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學案設計的實踐與探索

2022-08-10 07:12:04 字數 4642 閱讀 4360

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學案的研究

周守良 上海市松江區新橋中學

[摘要]:在新課程視野下,學案教學模式是一種可行的、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實驗的方法,它對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學習和鞏固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著很好的作用。「學案」設計應該堅持新理念,堅持以實際為原則。

本課題研究主要工作是在已有雛形的「學案」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對實際經驗和模式雛形進行理論研究完善,使其有更堅實的理論支援,構建以「導學」為核心的「學案」教學模式,以使「學案導學」設計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廠價值。

[關鍵詞]:學案學案導學設計理論研究

一、新課程視野下的「學案」概述

1.1歷史背景

開學伊始,上海市二期課改新課標新教材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向我們詮釋一種全新的現代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基礎教育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當然,也面臨著挑戰。

我校在近幾年教育教學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高考本科錄取人數始終保持90%左右,高考成績進步是明顯的,但細細反思,教學質量仍存在差距:第一,探索教改之路,改革教學方法有明顯成效,但可喜的成績背後仍然是依靠師生的日光加燈光,時間加汗水,拼搏加奉獻取得的,而非緣於科學高效。第二,與同類學校相比,為重點大學輸送的人才明顯存在差距,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等都有較大差距,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短期效益,缺乏長遠的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眼光。

第三,教師重視教的方法研究,忽視學習指導,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知識的傳遞者,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這樣也就忽視了作為獨立個體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多種需要和潛能,也忽視了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多邊、多種形式的互動作用,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其結果是學生能力相對較低、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受限,各種能力發展緩慢;學習成績也多是以高耗低效的方式取得的。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已成為全體教師們的共識。

儘管研究的角度、研究的方法各異,但都面臨著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科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知道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思想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為知識傳授,側重的是課本知識的「學會」,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學習的結果,培養的是學生應試的能力;後者為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即「會學」,評價的重點在於學生是否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為此,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們引入了「學案」教學的新理念,我們認為:「學案」教學的理念恰恰合乎現代教育規律即重視學習的過程。因為,恰當運用「學案」,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能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即學習知識的過程)的樂趣,充分發揮師生「雙主體」的共同作用,從而提高並長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學案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之間的中介,借助學案改進現行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改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模式,引導學生正確地確立學習目標和和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並能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這些方面本身是學生素質的重要方面,也可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時間上和空間上的保證。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於在已有雛形的「五步學案」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對實際經驗和模式雛形進行理論研究,進一步拓展其完善,使其有更堅實的理論支援;對這一模式的構建以及模式中的「學案」作進一步的優化,以使「學案」教學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廠價值。

1.2 內涵及特徵

1.2.1 「學案」是教案的翻版嗎?

教案與「學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眾所周知,教師備課要寫教案,這是上課的前提,但是教案只是教師個人用於施教的方案。現代教育理念認為:

教案(teaching plan)是教育者認真閱讀課程標準和教材後,經過分析、加工、整理而寫出的切實、可行的有關教學內容及教材組織和講授方法的案例。其著眼點在於教師講什麼和如何講。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步驟、作業布置等環節,教師自己是清楚的,學生卻不知道,他們只能跟著教師走,缺少應有的主動權,這樣就難以落實 「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

[1]那麼什麼是學案?學案(guided learning plan)是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學法特點和心理特徵等具體情況,在教師主導下,由師生共同設計的,供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完成學習任務使用的學習方案。其著眼點則在於學生學什麼和如何學,體現 「以學生為主體」。

[1]「學案」不同於「教案」,教案是教師的教學思路的體現,而「學案」則體現著對學生的學習思路的指導;「學案」本身的形成包括教師完成的部分(導的部分)以及學生完成的部分 (探的部分)。導學是指在教師及「學案」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構建知識結構的過程。通常「學案」又稱「學案導學」即為此意。

在這裡,「學案」加導學並不是二者單純地相加,而是二者相互聯絡、相互融合為一體的,在「學案」中包含著教師的有目的的指導,而在教師的指導之中同樣也包含著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慮。所以,我認為:「學案」教學模式的精髓在於「探+導」相結合。

「學案」之於學生如同劇本之於演員,「學案」就是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劇本,學生在「學案」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同時可以參與「學案」的編制,對「學案」進行適當的修改,在運用「學案」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自己的主動適應和主動改變。其突出的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把學生由觀眾席徹底推向表演舞台。

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先學後教,問題教學,啟思導練,當堂達標」,這也是該教學模式的靈魂。

