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原創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識精練

2022-08-19 22:36:05 字數 3577 閱讀 5882

1、以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宸翰」,指帝王的墨跡(文章或手書)。《林黛玉進賈府》中,「榮禧堂」三字之後的又一行小字「萬幾宸翰之寶」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b.「滿秩」,也稱「秩滿」,官吏任期結束的意思。

c.「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為父母守喪,也稱「丁艱」「居喪」「苫塊」「服闋」。依照古禮,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喪三年,不出讓,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母喪稱「丁內艱」,父喪稱「丁外艱」。

d.「慎獨」是一種情操,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動。

2、以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齡為六十歲,有疾患則提前。

b.「國子生」是指在國子監肄業的學生,但一般為**子弟。

c.「尚書」為各部的部長,副手為侍郎,吏部尚書就相當於人事部部長。

d、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3、以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署」表示授予官職,「兼」、「領」均表示兼任官職,「行」、「守」均表示**官職,「權」則表示暫代官職。

b.「視事」指官吏到職辦公,「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致政」、「致仕」則指退休。

c、九品中正制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

d、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

4、以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廷對」是指大臣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諮詢,這是皇帝考查**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提拔**的唯一憑藉。

b.「二鼓」就是二更天,古代夜間擊鼓以報時,一鼓即一更,二鼓便是二更的意思。相當於現在的晚上9點至11點。

c.「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常含表志陳情、訴說心曲之意,如《出師表》《陳情表》。

d.「攝尉」之「攝」,指暫代官職。古漢語中,表示暫代或**官職的詞還有「行」「署」「權」「假」「守」等。

5、以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也就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b.國子監,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關,在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

c、功曹是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選署功勞。

d.「廷試進士」中的「進士」是指在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殿試的人,意思是可以進授爵位的人,而應試者被稱為「舉進士」。

6、以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徵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徵,是**官署的高階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闢,是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

b、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乙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

c.緣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觀念為基點,正犯本人和相關親屬連帶受罰的原則。

d.「贈金紫光祿大夫」中的「贈」是古代朝廷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績,追授給死者的一種官職或稱號,也稱追贈;其餘還有贈官、贈典等。

7、以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江表:長江以南地區,從中原看,地處長江之外,故稱江表。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公升降及科舉取士。

c、子遭父喪或承重孫遭祖父喪,稱「丁外艱」,子遭母喪或承重孫遭祖母喪,稱「丁內艱」。

d、察舉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8、以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青衫等。

b、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

c.刺史:中國古代官職名。「刺」是檢核問事之意,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

d.古代**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稱,來指**辭職歸家。

9、以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檄」與「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來文書的文種名稱。其中「檄文」多用於聲討和征伐;「牒書」與「移文」都是用於不相統屬的各官府之間的行文,「牒書」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種平行文書,多用於曉喻或責備。

b、國子監的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進國子監讀書的統稱為監生。

c、胥吏: 胥」指的是一種基層的辦事人員,即**將平民按戶口加以控制,並從中選拔出「有才智者」加以管理。

d、科舉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駢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10、以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時對品格高尚、智慧型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荀子為亞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b.大業、義寧:隋代年號。年號是我國從漢武帝繼位後開始使用,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

c.「諡」古代皇帝、貴族、大臣、傑出**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d、孝廉是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

1、c.「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為父母守喪,也稱「丁艱」「居喪」「苫塊」「服闋」。依照古禮,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喪三年,不出讓,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母喪稱「丁內艱」,父喪稱「丁外艱」。

苫,草蓆;塊,土塊。古禮,居父母之喪,孝子以草薦為席,土塊為枕,所以,「苫塊」是為父母守喪時的禮節。服闕:指服喪期滿。

2、a、古代**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齡為六十歲,有疾患則提前。

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

3、a.「署」表示授予官職,「兼」、「領」均表示兼任官職,「行」、「守」均表示**官職,「權」則表示暫代官職。

「署」表示**、暫任官職

4、a.「廷對」是指大臣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諮詢,這是皇帝考查**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提拔**的唯一憑藉。

是提拔**的主要憑藉

5、a.「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也就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叫廟號,和年號不同。

6、a、徵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徵,是**官署的高階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闢,是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

徵,是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闢,是**官署的高階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7、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公升降及科舉取士。

禮部掌管禮儀、祭祀、科舉

8、a、古代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青衫等。

青衫不是青衫借指學子、書生。 泛指官職卑微。

9、d、科舉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駢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10、a、古時對品格高尚、智慧型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荀子為亞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孟子為亞聖

高考文言文翻譯必知的古代常見地理常識

11 玉門關。始建於漢。因西域從此處向中原地區輸入玉石而得名。玉門關是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宋代以後,海路興起,陸路衰落,玉門關逐漸湮於沙海之中。玉門關是唐代西北地區的重要關防,邊塞詩中對此多有描述。例如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 涼州詞 12 百越。中國古代南方越人的總稱。...

高考文言文閱讀技巧

苦 是形容詞。1句中的 苦 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後面接了賓語 其心志 我們知道,形容詞是可以充當謂語的,如 江水綠了 楓葉紅了 但前提是後面不能接賓語。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可以理解為 使其心志苦 2句中的 苦 情況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為 以秦為苦 或 苦於秦 是形...

《高考文言文翻譯》學案

第二部分課堂學習 1 學生反饋句子練習答案,點評答案,歸納方法。2 運用方法由學生點評答案,強化方法。3 課堂演練,以法導練。課後溫習 加強對方法的理解消化,發現自己的亮點和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延伸。附 拓展延伸選文 木假山記 蘇洵木之生,或孽而殤 或拱 而夭 幸而至於任為棟樑,則伐 不幸而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