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留守兒童現象的若干思考

2022-05-31 10:00:06 字數 5082 閱讀 9914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朱文定金融學二班)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乙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城鄉二元體制的乙個衍生物。

本文主要以英德市大洞鎮苗花管理區的留守兒童在文化教育、心理健康、社會侵害等方面的內容作為調查和分析的重點,發現該管理區的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與父母關係緊張、生理與心理健康欠佳、容易受到社會上的各種侵害等問題。本文主要提出留守兒童問題的嚴峻性與解決該問題的重要性,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一些構想與對策,從而更新社會與家長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認識,使社會及廣大家長廣泛關注留守兒童。

關鍵詞:留守兒童:文化教育:心理健康:社會暴力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的程序加快,以及農村青壯年人口外出就業的數量不斷增加,在中國廣大的農村中產生了乙個特殊未成年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鄉,並需要其他親人照顧,年齡在十六歲以下的兒童。

即沒有能夠跟隨外出務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裡,在當地農村上學的農村流動人口的子女。 孩童時期是人的身體發育、性格養成、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缺乏父母關愛與呵護的留守兒童,由於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他們極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產生很多偏差性的問題。在苗花管理區的留守兒童群中,甚至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雖然國家在近幾年加大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力,也出台並實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與措施,加強文化與心理的教育與引導力度、保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等以改善留守兒童的現狀,但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覆蓋了整個社會,而且留守兒童的數量持續增長的趨勢。據新華網發布的全國婦聯的最新研究報告給出的最新資料指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有5800萬人。

因此,在留守兒童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無論是新出現的還是已有的,均亟待解決。

二江西省新幹縣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及教育情況

(一) 留守兒童數量多,比例大

新幹縣總人口305844萬,每年外出務工人數46683人,據調查統計,全縣134個行政村,村村都有留守兒童,全縣兒童數為46021人,其中留守兒童9664人,佔全縣兒童總數的21%,其中河西的三湖、荷浦比例最高,三湖鎮留守兒童佔當地兒童的90%,縣城附近的金川鎮僅佔4%。在這些留守兒童中,0—3歲嬰兒佔12%,3—6歲學齡前兒童佔24%,小學生佔36%,初中生佔24%,高中生佔4%。

(二) 留守兒童監護弱化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情況分為三種:一種是父親外出打工,母親留守在家佔25%;第二種是父親留守在家,母親外出打工佔18%;第三種是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佔57%。父母外出,留守兒童託付給臨時監護人,留守兒童監護以隔代監護為主,全縣9664名留守兒童中64.

4%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監護,20%由父或母其中一方照顧,5%寄養在親戚家裡,8.5%在學校住宿,2.1%自己獨立生活。

綜合起來,留守兒童監護大概有四種:一種是隔代監護,監護人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第二種監護方式是上輩監護,監護人為父親或母親一方以及伯父、伯母、叔叔、嬸嬸、姨父、姨母、姑父、姑母等親戚;第三種是同輩監護,監護人為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等,最後一種是自我監護,實際上就是監護缺失。

(三) 留守兒童生活自理能力較強,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但留守兒童生活條件較差,生活水平較低,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調查顯示,82%留守兒童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說洗衣、做飯、掃地等家務活,參加一些田裡、地里的農活,有些隔代監護的留守兒童反過來還要照顧年老體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留守兒童的生活費普遍較低,調查顯示,67.4%的留守兒童月生活費在100元以下,26%的兒童月生活費在100元至200元之間,少數孩子月生活費較高,其中每月200元至300元的佔5.

5%,每月300元以上的只佔0.6%。父母每月給孩子的零花錢59%在10元以下,22%在10元至20元之間,17%在30元至50元之間,只有2%在60元以上。

大部分孩子的生活水平還處於基本的溫飽階段,營養和健康要求都不高。

(四) 留守兒童的心理不夠健全。

87.9%的孩子非常希望或比較希望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渴望感受父母的愛撫,90%的孩子存在心理不安全感。

(五) 留守兒童的學習存在困難。

有近70%的孩子認為學習有困難,只有30%的孩子認為沒有困難。半數以上的孩子沒有家庭學習輔導,三分之一的孩子對家庭學習輔導不滿意。

(六) 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滑坡。

(七) 留守兒童道德行為不夠規範。

有些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變得膽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兒童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行為失範,脾氣變得暴躁、任性,打架鬥毆、侮罵老師和同學,甚至長輩。

(八) 留守兒童有中途輟學現象。

不能接受完9年義務教育,受教育程度不高,部分留守兒童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

三追根求源,深入調查。

導致中、高年級「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兩級分化現象的原因比較複雜,我們課題組分別在中、高年級學習較差的「留守兒童」和學習較好的「留守兒童」 群體中查詢典型個案,從他們的生活狀況、學習狀況、自身狀況等方面尋找差異,進行了詳細的對比分析。

