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五年級《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2021-03-04 09:58:03 字數 1687 閱讀 2250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是關於概念教學的一節展示課。通過教學本課,我的收穫頗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從準備和上課兩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是對這次展示活動的準備。《圓的認識》是屬於幾何概念的教學。在課的設計上我緊扣「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

一共設計了兩套不同的教學模式:1、從日常生活出發感知圓——自主**畫圓——認識各部分名稱——探索圓的特徵——解釋應用;2、情境創設提出自行車輪為什麼要設計成圓形——操作討論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了解圓的特徵——畫圓——首尾照應解決問題。通過幾次試教,發現第一套方案更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曾一度的想超越教材,不依照教材呈現的順序來進行教學,其實,對於教學我自己陷入了乙個誤區——為創造情境而去創造。

這並不符合我們教學的宗旨。我們的教學,可以異彩紛呈,但是應該給學生呈現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刻意的裝飾只能是「東施效颦」,適得其反。

在試教的過程中,同時我也深感研究教材的重要性。平時一堂課,上過了也就過了,最多自己對某些成功或失敗處進行反思。而在集體研討時,才知每乙個環節,每乙個知識點,甚至是教師提的每乙個問題,說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深究,如果給無限的時間,研討也將會是無限的。

第二,關於課堂教學的體會:基於各方面的準備,我在教學中充分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具體有兩方面完成較好: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並在進行新知的**活動中密切聯絡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欣賞了一**片,使他們了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並在**中,感受到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

在實際應用中呈現了餐盒、蛋糕等與現實生活常見的物品,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後討論套圈活動場地設計方案,怎樣在操場畫乙個半徑是3公尺的圓。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恰當地處理教材,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圓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循序漸進:1、學生掌握了畫圓的方法後,緊接著利用板書中的圓讓他們準確理解數學概念:

圓內、圓外、圓上三個名稱。進而理解圓上有無數個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部分內容教材裡沒有安排,但通過課堂實踐發現補充這一內容對圓的概念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2、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讓學生邊學概念邊**特徵,通過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徑的特徵:

在同乙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環節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3、放手讓學生自己**直徑的特徵,有了**半徑特徵的經驗,直徑的特徵便「水到渠成」了。

4、最後,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同乙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係以及圓的其他特徵,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最後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1、利用圓規畫圓的環節:教學還不夠細緻,在巡視時感覺學生畫的很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但在鞏固運用時發現有的學生沒有掌握畫圓的方法,特別是沒有在畫的過程中認識、領悟到:半徑的長度也就是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

2、最後的延伸部分:讓學生討論套圈的設計方案,部分學生沒有想到將場地設計成圓形。這也是教學中滲透圓的特徵還不夠充分,如果較好的理解了「圓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相等」這一點,應該能很好的突破。

五年級數學圓的認識教學片斷與反思

葉俊 片斷一 說圓 畫圓初步感知圓師 同學們,玩過飛鏢嗎?有三個小朋友在玩飛鏢。出示圖 比一比,誰的成績最好?你是怎麼想的?生 那個男生的成績最好。因為他擲在內圈,離靶心最近。師 另外兩個人的成績誰更好一些?你又是怎麼想的?生 差不多。因為他們擲在同乙個圈上。師 為什麼擲在同乙個圈上成績差不多?生 ...

五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 圓的周長 蘇教版小學學科網

圓的周長教學反思 圓的周長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經歷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公式的由來並能進行一些實際運用。優點 1 縱觀整節課,教師不是淺層次的,注重形式的 生本教育 相反強化了老師的引領和指正的引導作用。生本教育的本意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多地移交給學生。2 教師的講話大多是銜...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認識方程》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認識方程教學反思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這句話中包括兩個條件 乙個是 含有求知數 乙個是 等式 因此 含有未知數 與 等式 是方程意義的兩個重要的內涵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 就要圍繞著這兩處條件 設計教學 一 創設情境 在實際天平的操作中等到等式 並在實際操作中得到方程 為了加深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