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畫

2021-03-23 11:38:25 字數 3591 閱讀 9310

一、教學目標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字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製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資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製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製加法。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材的內容體系

這冊實驗教材的內容安排,以《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擴充套件知識的範圍,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體現鮮明的時代感。與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冊相比較,其主要變化是:

1.調整原「準備課」的內容,增加了「比一比」、「分類」兩個單元。

2.充實「認識圖形」的內容。在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安排了直觀認識一些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

從觀察、操作認識立體圖形入手,引出平面圖形,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體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聯絡與區別,為學生認識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關係積累經驗,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增加了「認識鐘錶」,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和實際操作,讓學生認識鐘面、直觀認識整時和半時,初步體驗時間的含義。

4.在各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中注意滲透一些簡單的統計初步知識的內容。通過例題、練習題、實踐活動等內容,滲透簡單的形象統計圖、條形統計圖和資料的收集的方法等。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4.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教學資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並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3、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這學期本人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共有學生17人。他們大多都接受過學前教育,其父母幾乎都是農民,接受的文化教育,生活水平普遍都較低,有些家長甚至對孩子的學習無暇顧及,作為老師真有點感覺人單力薄。

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並通過以後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通過課堂觀察,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同學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個別同學數數能力、全面觀察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好、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4、教學方法設計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敢想、敢說、敢做」的習慣。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7.合理利用課外教輔材料,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得飽」;利用中午及困難班時間對差生進行輔導,讓他們「吃得了」。盡量讓每乙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8.對於作業進行一系列積極的兩種評價,如正確率和書寫整潔度都做評價,全對+書寫特認真的學生得「優」,全對+書寫比較認真的學生得「一面小紅旗」或「你真棒!」,全對+書寫一般的學生得「有進步了」,如果作業有錯的學生得「加油」。

五、教學評價方案

1.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根據《標準》的要求,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應注重學生發展的程序,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

2.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遵循《標準》的基本理念,以每一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所謂恰當評價主要是指評價時應將學段目標作為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目標來評價,學段目標不是學習某一部分內容之後每乙個學生都應立即達到的目標,應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知識與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如對一些運算技能掌握情況的評價,多數學生可能在單元或學期結束時達到規定的程度,有些學生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才能達到這一水平。

3.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察實際上強調的是對數學學習過程和方法的考察。學生的數學學習不能僅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而必須經歷探索、猜想、推理等過程,解決有關的問題。《標準》明確把「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作為乙個重要的課程目標,為此,數學教學中必須通過講解、示範和實踐等方式幫助學生獲得有關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對學生掌握這些策略的情況進行評價。

4.評價主體和方式要多樣化

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是多樣化的,應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既可以用書面考試、口試、活動等方式,也可用課堂觀察、課後訪談、作業分析、建立學生成長記錄等。一次考試決定學生終身的現象得到有效地杜絕。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時,既可以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也可以讓家長和社群有關人員參與評價過程,而不僅僅侷限於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5.評價結果的呈現應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

評價結果的呈現應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應採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讓人人體會到只要你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獲得公正的、客觀的評價。

另外,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六、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附教學進度表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畫

制定者 周艷花 一 全冊教材分析 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 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 愛數學,並通過以後的學習,體...

一年級 上冊 數學教學計畫

張溝小學 一 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新生是剛從幼兒園裡出來的,剛踏入小學校門對他們來說是乙個比較大的轉變,不論從學習環境或者說是行為習慣來說都是這樣的。始業教育是孩子進入學校的乙個好的開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已經是乙個小學生了,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來解決了。因此讓學生有乙個好的開始的很重要的。二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畫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畫 王常貴麥地小學 2013.9.4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畫 一 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 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製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