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學段目標

2022-07-12 09:45:05 字數 5069 閱讀 4805

第三學段(7~9年級)

一、數與代數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學習實數、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組、不等式和不等式組、函式等知識,探索數、形及實際問題中蘊涵的關係和規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處理和交流數量關係以及變化規律的工具,發展符號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在實際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注重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估計、求解、驗證解的正確性與合理性的過程,應加強方程、不等式、函式等內容的聯絡,介紹有關代數內容的幾何背景;應避免繁瑣的運算。

(一)具體目標 1.數與式。 (1)有理數。

①理解有理數的意義,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會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②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會求有理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絕對值符號內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義,掌握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及簡單的混合運算(以三步為主)。

④理解有理數的運算律,並能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

⑤能運用有理數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問題。

③能對含有較大數字的資訊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參見例1]

(2)實數 。

①了解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開方與乘方互為逆運算,會用平方運算求某些非負數的平方根,會用立方運算求某些數的立方根,會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

④能用有理數估計乙個無理數的大致範圍。[參見例2]

⑤了解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的概念;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能用計算器進行近似計算,並按問題的要求對結果取近似值。

⑤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減、乘、除運算法則,會用它們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四則運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數式。

①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②能分析簡單問題的數量關係,並用代數式表示。[參見例3與例4]

③能解釋一些簡單代數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參見例5]

④會求代數式的值;能根據特定的問題查閱資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並會代入具體的值進行計算。

(4)整式與分式。

①了解整數指數冪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數(包括在計算器上表示)。

②了解整式的概念,會進行簡單的整式加、減運算;會進行簡單的整式乘法運算(其中的多項式相乘僅指一次式相乘)。

③會推導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幾何背景,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④會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過二次)進行因式分解(指數是正整數)。

⑤了解分式的概念,會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和通分,會進行簡單的分式加、減、乘、除運算。[參見例6]

2.方程與不等式。

(1)方程與方程組。

①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方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乙個有效的數學模型。

②經歷用觀察、畫圖或計算器等手段估計方程解的過程。[參見例7]

③會解一元一次方程、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過兩個)。

④理解配方法,會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簡單的數字係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⑤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是否合理。

(2)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①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大小關係了解不等式的意義,並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②會解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並能在數軸上表示出解集。會解由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成的不等式組,並會用數軸確定解集。

③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簡單的問題。

3.函式。

(1)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參見例8]

(2)函式。

①通過簡單例項,了解常量、變數的意義。

②能結合例項,了解函式的概念和三種表示方法,能舉出函式的例項。

③能結合圖象對簡單實際問題中的函式關係進行分析。[參見例9]

④能確定簡單的整式、分式和簡單實際問題中的函式的自變數取值範圍,並會求出函式值。

⑤能用適當的函式表示法刻畫某些實際問題中變數之間的關係。[參見例10]

⑥結合對函式關係的分析,嘗試對變數的變化規律進行初步**。[ 參見例11]

(3)一次函式 。

①結合具體情境體會一次函式的意義,根據已知條件確定一次函式表示式。

②會畫一次函式的圖象,根據一次函式的圖象和解析表示式y=kx+b(k≠0)探索並理解其性質(k>0或k<0時,圖象的變化情況=。

③理解正比例函式。

④能根據一次函式的圖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近似解。

⑤能用一次函式解決實際問題。

(4)反比例函式。

①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反比例函式的意義,能根據已知條件確定反比例函式表示式。

②能畫出反比例函式的圖象,根據圖象和解析表示式y=k/x(k≠

0)探索並理解其性質(k>0或k<0時,圖象的變化=。

③能用反比例函式解決某些實際問題。

(5)二次函式。

①通過對實際問題情境的分析確定二次函式的表示式,並體會二次函式的意義。

②會用描點法畫出二次函式的圖象,能從圖象上認識二次函式的性質。

③會根據公式確定圖象的頂點、開口方向和對稱軸(公式不要求記憶和推導),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會利用二次函式的圖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案例。

例1 一次水災中,大約有20萬人的生活受到影響,災情將持續乙個月。請推斷:大約需要組織多少頂帳篷?多少噸糧食?

