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有感

2022-07-03 20:33:02 字數 1077 閱讀 7074

老子用一段高深莫測的話來開始道德經,給人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眾眇之門。這句話正好概括了道德經中所含的道是無,用語言能表達出來的道不能算是真正上的道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而現在很多人把精力放在研究道德經本身語句的解釋,豈不是本末倒置麼?就算把道德經背下來,讀通了,也不可能感知到道的存在。解讀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感悟文字後邊的那個道理,而正確的解讀是為了更準確的把握文字之後的那個道理,但是,的確是有好些人執著於文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本身是個過程,演變的過程,天地初開本是混沌,混沌又是混濁與清澄二氣,分開混濁為地清澄化天。中間為氣。古人不可能那麼科學的明白氧氣是光合作用,以及宇宙大**論,所以迷信復古的理解一為混沌,二為陰陽,三為天,地,氣。

萬物皆是道,他們之間演變的順序亦為道,道意為平衡。 不喜勿罵

就是道德經高易經的地方,道經用了生字,而沒寫一二三都是什麼。首先道德經確定的是宇宙是一體的,跟本沒什麼陰陽,陰陽只是抽象,真正只存在統一的道,同樣一二三同樣是古人的抽象概念,如果明知其名詞為何不說呢?其實不知道,只能用抽象數字來代替,因為每一步都是混沌的,都不知要分化出什麼。

就像是你用筆畫各種形狀,真正存在的只是筆,畫出什麼隨你,當然陰陽肯定是最先出現的,因為不管畫什麼一出筆陰陽即存在,之後就不同了,一跟筆可化千萬事物,不可能是八卦皆全的,一定省略部分元素,這個物才是有形的,這即是無極化有形,八卦正因為是實心的,全套的,所以無形。道德經用詞精準嚴謹從一二三抽象開始!

馬斯洛指出,乙個慾望滿足之後,人只是能得到一時的幸福感,緊接著乙個新的慾望將取而代之,人就會再次被這一慾望驅動起來,這便是人類生存動機的本質,失去了對慾望追求的人,將失去生活的動力,進而引發抑鬱、自殺的傾向。這將是乙個無休止的迴圈,慾望的追求、滿足、追求、滿足將不停地進行下去,佛家言跳出輪迴,道家莊子曰清心寡欲都說明他們看出了這一玄機,並試圖改變它。

今天的瑞典完全符合老子所說的小國寡民,瑞典很富有,沒有軍隊,但戰爭期可全民皆兵。

讀《道德經》有感

道德經 的大名自是從小就如雷貫耳,但真的把書買來看,還是在看了電視劇集 仙劍奇俠傳 之後,在仙劍中,看著那些蜀山大俠每施乙個法術就念道一句道德經,就覺得好帥好好玩,後來在書店看到就買了一本。第一次看道這本書,其實和印象中有很大的落差。在印象中,這本道家第一寶典這麼著也應該是一本厚好幾寸,重十來斤的大...

讀道德經有感

作為充分體現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 道德經 用不多的字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生 發展 變化的規律及社會觀 人生觀的基本思想。雖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詩體的語言,有些晦澀難懂,但用 博大精深 來形容它絲毫也不過分。我對 道德經 的理解主要是講求 無為 尊重規律 第一段 道可道,...

讀《道德經》有感

道德經 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兩千多年來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讀書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吸取新鮮營養,但同樣也不能放棄對傳世經典和傳統文化的學習。讀高中的時候,我曾經粗略的讀過老子的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後來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富,慢慢的體會多了一些。無為 就是合道之為。通行本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