「學案」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為: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主體參與意識和自主發展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加強能力培養,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該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學的常規做法,以「學案」為載體實施對學生自主**、主動學習的指導,將課下與課上相結合,「學案」與「教案」相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誘導相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知識技能與能力素質的培養相結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體化」,讓學生自主**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1.2.2 從教案到「學案」設計

設計好乙份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傳統教案教學普遍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教學的單向性,即以老師和課本為中心,更多考慮教師如何把課本知識內容講得精彩完美,而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閉性,即教案是老師自備、自用,沒讓學生參與,缺少公開性和透明度,學生在課前對老師的教學意圖無從了解,上課只能被動學習。

在當今教學改革中,又出現另一種極端: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弱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只注重課堂的「活躍」場面,而忽視教學的最終效果,一些課堂教學改革搞得「轟轟烈烈」,最後卻拿不出實效。其原因在於只看到學生自主意識強,而忽視自主能力弱的現狀。

要認識到教學法的核心是教「學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關鍵,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指導。

所以從 「教案」到「學案」設計的改革,必須把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移到如何讓學生學會、會學,用具有公開性和透明度的「學案」來溝通師生之間的教學關係,增強了教學的民主性和雙向交流性。

1.2.3 「學案」教學的特徵:

① 主導作用與主體相結合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協作進行活動的過程,教學是教師的 「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至於二者孰輕孰重,二者關係如何?歷來是各家教學理論流派長期爭論的焦點。

事實上,無論強調 「教」的教師中心說,還是強調「學」的學生中心論,都是片面的,都沒有認識到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辨證關係。根據辯證唯物主義,事物的發展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內部。在教學雙邊活動中,教師的「教」是變化的條件,是外因;學生的「學」才是變化的根據,是內因。

因此,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為主體」決不是否認教師的主導作用,因為學生的「學」是內因,教師的「教」是外因,而內、外因都是原因,對結果來說都具有某種決定作用。「學」的內因要靠「教」的外因去調動,沒有教師的循循善誘、啟發誘導,就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教學過程應以教師為主導。

具體到「學案」中,該特徵就表現在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指導相結合。其實質就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二者是緊密聯絡、相互滲透的。

學生的自主**以教師的指導為前提,教師的指導以學生的自主**為基礎,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學習目的。 [5]

② 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技能的訓練是中國教育的成功經驗,不能為了發展能力而把「雙基」丟了。傳統的教學觀,過於重視系統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而把發展學生的智慧型放在自發的或可有可無的地位,只偏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智慧型、個性、才能的發展。

實踐證明,「學案」教學模式比較科學地解決了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的結合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有新知識的傳授,還包含有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習新課之前,必須進行預習,這同時就是乙個自學過程,在自學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

[5]

③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

傳統教學模式只重視知識傳授,只重視發揮智力因素(包括注意、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過程),而忽視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需要、興趣、態度、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質)。因而傳統的教學不能全面反映教學的基本特徵。

「學案」教學模式非常注重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二者是人的心理過程的兩個方面,它們是互相聯絡、互相制約、互相依存不可分離的。學生的智力的發展,必須借助於非智力因素的推動;智力提高了,反過來又能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品質。

教師運用該模式必須充分信任和理解學生,相信學生能**成功。而信任和理解是建立在融洽的師生關係上的。放手讓學生先進行探索嘗試練習,學生會產生好奇心和好勝心,同時激起學生的興趣;在**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意志;**嘗試成功了,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形成一種敢於創新的自豪感,從而堅定勇往直前的信念;如果嘗試不成功,則會激起學生再探「廬山」真面目的鬥志,塑造學生迎難而上的品質,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良好學習習慣。

「學案導學」把情感教育寓於課堂教學之中,使知、情、意、行互相促進,既重視發揮智力因素的作用,又重視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5]

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作用

摘要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一直以來備受人們推崇,它更是文人雅士藉以表達心聲的一門獨特的以漢字為載體的書寫藝術。而漢字作為中學語文學習的最基本的符號,書寫規範與否,好壞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語文素養能否真正提高。書法與語文同屬於國學範疇,二者關係密不可分,然而,現在中學雖設有書法課程,但大多形同虛...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通過 創設情境 指導學生作文的策略研究 開題報告 八大處中學潘瑞霞 一 問題的提出 本課題的提出是基於以下幾點思考 1 多數學生對寫作有畏難情緒,無公尺下炊 的現象比較嚴重 可是其原因是學生 沒有生活 嗎?2 教師到底應該怎樣去點燃學生生活的激情和創作的激情?3 教師到底該如何對...

問題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 趙秀芝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第13期 摘要 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是一種較為主要的互動方式以及溝通方式,也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關鍵手段,能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切實提高。本研究就對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應用問題教學法進行 分析。關鍵詞 問題教學法中學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