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培訓

2022-07-08 02:06:03 字數 4941 閱讀 7658

一、首先,我們來看本冊教材編寫的具體內容。

二、和實驗教材相比,新教材作了如下調整:

◇ 新增觀察物體,由原習題新編,增加從看到的平面圖形(形狀圖)還原幾何組合體的逆向活動。

◇ 將原圖形的變換中,平移和旋轉分開進行編排,本冊安排的是圖形的旋轉。

◇ 統計不再安排眾數、中位數的認識,本冊將單式折線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合併進行編排。

◇ 原實踐活動粉刷圍牆調整為探索圖形。

三、其他具體編排也做了調整,下面分單元給老師們介紹每單元的具體編排情況。重點介紹教材修訂的部分。

第一單元:「觀察物體(三)」

(一)例1的教學目的主要有以下兩個:

一方面,通過動手操作實現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只根據乙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可以擺出不同的幾何組合體。

同時,在增加小正方體數量的擺法中,進一步體會並發現其中的規律,也就是保證從正面看有3個小正方形,為後面進一步學習作鋪墊。

(二)例2是根據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有了例1的活動經驗,這裡可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可以有不同的嘗試方法。如,根據從乙個方向看到的擺,再根據其他兩個方向進行調整;也可以借助表象直接嘗試擺出乙個立體圖形,再驗證和調整。通過交流體會最終的擺法都是一樣的。

需要注意的是,本單元所有要擺的立體圖形都是組合的小正方體,它們中間是沒有分開的,並且都是邊和邊的拼擺,不涉及錯開的情形。如果學生出現分開擺放的情況,可適當說明。另外,根據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還原該立體,有時候擺法也不是唯一的。

第二單元:因數和倍數

(一)變化1:

教材不再出現整除的概念,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改由整數除法算式引出。

(二)例2和例3分別教學求乙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這裡對方法不作統一要求,學生可以利用因數和倍數的概念來找,也可以用乘法去找。

重點是要引導學生有序思考,不遺漏。

同時,用集合圈表示也是為後面公因數和公倍數的學習作鋪墊。

最後,讓學生自己概括總結乙個數的因數、倍數有無最小、最大值,個數有什麼規律。

變化2:

教材將2、5的倍數特徵合併在一起進行教學,從2、5的倍數的特徵到3的倍數的特徵,再到質數和合數,用百數表貫穿始終,讓學生在經歷對整數特徵**的過程中能更好地發現規律,理解概念。

2、5的倍數的特徵比較容易發現,教材讓學生通過在百數表中圈、框出,發現規律,總結特徵。

從而初步經歷探索倍數特徵的過程。

3的倍數的特徵同樣通過在百數表中先圈一圈,再總結。

(三)接下來,繼續根據因數的個數分類引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1.例1讓學生自主選擇方法,製作100以內的質數表。教材介紹了兩種方法,學生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討論用什麼方法,再動手實踐。

2.新增了研究兩數之和的奇偶性的純數學問題讓學生經歷對整數特徵探索的過程,特別是合情推理的探索過程,滲透研究數學的科學方法。在**過程中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根據奇數、偶數相加的三種情況,教材提出了三個問題。

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首先,利用算式表徵問題理解題意;接下來,通過舉例、說理、圖示獲取結論;最後,通過舉例加以驗證。事實上,舉例、說理、圖示三種方法結合使用,可以提高結論的可靠性,增強學生對結論的理解與確信感。

這種典型的數學小課題,比較適合小學生開展**學習。讓他們經歷**、發現、總結的完整過程,從舉例考察到分析綜合,從猜想到驗證,最後歸納總結的過程,從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條件好的學生,還可以讓他們嘗試用字母表示來進行推導。

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

第一部分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主要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首先,通關過實物圖抽象出幾何圖,介紹各部分名稱。

1.例1重點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從面、稜、頂點三個角度觀察,並利用**幫助學生梳理。

2.例2重點研究稜的特徵。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關注學生對長方體面、稜、頂點之間關係的理解。如 「長方體稜的長短變化時,面的大小也隨之改變」 ,通過課件演示,觀察長方體的一組稜(長、寬、高)變化時,相應的面的變化情況。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長方體的特徵,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

3.例3教學正方體的特徵,編排同長方體的認識。

通過討論交流長、正方體的異同點,鞏固特徵的認識。並體會到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為後面根據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方法直接推導應用到正方體中作好鋪墊。

第2部分是表面積的教學。

首先,結合展開圖教學表面積的概念。

通過直觀圖,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以及每個面與長、寬、高之間的關係,為計算作準備。

教學中,可以通過正方體的展開圖,讓學生通過操作、想象、討論,在此過程中,積累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例1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

這裡沒有給出表面積的一般方法,一方面,學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思考思路,選取適合的方法計算,通過練習逐步形成一般方法;另一方面,生活中經常有不需要計算6個面的面積和,這樣學生可以根據具體條件和要求,靈活確定計算方法。