說明假如平均乙個家庭有4口人,那麼20萬人需要5萬頂帳篷;假如乙個人平均一天需要0.5千克的糧食,那麼一天需要10萬千克的糧食……

例2 估計( -1)/2與0.5哪個大。

例3在某地,人們發現某種蟋蟀叫的次數與溫度之間有如下的近似關係:記錄蟋蟀每分叫的次數,用這個次數除以7,然後再加上3,就得到當時的溫度。溫度(℃)與蟋蟀每分叫的次數之間的關係是:

溫度=蟋蟀每分叫的次數÷7+3。

試用字母表示這一關係。

例4 觀察下列圖形並填表:

梯形個數 1 2 3 4 5 6 … n

周長 5 8 11 14 …

例5 對代數式3a作出解釋。

說明如葡萄的**是3元/千克,買a千克的葡萄需3a元;或三角形的邊長為a,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3a。

例6 化簡:(1)(x2-4x+4)/(x2-4);(2)(x-2)/(x+2)-(x+2)/(x-2)

例7 估計下列方程的解:(1)x3-9=0;(2)x2+2x-10=0。

例8 5名同學參加桌球賽,每兩名同學之間賽一場,一共需要多少場比賽?10名同學呢?

說明可以用列舉、畫圖等方法。

例9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從家走了20分到乙個離家900公尺的報亭,母親隨即按原速返回。父親看了10分報紙後,用了15分返回家。下面的圖形中哪乙個表示父親離家的時間與距離之間的關係?

哪乙個表示母親離家的時間與距離之間的關係?

例10 某書定價8元,如果購買10本以上、超過10本的部分打八折。試分析並表達出購書數量與付款金額之間的關係。

例11 填表並觀察下列兩個函式的變化情況:

x 1 2 3 4 5 …

y1=50+2x

y2=5x

(1)在同乙個直角座標系中畫出上面兩個函式的圖象,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

(2)當x從1開始增大時,**哪乙個函式的值先到達100。

二、空間與圖形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探索基本圖形(直線形、圓)的基本性質及其相互關係,進一步豐富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學習平移、旋轉對稱的基本性質,欣賞並體驗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習運用座標系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推理與論證的學習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在探索圖形性質、與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動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進一步學習有條理的思考與表達;在積累了一定的活動經驗與圖形性質的基礎上,從幾個基本的事實出發,證明一些有關三角形、四邊形的基本性質,從而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理解證明的基本過程,掌握用綜合法證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注重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過程;應注重對證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證明的數量和技巧。證明的要求控制在《標準》所規定的範圍內。

(一)具體目標

1.圖形的認識。

(1)點、線、面。

通過豐富的例項,進一步認識點、線、面(如交通圖上用點表示城市,螢幕上的畫面是由點組成的)。

(2)角。

①通過豐富的例項,進一步認識角。

②會比較角的大小,能估計乙個角的大小,會計算角度的和與差,認識度、分、秒,會進行簡單換算。

③了解角平分線及其性質。([註解]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角的內部到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3)相交線與平行線。

①了解補角、餘角、對頂角,知道等角的餘角相等、等角的補角相等、對項角相等。

②了解垂線、垂線段等概念,了解垂線段最短的性質,體會點到直線距離的意義。

③知道過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垂直幹已知直線,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

④了解線段垂直平分線及其性質[1]。([註解]

[1]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⑤知道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進一步探索平行線的性質。

⑥知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平行於已知直線,會用角尺和直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⑦體會兩條平行線之間距離的意義,會度量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4)三角形。

①了解三角形有關概念(內角、外角、中線、高、角平分線),會畫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②探索並掌握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

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並掌握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④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探索並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2]和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條件[3];了解等邊三角形的概念並探索其性質。([註解]

[2] 等腰三角形的兩底用相等,底邊上的高、中線及項角平分線三線合一。[3]

有兩個用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⑤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並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質[4]和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條件[5]。([註解]

[4]直角三角形的兩銳角互餘,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一半。[5]有兩個角互餘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1 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英語活動的組織者 引導者與合作者。例如在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教學過程中,要學生自己動手,從乙個條件 即已知一角或一邊 能否確定乙個三角形的形狀開始,逐漸增加條件,並由學生回答哪些肯定不可以,哪些暫時無法確定,在此應到學生適當的分類,再進行講解。在學生探索已知兩邊及...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最新2007 第一部分前言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 逐漸抽象概括 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 研究方式和應用範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2011年版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 總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 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動經驗。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 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 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