物、思想觀念的一種習得的反應傾向性。性質如下:

⒈態度不是生來俱有,而是後天習得的;⒉態度必有物件;⒊態度有其方向、強度和信任度;⒋態度有其穩定性;⒌態度有一定的結構,即態度由認知、感情和行為傾向性三個因素組成,對同一態度而言,這三個因素是協調一致的。

二、簡述態度的功能。

⒈調節功能:行為是遵循獎勵最大,受罰最小的機制。凡是使我們能夠得到滿足的東西,我們就會對它持肯定的態度,相反,得不到滿足或受罰的東西,則會形成否定的態度;

⒉自我防衛的功能:消費者基於某種原因難以得到一些產品,或者一些產品對他並不適用,他便會對這些產品形成一種消極的態度。這種消極態度的形成,反過來又使消費者免得為此受到精神上的困擾;

⒊價值表現功能:為了表現消費者的自我形象;

⒋知識功能:又稱物件評價功能。他關心的只是與他特別有關的產品或知識。

三、簡述態度的改變

態度的改變,既包括由肯定向否定的轉變或由否定向肯定轉變,也包括肯定或否定程度上的發展,前者是性質上的改變,後者則是程度上的變化。

⒈調協理論:個體對於現實中的人與物常有不同的態度,如對某位朋友懷有積極態度,而對某物就不那麼積極,甚至表現出消極的態度。可是,如果把這位朋友和那個東西結合在一起,那麼,調協理論認為,對兩者的態度就會有所變化,前者的積極態度下降,而後者的消極態度則會有所改善。

也就是說會出現一種綜合的效果。

調協論進一步指出原有態度離中性態度越近,態度越容易變化;態度越極端,變化越難。

⒉平衡理論:認為人感知自身或外界環境是處於三角關係之中的。這種三角關係由三個元素構成,即自己、他人、某物。

它們也許彼此是肯定的關係,也許是否定的關係。當人們處在肯定的三角關係時,態度是平衡的;而否定的三角關係便意味著不平衡。

⒊認知失諧論:人們對於乙個物件形成新的態度時會有一種傾向,這就是使新的態度與原有的態度、價值觀和個性相一致。如果感知到的新資訊與原有的了解、信念或態度不一致,那麼,就會體驗到失調。

因而引起態度的變化。認知失諧論把相符合或一致的認知因子稱為和諧因子,而把不相符合或不一致的認知因子稱為失諧因子,並且認為認知因子失諧的程度越大,改**度的壓力也就越強。

失諧程度依賴於三個因素:失諧因子對和諧因素的比例、認知因子的重要性和認知的重疊。

⒋多重屬性理論。

⒌社會適應理論。

四、態度與行為的中介因素。

態度通過中介因素的作用誘發出一定的行為或活動,即在態度與行為間起中介作用的因素有責任心、可覺察到的效果和損益知識等。

五、**策略有哪些?

⒈改變消費者對活動或行為結果現有的信念。

⒉改變消費者對活動結果的評價。

⒊增加或減少產品屬性以引發更多信念或消除某種信念。

⒋改變主觀的規範信念。

⒌改變遵從主觀規範的動機。

⒍改變消費者對產品屬性的知覺。

自學考試《消費與廣告心理學》各章知識點

第三章消費者的學習 一 什麼是學習?學習可以看做是由某種體驗所產生的一種相對持久的行為變化。二 學習活動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動機 體驗 強化 重複 三 學習的特點?泛化 分化 學習率和遺忘 what泛化 分化?對刺激的反話是指學習者對相對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應。而刺激的分化是指對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

自學考試《消費與廣告心理學》各章知識點

勤快的人,不願讓人說懶惰的人不願或者不敢去購買速溶咖啡。消費者對速溶咖啡的看法靠直接詢問得不到真實的回答,運用投射測驗法則可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暴露出他們真實的想法。20世紀四五十年代速溶咖啡占領市場所走過的坎坷道路也說明了這個問題。事實告訴我們,在消費者心目中,產品的價值不僅取決於它本身的物理效能...

自學考試《消費與廣告心理學》各章知識點

第一章5 投射測驗法。為什麼用投射測驗法?為了克服訪談法和一般問卷法的這種缺點,真正能夠了解到受訪者或受測者的真實動機和態度,心理學家創造了投射測驗的方法。什麼是投射測驗?投射測驗是一種人格測量的工具。這種測驗是給被試者一組意義不清的刺激,讓他加以解釋。本來是模糊的,沒有確定意義的刺激,又要讓受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