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說課材料

2022-07-15 12:21:02 字數 4157 閱讀 5628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材料

王建華(2023年10月10日)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下面我將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冊教材的理解。

第一部分說課標、明方向

一、這部分知識的課程總目標是:

(一)知識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理解常見的量;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

2、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常見的平面圖形。

3、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了解簡單的資料處理方法。

(二)數學思考

1、在運用數及適當的度量單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發展數感;在從物體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發展空間觀念。

2、 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能提出一些簡單的猜想。

3、會獨立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問題解決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2、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乙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情感態度

1、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

2、在他人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能嘗試克服困難。

3、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知道應該尊重客觀事實。

二、本冊教材具體的課程內容有:

(一)數與代數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圖形與幾何

1、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2、養成認真觀察、動手操作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統計與概率

1、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

2、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四)綜合與實踐

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2、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第二部分說教材、知結構

一、教材的編寫意圖:

本冊教材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教材的編者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認數和計算結合,加法和減法穿插編排,突出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等較好的做法。

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材的內容結構:

數與代數方面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製加法。空間與圖形方面包括:

認識物體和圖形。統計與概率方面包括:分類。

綜合與實踐方面包括: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製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一)這冊教材的內容安排,以《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擴充套件知識的範圍,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體現鮮明的時代感。

(二)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三)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四)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五)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六)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七)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九)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知識與技能的立體式整合:(以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為例)

(一)知識與技能的橫向整合。

本單元分兩個部分,平面圖形包括: 1、認識平面圖形 2、辨認平面圖形 3、圖形的拼組;立體圖形包括:1、認識立體圖形 2、辨認物體 3、物體拼組 。

本單元的教學思路是以平面圖形的認識為基礎,以認識立體圖形的提高,以圖形間的聯絡為線索。教材中設計了很多學生能親自參與又有興趣的活動,如滾一滾、搭高樓、畫出自己喜歡圖畫、找一找周圍環境中的圖形等,讓學生感受並直觀地了解圖形的一些特點;教材還通過用一些常見立體圖形的實物畫出平面圖形來,引出平面圖形的知識,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並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體驗到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麼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麼,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知識與技能的縱向整合。

從平面圖形方面看:在第一學段一年級上冊,學習了認識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四邊形的認識(周長);在第二學段四年級上冊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四年級下冊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五年級上冊學習了多邊形的面積、六年級上冊學習了圓的認識、周長、面積。知識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本學期所學的內容是基礎,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後面是前面的延伸與拓展。

從立體圖形方面看:在第一學段一年級上冊學習了認識物體,這一單元是認識立體圖形的開始,通過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初步認識和感知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一階段主要是從感官認識入手,使學生直觀辨認、區別,只考慮「形狀」這一屬性。

這一階段的「直觀」認識,為五年級學習做好了鋪墊。在第二學段,五年級下冊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六年級下冊學習圓柱和圓錐,是學生系統認識立體圖形的開始。

縱觀小學空間與圖形的知識,由「形」的直觀辨認,到掌握「形」的特徵,再到「形」大小計算。前面是基礎,後面是前面的延伸與拓展。內容循序漸進,能力螺旋上公升。

第三部分說建議,重實施

一、教學建議

(一)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例如,例題、做一做等的插圖,大都展現了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師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乙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並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二)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許多例題插圖中安排了解決問題的多個資訊,供教師選擇使用,或進行創造性地發揮。例如,小豬幫小兔蓋房的插圖包含了學習「比多少」的多方面的資訊,教材提出「還可以比什麼?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資訊,通過豐富的變式,使學生加深對「同樣多」、「多」、「少」的理解。

(三)很多插圖提供的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為設計、使用多**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小豬幫小兔蓋房、野生動物園、小猴吃水果、疊紙鶴、看誰拿得對、喂小雞、快樂的週末、郊遊、堆雪人等等。

二、評價建議

(一)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多用激勵性的語言,盡量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如學具帶齊,合作**,、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等,教師都應及時有效的評價。

(二)強化能力評價,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評價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動手操作的規範性和抽象概括的嚴密性。

(三)情感評價,多乙份情感就是多乙份天地,只有愛的成功,才是教育的成功,對學生的興趣、自信心等進行評價。

(四)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把教師的評價與同伴評價,家長評價結合起來,實現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製作實物圖形卡片,數字卡片,口算練習卡片,鐘面,小木棒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身邊處處是資源。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學習是現實的,有意義的。

王敏勤教授說過「無論課程怎樣改革,鑽研教材駕馭教材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別有洞天,品嚐其味方知教材魅力無限。」讓我們一路鑽研,一路探索,一路回首,一路成長,共創小學數學教學的新篇章。

謝謝大家!

一年級上冊數學早讀

關鍵字 之間 畫圖需要去掉一頭一尾 答案 四人 今天星期一有雨,運動會推遲3天再開,推遲後,運動會星期幾開?關鍵字 推遲 畫圖需去掉頭上第一天 星期一二三四答案 星期四 今天我從第10頁讀到第14頁,一共讀了幾頁?關鍵字 到 畫圖需要加上一頭一尾答案 5頁 10 1 又粗有短是時針,又長又細是分針 ...

一年級上冊數學彙總

2012 12 22一年級上冊數學考題彙總 一 畫一畫,填一填,說一說。二 根據要求在裡填上合適的數。三 在 裡填上合適的數。四 數一數。五 按規律填一填。十 五 數一數,算一算。六 要拿出5角錢,你能想出幾種方法?七 看圖列式。新課標第一網 八 在 和 裡填上合適的數,使每條線上的和都等於下面 裡...

一年級上冊數學備課

單元二課題 長短課時 1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通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一般方法 知道長和短是比出來的。2 培養學生操作 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 培養學生愛護學具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 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