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2022-08-12 02:33:04 字數 1564 閱讀 6232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2023年版)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

1. 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總目標從以下四個方面具體闡述:

總目標的這四個方面,不是相互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乙個密切聯絡、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活動組織中,應同時兼顧這四個方面的目標。這些目標的整體實現,是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誌,它對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技能的學習,知識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他三個目標的實現。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略

第二學段(4~6年級)略

第三學段(7~9年級)

知識技能

1.體驗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符號的過程,理解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式;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掌握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式進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並掌握相交線、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和圓的基本性質與判定,掌握基本的證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圖技能;探索並理解平面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認識投影與檢視;探索並理解平面直角座標系,能確定位置。

3.體驗資料收集、處理、分析和推斷過程,理解抽樣方法,體驗用樣本估計總體的過程;進一步認識隨機現象,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的概率。

數學思考

1.通過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式等表述數量關係的過程,體會模型的思想,建立符號意識;在研究圖形性質和運動、確定物體位置等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經歷借助圖形思考問題的過程,初步建立幾何直觀。

2.了解利用資料可以進行統計推斷,發展建立資料分析觀念;感受隨機現象的特點。

3.體會通過合情推理探索數學結論,運用演繹推理加以證明的過程,在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能力。

4.能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

問題解決

1.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情境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2.經歷從不同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與他人合作和交流過程中,能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結論。

4.能針對他人所提的問題進行反思,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態度

1.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感受成功的快樂,體驗獨自克服困難、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具備學好數學的信心。

3.在運用數學表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數學具有抽象、嚴謹和應用廣泛的特點,體會數學的價值。

4.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勇於質疑,養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1 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英語活動的組織者 引導者與合作者。例如在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教學過程中,要學生自己動手,從乙個條件 即已知一角或一邊 能否確定乙個三角形的形狀開始,逐漸增加條件,並由學生回答哪些肯定不可以,哪些暫時無法確定,在此應到學生適當的分類,再進行講解。在學生探索已知兩邊及...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最新2007 第一部分前言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 逐漸抽象概括 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 研究方式和應用範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 包括數學事實 數學活動經驗 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 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