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區調研報告

2022-08-19 22:06:03 字數 5199 閱讀 7241

班級:指導老師:

小組成員:

一.調研時間:

2023年11月8日

二. 調研地點:

三.調研目的:

通過對不同層次小區的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現有居住區的布局結構以及當前建築發展實態。通過實地調研,了解我國的居住現狀和居住需求。通過調研,學會理論聯絡實際,以便在設計中做到功能合理,因地制宜地規劃設計居住區的住宅組群,公共設施,道路交通系統,市政基礎設施和綠化環境。

在兼顧經濟效益的同時,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努力營造具有社會,經濟,歷史,空間藝術內涵的人類居住社會環境。

四. 調研內容:

1. 1).位置及周邊環境

小區占地8.9公頃,建築面積30萬㎡,位於福壽街以北、創業街以南、金馬路以西、新城東路以東。小區西面是新生活購物廣場,中百、佳樂家會入駐其中,北面正在興建半島圖書發行中心,附近有東明中學、第四人民醫院、富華遊樂園、移動公司、人民廣場。

住宅單體配有地下室和地下停車場,戶型多樣。

2)小區總平面圖

居住區規劃布局有五種方式:線塊式,軸線式,向心式,圍合式,隱喻式。該小區為軸線式。

構成理想居住區的三個因素:區域性、向心性和有序性。這三個要素作為超越性概念表達的是實體與空間的模式。

區域性:居住區的基本構架,標誌著主體共同生活的最大範圍,區域性使居住區初步奠定自身的意義。要形成居住區,首先要有乙個空間範圍,這是側重於強調它的閉合性。

構成區域性的因素非常複雜模糊,往往是精神與伍茲的混合體。它的存在機制在於居住區主體的共同認同。區域性包容的範圍無疑為主體提供了歸屬感,在此感情的共同體驗下,居住區的主體彼此萌發同屬感,這是走向共同生活的心理基礎。

向心性:向心性可以是空間的,場所性的,也可以是實體的,標誌性的。向心性是居住區的秩序焦點,是主體共同生活的動力意向根源。

人的空間以主題為核心。這種觀念不僅是作為一般組織化手段,還是作為環境的參考符號而外射。在居住環境中,這種心理演變為居住區主體的自我意識,成為共同生活的動力意向,決定了居住區生活的根本模式。

居住區環境內向心性的存在是這種心靈結構的外化,具有公共化的特性。故與居住區的公共生活有強大的滿合力。

有序性:居住區的動態結構,主體共同生活的有機化,克服了主體的個人構成與共同生活的矛盾,是指居住區環境中各種序列的連續性,環境的斷裂必然導致主體行為中的隔閡,這種隔閡將消弱居住區群體交流活動。在有序的環境中,主體的行為也是有序的,而這種有序性形成運動中的秩序,這是居住區不僅是空間構成的靜態有機主體,也是生活構成的動態有機整體。

這時,主體的共同生活才具有超越性的意義。這才是居住區共同生活的特性。因此,有序性的實質在於居住區的動態結構,主體行為的有機化。

在各種有序性,空間序列的有序性最重要。

小區南面,北面,東面三面布置有臨街商鋪。樓與樓之間有景觀布置,兒童遊戲場,居民健身設施等等,增加了鄰里之間的聯絡。

3)戶型分析

a戶型b戶型a,b兩種戶型都比較合理,兩戶型動靜潔汙分割槽明確,空間利用適當。

a戶型三室兩廳兩衛,臥室與客廳通風採光較好。b戶

型為躍層式兩室兩廳兩衛一層布置起居室,餐廳,廚房等公

共空間;二層布置臥室等私密空間。各空間功能合理,通風採光較好。

4)道路分析

居住區的道路用地: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車、單位通勤車等停放場地。

主要包括: 居住區(級)道路

小區(級)路

組團(級)路

宅間小路

居住區道路規劃應注意:

根據地形、氣候、用地規模和四周的環境條件、城市交通系統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選擇經濟、便捷的道路系統和道路斷面形式。

小區內應避免過境車輛的穿行,道路通而不暢。

有利於居住區內各類用地的劃分和有機聯絡,以及建築物布置的多樣化。

居民樓位於主要道路兩側,中心廣場,活動會所等公共活動場地被主要道路包圍著,這樣布置經濟便捷,方便居民活動。

一.調研時間:

2023年11月9日

2. 調研地點:

匯景新城

3. 調研內容:

居住區總規劃圖

位處廣園東路高校區的匯景新城,占地80多萬平方公尺國際豪宅社群。以「人.自然.

