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知識點整理

2022-07-10 02:36:05 字數 4599 閱讀 1947

高一《思想政治》基本知識

前言:我們的經濟生活

1.經濟生活包括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

經濟生活需要有各種生活資料。吃、喝、住、穿、用等方面需要的生活資料,是人利用自然資源和勞動工具通過勞動生產出來的。生產是經濟活動的基礎。

社會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生產,否則,便不能存在。交換是經濟活動的流通過程。分配是經濟活動的中間環節。

消費是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一切經濟活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而進行的。

在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這個網路之中,人與人之間發生了各種各樣的經濟關係,形成各種各樣的經濟活動。

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而決不能偏離這個中心。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建設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的一切建設事業,都必須有雄厚的物質基礎。無論是國家的富

強,民族的振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是對外開放,讓我們真正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都離不開雄厚的物質基礎。構築堅實的物質基礎,主要靠經濟建設。如果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我們的建設事業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

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能放鬆。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生產力發展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立足我國經濟不發達的現實條件,順應世界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潮流,不斷開拓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新途徑,迅速提高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型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3)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快速發展生產力,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既是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標誌,又有力地促進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4.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說明,堅持進一步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落實以人為本,全面、

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

(1)以人為本,就是把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2)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3)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4)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

5.我國人民生活在2023年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到2023年,我國人民生活總津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乙個新的里程碑。但是,總體上的小康是乙個低標準的小康,主要是就經濟目標來說的。

總體上的小康只能說是剮跨過小康的門檻,還偏重於物質消費,不能更多地注重精神消費;還偏重於生存消費,不能更多地滿足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總體上的小康是乙個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均衡的小康。

6.2023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3年時,我國將會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

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將更加殷實。屆時社會生產力、國內生產總值將發展到乙個新的水平;國家的綜合國力特別是經濟實力將顯著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進一步完善;我國人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寬裕;全國將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將加快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民族地區的發展,體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原則。

在實現經濟目標、追求物質文明的麗時,還要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實現社會全面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7.學習和運用經濟知識,用「經濟眼光」分析問題

所謂「經濟眼光」就是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都要從經濟上進行分析,要有「經濟頭腦」。我們不僅要學會看經濟背景,而且要學習算經濟帳,還要懂得經濟法規。

第一課: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活-

1.社會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1)社會的存在要以社會生產為基礎。在人婁社會的數百萬年歷史中,不管是漫長的史前時期,還是迄今為止數千年的文明時期,其存在的基礎就是人類的社會生產。通過社會生產,自然界的許多物質材料發生了變化,成為適合人類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種物質生活資料。

如果沒有這種生產活動,人類社會本身將不復存在。因此,社會生產是社會存在的基礎。

(2)社會發展也要以社會生產為基礎。只有當乙個社會所提供的產品不僅能滿足其成員的衣、食、住、行等經濟生活需求,而且還有較多剩餘的時候,人們才可能有物質基礎和閒暇時間,去從事經濟活動以外的其它各種社會活動。無論是文化藝術活動、體育競技活動,還是參政議政的政治活動,都要以生產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為物質基礎。

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動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變動,使整個社會逐漸地由低階向高階階段發展。因此,社會生產又是乙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基礎。

2.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

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發生著兩個方面的關係:乙個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關係,表現為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這就是生產力;另一方面是人與人之間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即在社會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發生的聯絡,這就是生產關係。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互相聯絡,密不可分:(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選擇什麼樣的生產關係,不是人們隨心所欲的結果,而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

(2)生產關係形成後,它又會反作用於生產力。一種生產關係如果能調動人們進行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它就會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起促進作用;當一種生產關係或者其中的有些環節壓抑了人們經濟活動的積極性時,它就會束縛和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這時候,它就需要作變革或調整了。

3.構成社會生產的基本要素

(1)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者的勞動是社會生產賴以進行的最基本、最活躍的要素。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生產條件怎樣變化,在社會生產活動中,勞動者的勞動始終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性要素。勞動者的素質,直接關係到社會財富創造的數量和質量。