教學中,注意幫助學生溝通不同方法的聯絡。如例1的兩種思路:2ab+2ac+2bc,(ab+bc+ac)*2;不僅可以從乘法分配律的角度進行溝通,還可以通過幾何圖進一步解釋。

如圖,把表面積的6個面分成2組,體會第二種方法是圖形特徵的具體應用。

例2讓學生根據正方體的特徵,自主探索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通過比較兩個長方體的體積大小,引出體積單位的學習,體會必要性。

體積單位的教學分三個層次:一是必要性;二是體積單位的定義;三是實際大小觀念的建立

由前面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學習經驗,進行類推,體會必要性。

接下來給出定義,並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幫助學生建立體積單位的實際大小觀念。

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基於學生對體積概念的理解:通過數體積單位的個數來求體積。

教材讓學生用小正方體擺不同的長方體,通過對擺成的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小正方體的個數和長方體的體積等相關資料的觀察、分析和歸納,一方面,進一步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就是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多少。另一方面自主發現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內在聯絡,從而總結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每行的個數×行數×層數」得出長方體體積,並將其與長、寬、高建立聯絡, 「每行的個數」即「長」, 「行數」即「寬」,「層數」即「高」。從而理解長方體體積用「長×寬×高」來計算的原理。

給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並借助關係直接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例1是公式的應用。

結合直觀圖和計算公式,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統一成底面積乘高的方法。

注意:這裡底面積不一定是下底面。

例2教學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借助圖示,引導學生推導進率。

通過對比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及其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促進知識的系統化。

例3教學換算,例4教學換算的實際應用。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換算的必要,可以將例4的情境修改為::一箱牛奶的包裝箱上標註尺寸是裡面裝著小包牛奶,長、寬、高分別是這個箱子可以裝多少盒牛奶?這樣,更能凸顯轉換的必要。

接下來介紹容積和容積單位。

結合眼藥水、果蔬汁、綠茶等學生熟悉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容積的含義。

通過操作活動,建立相應的容積單位的表象,並得出容積單位間的進率。

例5是容積的計算,計算方法與體積一樣。

例6教學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後,教材新編了「探索圖形」的綜合與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過的正方體的特徵等知識,探索由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中各種塗色小正方體的數量,發現其中蘊含的數量上的規律,以及每種塗色小正方體的位置特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體會分類計數的思想。

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首先,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呈現分數的現實**。

讓學生了解分數產生的背景和過程。

通過舉例說明1/4的含義,引出分數概念的描述。

教學中,注意結合例項理解、歸納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

前面是從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揭示分數的意義。這裡,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揭示分數另一方面的意義,以加深和擴充套件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為學習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作準備。

例3教學「求乙個數是另乙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一是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過程。二是利用分數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關係,來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接下來,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

通過對分數進行分類引出。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認識,突出了單位「1」,並且將原教材的例2(假分數)和例3(帶分數)整合在一起,很好地溝通了假分數和整數、帶分數的關係,為後面例3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作了鋪墊,同時加強了對化法的道理的理解。

例3教學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轉化的方法是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用除法計算。

利用圖示結合分數的意義說明算理:如7/3,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用7÷3計算。結合圖示和分數的意義,可以看出:3份

是1個整圓,7÷3=2……1表示7份裡面有2個3份餘1份,2個3份是2個整圓也就是2,餘1份就是1/3,所以結果就是2又1/3。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小結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一般方法及兩種情況。

分數的基本性質

例1 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材重點呈現了展開合情推理的全過程。首先,借助動手操作和直觀圖示發現分數的相等關係,接下來進一步觀察相等的分數中分子和分母的變化規律,引發猜想,再舉例加以驗證,最後概括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整個過程滲透了不完全歸納的思想,培養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緊接著,教材提示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自主完成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演繹推理過程。兩種推理相互印證,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

例2是分數基本性質的初步運用,為後面的約分和通分作準備。

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先給出概念和求法,再應用到解決問題中。原來將解決問題與概念引入結合在一起,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教材先給出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概念,突出概念的本質,然後探索它們的求法,最後在解決問題的應用中體會它們的現實意義,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例1教學概念,滲透一般的求法。

例2教學求法,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過交流,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方法。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圓》單元教材分析

版本 蘇教版 教材解讀 本單元的內容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認識圓的基本特徵以及圓的圓心 半徑和直徑,學會用圓規畫圓 第二段,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公式,理解圓周率的含義,應用圓的周長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第三段,探索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應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第四段,對前三段的學習進行整理與練習...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材分析 陳志剛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材分析 和平鎮平掌小學陳志剛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主要有 圖形的變換,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數學廣角和綜合應用等。教材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 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 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礎知識 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時得到情感 ...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材分析

石硐小學五年級 1 班 徐來貴 一 教學內容 一 數與代數 數的認識 第三單元 公倍數和公因數 第四單元 認識分數 第六單元 分數的基本性質 數的運算 第八單元 分數加法和減法 式與方程 第一單元 方程 探索規律 第五單元 找規律 解決問題 第九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 空間與圖形 圖形的認識 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