都市」完美結合的現代國際生活理念,塑造出都市中心別墅生活環境,既有都市的繁華快捷,又兼享青山綠水的宜人景色,生態化、智慧型化、國際化的社群,這就是匯景新城。

近5000平方公尺的國際噴泉文化廣場、大型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商業中心等國際配套資源。匯景新城整個專案分為四個區--分別是南區、西區、東區、中區,主要建築由獨立豪華別墅、疊加式別墅、一梯兩戶南北向電梯洋房、多層豪宅和高層豪宅組成,。

匯景新城以西、中、東區主題公園組成6萬平方公尺的**景觀區,各主題公園既各俱特色又連成一體,宛如綠色遊龍連綿兩公里。街區圍合內則有各具特色的數千平方公尺的休憩園林,與主題公園構成內外雙重景觀,住戶從各個方向都能欣賞到優美景色。

住宅首層全部架空,將圍合內外綠化景觀與主題公園連成一體,住宅宛如凌空架設於花木叢林之上,居民出入享受在公園穿梭的感覺。

南區以2萬多平方公尺的滙景湖為綠色景觀核心,國際會所與別墅臨湖而建,能欣賞到最豐富,最具動態的園林景觀。

匯景新城各主要綠化景點均設有迴圈、流動的水體,水體令綠化景觀生動活躍,多姿多彩。其中尤以滙景湖及湖中一柱擎天的噴泉最具氣勢,構成了主入口的標誌性景觀。

匯景新城主要建築群體由別墅、多層豪宅、高層公寓組成。分

東、南、西、中四個組團。組團布局依山就勢,自然合理。    小區分析圖

道路分析

小區道路分析圖

人車分流設計分析

匯景新城為大型居住區,居住區內道路分為居住區級道路。居住小區級道路,居住組團級道路和宅間小路。如上圖紅色為居住區級道路,其道路連通天河五山路和廣園快速路,車輛較多,因此解決人車分流和行人行走安全感是該居住區設計的重中之重。

藍色為居住組團級道路,為主要解決居民步行交通的道路,其設計通

過將居住組團級道路抬公升到3~4層摟高而機動車主要行走在地面來解

決人車分流。抬公升的3~4層樓高作為商業中心或者停車場,在解決了

交通分流的同時又解決了高尚住宅區大量的停車位需求。如下圖所示

行人行走安全感分析

匯景新城居住區級道路設計為4車道5段式道路(如下圖),部分區域為了滿足商業停車車設有停車位,行人路較為寬敞,行人相對樂於走在靠近商店的位置使得機動車車流對行人影響減少。道路為南歐洲風格,街道悠閒而潔淨。設計特地將行人道擴大使得行人安全感大大提高。

匯景新城小區級道路設計為雙車道5段式道路(如下圖)。行人路和車行道通過濃密灌木·和高大喬木來隔斷,起到很好的分割效果。行人行走在行人道上私密感很好,幾乎不受旁邊機動車車流影響。

匯景新城組團級道路為單向車道一段式道路,為人車混行,但因行走車輛未開往停車場車輛且道路入口和停車場入口非常靠近,只有很少量路段會有車行,而且行人通常會走在高架的行人通道上,這樣行人和車輛的相互影響並不大。

鑑於居住區內有很多高架的行人通道,居住區內也有很多垂直交通設施,如樓梯,斜坡,電梯等。

3城市住宅小區總體規劃設計分析

一、規劃形態的探索: 規劃形態必須以人為本,符合居民生活習俗、行為軌跡和管理制度的規律性、方便性和藝術性。多年來的小區規劃與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以小區一一組團兩級結構模式,並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

由於組團規模均勻,管理合理方便,很多小區規劃形態,常以小區道路將用地均衡劃分,組多個組團,幾個組團圍合一塊公共綠地,被稱作「中心型」。然而,由於當前住宅建設轉向商品化,商品住宅面積使組團劃分已失去原來確定規模的含義,小區基本組成單元趨向於如何更好地組織和豐富居民的鄰里交往和生活活動內容,除了原有的組團形式以外,還出現了以鄰里單位和院落空間為小區構成的基本空間,適當擴大住宅間距結合綠地布置,形成多種形態的居民交往、老人休閒和兒童遊樂的小區構成單位。同時,小區規劃空間形態也不斷演進,除了上述常規的「中心型」以外,結合小區地域特點,將小區入口、文化設施、綠地、標誌性構築物等連成一片,貫穿小區,形成「帶狀型」;也有將沿小區主路的幾種空間,強調為幾個景觀節點、綠地和建築小品群,形成「節點型」等等,從而創造出地域性強的空間形態和優美的居住環境。

