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程改革實驗中的幾點體會和思考

2022-07-21 14:48:07 字數 3212 閱讀 2402

南安市霞溪中學陳賢德

一、 「師生平等互動」和「創設問題情境」的研究和實踐是重點

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應放在師生平等互動和創設問題情境的研究和實踐上。所謂師生平等互動,就是要改變以往教學活動中的「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將學習內容設計成若干與學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問題。

其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課改實驗的初始階段,教師備課時應當將主要精力放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加強對「**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組織學生對數學現象開展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全體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切實改變「老師講,學生聽,模仿例題,反覆訓練」的單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從而發現規律,主動獲取新知,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二、重視傳統的考試方法不便考或不能考的內容的教學

應當改變「考什麼,教什麼」、「怎麼考,怎麼教」等做法,尤其是對於課程標準中新增加的、按傳統的考試方法不方便考或不能考的內容,如果採用不考則不教,跳過這部分內容的做法,將失去這些內容在培育(浸潤)學生數學能力的潛在作用。例如,第一章「走進數學世界」中的「與數學交朋友」,其中許多內容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擴大視野的內容,為後繼內容的學習作了極好的鋪墊;又如,第四章「圖形的初步認識」中的「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是初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好機會;還如,第五章「資料的收集與表示」中的「資料的收集」,是學生體驗、感悟實際生活中數學的作用的好機會。類似以上的內容,在統一的閉卷考試中,的確不方便考或者不能考,也是一些教師容易忽視或放棄的內容。

三、注意傳統內容中能力要求的階段性

傳統內容中的能力要求應當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準繩,不能一概用原大綱的要求指導教學。應當認識到,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實驗教材,在知識體系上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大體上呈現一種螺旋上公升的模式。因此,在能力要求上,切忌一步到位的做法。

例如,原大綱在初一(下)或初二才出現的平面幾何的內容,實驗教材安排在初一(上)學習,應當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採取逐步到位的教學過程。對於幾何推理的有關要求,只需要達到讓學生體驗幾何推理中應當有理有據,能夠識別圖形是什麼、不是什麼的程度。而嚴格的幾何推理的方法、完整的書寫格式的要求等,應當適當後移,不能一步到位。

四、把握好新增加內容的教學難度

新增加內容的教學,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界定,按階段性制定難度要求,防止要求過高,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上產生畏懼心理。例如,「圖形的初步認識」中的立體圖形的檢視、畫圖,在學生還沒有尺規作圖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只要學生能夠用現有的畫圖工具畫出示意圖(「象」)即可;又如,「資料的收集與表示」中反映出的概率和統計的初步知識,只需要學生能夠體驗和感悟在生活中資料的作用及意義即可,不必要求用這些知識解決複雜的問題。

五、關子中、小學教學內容的銜接

在課改實驗的初始階段,中、小學銜接具有特殊的內涵,由於課程標準同時從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開始執行(實驗),初一(七年級)的教學內容是課程標準中六年級的繼續,而使用實驗教材的初一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和要求,仍然是根據原大綱、原教材的內容和要求學習的。這樣,在執行課程標準的初始階段,搞好中、小學教學內容和要求的銜接,顯得尤其重要,更加需要初一教師適時填補中、小學教學內容和要求的銜接上出現的「真空」。

六、認真處理好實驗教材中新增加的欄目

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為什麼」、「閱讀材料」、「課題學習」等欄目,以及穿插在各內容之中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串),是實驗教材的一大特色,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新的教育理念。對於這類內容和問題,應當切實組織學生參與完成,不能圖省事省時而由教師講解代替,也不能輕易地放任學生自行處理。

七、關於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的過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作為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特別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及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兩方面的評價,除了階段性的評價外,還應大量地滲透在乎時的教學活動之中,尤其要重視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成長記錄袋」的工作,幫助學生不斷完善、及時更新「學習成長記錄袋」中的內容。

在各種評價方式中,都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教師的乙個會心的微笑、乙個會意的眼神,都將給學生極大的、難忘的鼓舞。我們實驗區在評價方面,主要推廣如何指導學生建立「學習成長記錄袋」,教師建立、試用「課堂觀察檢核表」等,評價方面的實驗,還比較薄弱,需要我們在今後的課改實驗中進一步探索和嘗試,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提供一些更為詳細的、更具有指導性的資料。

八、關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檢測

按照課程標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每個學習階段都應達到相應的目標。對於學習目標的檢測,應當執行課程標準的要求,不能用傳統大綱的要求,這兩者有明顯的差異。尤其是階段性(如期末)考試,不允許用原大綱、原教材要求的考試題對課改年級進行考查,更不能用以前的試題,搞所謂「同期對比」,以此來比較課改前後掌握「雙基」誰優誰劣。

對於考試題,應當以突出課程標準及新教材的特色內容,體現課改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為出發點。為此我們在本學年的幾次階段性考試中,作了一些嘗試,力求突出課改的要求,編制了一定量的實驗、操作(製作)、調查、**等型別的題目。

九、關於現代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現代資訊科技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而「課程標準」中作了明確的要求,實驗教材中也充分加以體現。由於資金缺乏,多數農村中學還僅限於普通光學投影儀的使用,實驗教材中需要計算器(農村學生尚無力購買計算器)、計算機、多**等。進行演示或學生動手實踐的內容尚無法完成。

我們呼籲有關部門,加大硬體投入的力度,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達到課改要求。我們還呼籲國家財政給予一定補貼,讓農村學生有能力購買計算器等類學習用具。另外,還有相當數量的中學數學教師,多**課件的開發、製作和應用的水平還很低,與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差距還很大,需要在這方面加強培訓和指導。

十、重視「過程」,揭示數學本質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

「讓學生自主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等是課改實驗以來的熱門詞彙,不容置疑,這些詞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課程改革的某些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如果認為只要使課堂教學「動起來」,「學生參與整個過程」,「學生自主,教師走下講台」就符合課改精神,將會使得課堂教學落人形式化的俗套。我們認為,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應當重視「過程」,即發現問題的過程,分析問題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出問題的過程,通過這些過程,揭示隱含於其中的數學本質的東西,才是我們的目的,而不是為「參與而參與」,搞不切實際的「花架子」。

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點滴心得

2 縮小兩級分化現象 在課堂學習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同學,不放過每乙個學生。在集體研究討論問題時,教師尤其要關注基礎較差,思維容易發生阻礙的學生,經常與他們進行交流和勾通,要善於發現這些學生的優點,並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在分組時盡可能的將這一部分學生與基礎好,善於幫助他人的同學分在乙個小組中,同時與學...

高等數學課程的改革初探

摘要 本文對目前浙江理工大學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作了簡要的分析,對高等數學的教學改革也作了初步的 關鍵詞 高等數學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0118 2011 08 00 01 一 引言 高等數學是高校理工科專業的重要基礎理論課程之一,它具有非常廣泛...

談初中數學課程改革一些體會

摘要 教師必須把指導學法擺在先於選擇教法的位置加以考慮,真正使學生從 學會 轉變為 會學 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入,使問題體現時代要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 樂學 分步設定問題情境,分化難點讓學生 易學 開放設定問題情境,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讓學生能夠 活學 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能力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