(2)以土地為代表的自然資源。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礦藏等在內的自然資源。

土地是社會生產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在內的任何乙個行業和部門,其生產必須管助於土地才能進行。社會生產的一切物質實體,都可以追溯到土地。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徵。

(3)資本。在現代社會生產中,資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資本通常有貨幣形態、實物形態和商品形態。

(4)經營管理。在現代社會生產中,勞動、土地、資本等要素的作用,不會自動發揮出來,必須有另一種生產要素對它們進行組織、聯結和整合,才可能發揮它們的合力作用。這種對其他要素起組織、聯結、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經營管理。

企業家的經營管理水平如何,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還會影響社會生產的總體水平和質量。因而,經營管理也是現代社會生產的乙個基本要素。

(5)科學技術。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表現在:

第一,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生產過程的自動化、資訊化,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第二,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資源得到更臺理的利用,並使產品的質量更高,效能更優。第三,促進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平衡、協調,實現清潔生產,使經濟增長可持續地進行。

科技進步在社會財富增長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勞動、土地、資本、經營管理、科學技術等要素,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各有自己獨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勞動、土地、資本這三類要素看得見,摸得著,被稱為實體性要素;經營管理是聯結性要素;科學技術是滲透性要素。各種生產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組合在一起,才能進行現實的和有效的社會生產。

4.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國民經濟資訊化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要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徵是:(1)科技含量高;(2)經濟效益好;(3)資源消耗低和環境汙染少;(4)人力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在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國民經濟資訊化與工業化交融在一起。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其本身也成為新型工業化的乙個標誌。

所謂資訊化,就是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科學技術等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廣泛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資訊資源,加速現代化的過程。

5.資訊化與工業化的關係

資訊化與工業化的關係密不可分。首先,工業化為資訊化提供物質基礎。資訊基設施的建設、資訊科技的研究和開發、資訊產業的發展,都以工業化的成果為基礎;其次,資訊化帶動工業化。

資訊化為我國高起點加速工業化提供了可能。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是我國完成工業化任務,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總之,只有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程序。

資訊化與工業化之間的聯動和相互促進,是中國最終完成工業化、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6.經濟增長統計指標:gdp

國內生產總值(gdp)指的是乙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與勞務的價值總和。乙個國家的gdp,稱為國內生產總值;乙個地區的gdp,稱為地區生產總值。

gdp是乙個重要的統計指標。一國(或地區)gdp的總量,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而人均gdp則反映一國(或地區)人們的富裕程度。通過統計國民經濟各部門創造的價值在gdp中所佔比例的變化,還能反映出一國(或地區)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情況和發展趨勢。

當然,gdp這一統計指標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人們還沒有尋找到乙個

更好的並且很成熟的統計指標之前,gdp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一政治期末高頻考點整理

安居一中高中政治期末複習 經濟生活 常見問答題總結歸納 1 分析某種商品 或 的原因 利用原理 影響 的因素 見教材11 13頁,典型例題見練習冊10頁第6題,12頁第9題 答 1 價值決定 一般找生產成本 的原因 一般是由於技術的提高導致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價值量減小的原因。材料分析 2 供求關...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曲線運動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反之,則不然 1 在曲線運動中,質點在某一時刻 某一位置 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線上這一點的切線方向。2 物體做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 f 或a 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不同,則物體做曲線運動。3 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合外力的方向總是指向軌跡的凹的一邊。4 平拋運動 將物體用一定...

高一語文文言知識點整理

寡人之於國也 文言知識點整理 一 通假字 請指出下面句子中得通假字並寫出其本字 1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者2 塗有餓殍而不知發3 無失其時4 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二 古今異義 請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異義詞並寫出古今意 1 河內兇 2 鄰國之民不加少3 或百步而後止 4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5 谷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