二.動靜交通的組織:

小區內的交通組織在於創造方便安全與安寧的居住環境。小區的交通現象可分為動態與靜態兩類。動態交通組織是指機動車行、非機動車行和人行方式的組織,靜態交通組織則指各種車輛存放的安排。

l、動態交通的組織;動態交通的解決在於道路布局應符合車流與人行的軌跡,實行便捷、通順、合流與分流的不同處理,保證交通安全,同時,道路等級應設定清楚,區分車行道、步行道與綠地小道,盡量控制車行道、步行道與綠地小道,盡量控制以節能和減少汙染。

2、靜態交通的組織: 私家汽車在小區的突然增多,引發出空氣汙染、雜訊干擾、交通混亂、景觀惡化,也出現了如何合理存放的問題。目前存車方式有地面存車、室內存車、地下存車三種形式。

隨著社會發展,汽車量的增多,小區內汽車存放只靠一種方式是很難解決好的,特別當停車率要求達到33%。50%或更高時,更需兼備多種存車方式。在地面停車應注意,一是停車場地應採用植草磚鋪砌以維持小區的綠地率;二是每隔3~4輛車距應植置大冠喬木以防日曬,而地下存車可作備用,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三、環境質量的保障

小區環境質量包括了小區的自然環境要素和社會環境要素的質量,前者為小區內的水、空氣、日光、植物等要素後者為供水、供氣、供熱、環衛垃圾處理等設施功能的要素,為了使小區環境質量為居民所滿意,可採用相關技術以達到相應的環境質量標準。

1、 空氣環境質量的保障; 小區內空氣質素的保障主要是對空氣環境中的不同汙染源進行控制與處理。在小區規劃選址時要盡可能遠離工業區及其它汙染源,避開城市交通主幹道和城市閭高速公路,選擇汙染源的上風向和上游等.

2、 水環境質量的保障;小區水環境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直接與人體接觸的水,如飲用水, 日常生活用水;二是與人體有間接關係的,如景觀用水和調節小氣候的湖面水等。水環境存在的問題為水質、水壓和水量。水質的保證主要是減少或消滅二次汙染的可能性。

3、 綠化環境質量的保障;小區綠化環境具有釋放氧氣,殺菌除塵,淨化空氣,調節空氣溫濕度、減噪、隔熱、防風以及美化環境,創造四季景異的環境景觀,調節居民心理等綜合功能。(1)增加綠地面積:要採用多種措施提高有限綠化面積的利用率,如利用道路側邊、建築散水、擋土牆、停車場等處增加綠化種植面積,並採用透水材料進行活動場地的鋪裝,使小區綠地率達到30%以上。

(2)建築綠化系統: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地勢,山水結合,並以道路綠化聯絡各公共綠地、宅旁綠地,形成點線、面的綠化系統. (3)發揮植物改善環境的生態功能:

提高植物的配置水平,培育保健型功能型的植物群落,並運用生態學理論綠化小區環境。同時要重視基地上原有的樹群與植被,使之為小區服務,起到遮蔭、隔熱、納涼和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的生態平衡作用。(4)合理選擇適應當地氣候與土質植物,提高綠化的成活率及經濟性。

注意在建築物南側綠化落葉植物,在建築物東西側進行垂直綠化,禁止栽植有汙染和帶刺植物,推廣應用花期長、姿態美的花卉植物。

居住區規劃調研報告

調研目的 1 通過調查研究,學會理論聯絡實際 關注社會的意識,重視掌握第一手資料,使自己具有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2 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我國的住房制度,居住現狀和居住標準。3 通過調研,使自己在設計過程中做到功能合理 因地制宜地規劃設計居住區的住宅組群 公共設施 道路交通系統 市政...

居住區規劃設計調研

設計調研 小組人員 薛杭 201103190221 林佳煒 201103190211 張健 201103190229 王家鑫 201103190214 張華清 201103190228 楊建雄 201103190222 2015 3 16 調研時間 2015年3月14日 調研地點 濱江俊園 金康園 ...

居住區調查實習報告

鄭州市居住區配套公建設施設定情況調研 指導老師 彭茜 專業 城市規劃 班級 2011062 小組成員及學號 邢向博201106211 孫塏林201106210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建築學院 前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的高速發展,人們對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帶來了城市建設欣欣向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