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蘇教版聽《圓的認識》有感

2022-07-31 19:12:02 字數 1428 閱讀 4483

聽《圓的認識》反思

王媛聆聽睿智與大氣的周萬香老師上課是一種享受。今天再次欣賞了周老師《圓的認識》一課,她基於對新課標課堂的理解與感悟,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科學地、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提供了乙個思維的活動空間,時時挑逗著學生思維的神經,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思維,使學生真實地體驗到數學價值與魅力。

一、讓生活走入數學,使數學充滿樂趣

教師善於把教學的新知識和生產、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具體地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潛移默化地向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從中培養了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意識。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知識,教學時,老師通過設問「見過圓嗎?

在**見過?」 引出今天**之(一):「下水道的窨井蓋為什麼是圓的?

」「為什麼井蓋怎麼放都陷不下去?」,而**(二)「拋圈遊戲怎麼玩才公平?」「**(三)汽車的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的?

」這些貫穿課堂主脈的三次**內容都是基於生活實際的題材,而我們的周老師就能從不經意的生活素材中尋求數學學習的本質,讓數學充滿著樂趣與價值。我們從學生的表情及**的過程聲中真切的感受到:是真實有趣的生活情景讓她們興奮起來了,學生興致勃勃,學情高漲,學習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讓**走進課堂,使教學充滿激趣

一直以來,數學被稱作「鍛鍊思維的體操」,是睿智的體現,其根本源於思維的碰撞,智慧型的生成。圓的認識一課,周老師用智慧型經營著課堂,讓學生在**中獲得對圓的認識的感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啟迪智慧型,碰撞思維,擦亮數學思想之源,讓知識充滿激情與生命力。

這是一種大氣的教學設計,她為孩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這種大問題背景下的**活動,更為有效地激發了孩子的**慾望。「因為圓的掉不下去。

」「為什麼圓的掉不下去?」學生進一步通過實驗**發現「原來井蓋的寬度都一樣」,之後再反例(橢圓形)中進一步強化了對圓的寬度一樣(也就是直徑一樣)的認識。周老師注重給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注意誘發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在**中使學生獲得了發展。

三、讓學生走上講台,使課堂充滿情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還「學」與「生」,這是周老師課堂的真實寫照。圓的認識一課概念多,而這些概念的學習更多地可以通過學習的自學來獲得。

周老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自學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梳理這幾個重要概念的核心詞,獲得對數學概念本質的理解。而表述這些概念的核心詞過程中,讓學生上台來講述,這種通過「小老師」的方式,使課堂充滿著自主學習與發展的情趣,讓學生在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的答案的過程中提公升概念的習得,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些概念的學習從模糊到清晰,學習效果好。

開放的課堂需要別具匠心的設計,開放的空間需要「大問題」的探索思考。這種基於生活的、經驗的、學生的數學教學放飛著激盪的思維。當然,給學生提供了大的**空間,更需要為孩子提供更為充裕的**時間,這是本節課所美中不足之處。

聽六年級公開課《圓的認識》有感

今天有幸來到揚州教院附中,聆聽了張齊華老師第五版的 圓的認識 聽完之後,再次被張老師課堂魅力所折服,被張老師不斷超越自己的學習精神感動,也再次感受他 不重複別人,更不重複自己的人生追求。曾記得聽第乙個版本的圓的認識,張老師在課堂上運用精美的課件,讓學生和聽課的老師感受到了圓的美,但就像張老師自己說的...

聽《百分數的認識》有感 沈禎禎

三思三得三建議 聽胡老師 百分數的認識 思考 沈禎禎 百分數的認識 是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六年級上冊的內容。在評課之前,首先要明確本節課的一些重難點及疑惑問題。課前三思 一思,本節課的起點在 奧蘇泊爾說過,影響學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2019《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

我思考 圓的畫法是應該教,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但應該 一 二 三地教嗎?是不是在學生容易疏忽的兩個地方 手拿住 兩腳之間的距離是直徑還是半徑 點破就可以了?學生抑或老師畫出的不圓,是否就該隨手擦掉?那些 不圓 的作品,是不是課堂中的生命體?是否應該珍惜?我思考 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是否應該不僅關注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