四中、高年級學習較差「留守兒童」的學習現狀及分析。

(一) 學習熱情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

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由於這些中、高年級學習較差的「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監護不夠,使得這些孩子出現學習觀念淡薄,學習熱情明顯不如其他學生。尤其是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沒人輔導,加之作業本上不斷出現的紅色「x」,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有的「留守兒童」認為現在學習好壞無關緊要。

這不,自己的父母沒有文化,照樣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掙錢,甚至比農村的「知識分子」們賺錢還要多,這就使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現象時有發生,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二) 學習方法不科學,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對於這些中、高年級學習較差「留守兒童」而言,習慣可能比知識、能力更重要。在對中、高年級「留守兒童」調查中我們發現:他們放學回家,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三年級學生佔25.

3%,四年級學生佔19.6%,五年級學生佔13.8%,六年級學生佔9.

8%,呈明顯的下降趨勢。這些中、高年級學習較差「留守兒童」不良的習慣中,要數做作業的習慣最差:要家長督促做作業的佔65.

3%,向同學抄作業的佔16.2%,邊做作業邊聽**或邊吃東西的佔39.4%。

另外,在做作業時,經常和別人講話或做其它事的佔56.1%;還有7.5%的同學經常或有時把學習時間花在學習以外的事情上了。

(三) 厭學情緒嚴重,引發學習心理障礙。

父母離家進城後,留守兒童在學習和接受教育上處於無人看管的境地。一旦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在學校還可以向老師請教,在家只能靠自己思索,思索不出只好放棄,長此以往導致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動力,產生了厭學情緒,並且自信心嚴重受損。由於缺乏一些正確的心理疏導以及學習上的幫助,使他們面對成績不能上公升的情況後逐漸變的消沉,總感覺自己太笨,沒有自信心,由此形成了乙個惡性迴圈。

加之家庭結構、生活環境的欠缺,這些留守兒童在學習中受到較多的負面情緒影響。養成他們任性、冷漠、自卑、鬱悶、膽怯、失望、衝動、敏感、嫉妒、孤獨等不良心理。

(四) 他們和教師的關係值得深思。

調查結果中有幾點值得我們深思:(1)只有14.4%的擁有學習問題的「留守兒童」認為教師經常表揚他;(2)只有9.

9%的教師經常找這些擁有學習問題的「留守兒童」談話或者家訪。只要在學校裡成長過的人們都有同樣的體會,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對於學生的成長意味著什麼,更何況對於這些在心理上需要給予更多關注的留守兒童。在其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教師如能承擔起培養其自信心的重任,則會給他們以精神上的成長動力。

(五) 學校對他們的有效管理相對薄弱。

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和社會密切配合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教師對這些中、高年級學習較差「留守兒童」的了解不可能只憑課堂的幾節課,還需要向家長和社會了解這些「留守兒童」的表現。但是,由於這些「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師沒法向家長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有些調皮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裡又矇騙父母委託的監護人,這樣使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陷入尷尬。

五中、高年級學習較好「留守兒童」的學習現狀。

(一) 他們具有較高的學習獨立性。

調查發現:91.1%的留守兒童「每月遲到的次數在5次以下」,84.

1%的留守兒童「經常能夠自覺地按時完成作業」,63.3%的留守兒童能夠「經常看一些課外書」,93.3%的留守兒童「喜歡上學」。

由此可見,這些「留守兒童」由於父母外出,平時無法給他們以學習上的幫助,以致於他們只有培養獨立的學習能力才能適應學校的生活。這對於留守兒童的成長而言應該是有幫助的。然而從比較的差異性上來看,留守兒童存在的學習困難更多。

小學生畢竟有一種生理上的弱勢,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還並非足以很好的學習,在遇到困難時沒有父母給予適時的幫助會使其心理遭受更大的挫折。

(二) 他們具有較強的學習意志。

父母離家進城後,由於他們過早的體驗到生活的艱辛,所以他們事實上比非留守兒童更渴望學習,他們在學習和接受教育上經歷了眾多的困難,在學校還可以向老師請教,在家只能靠自己思索,但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堅強的學習意志和持之以恆的決心,讓他們經受住了重重考驗,他們的學習意志被鍛鍊的更加的堅強。

(三) 他們具有獨到的學習方法。

調查發現:由於留守兒童家庭學習輔導的缺位,致使他們,必須將學習解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課堂學習中。他們能長期堅持每天有計畫、有目標地安排學習,不懂的問題找老師、同伴幫助,在學校完成。

自己能解決的題目可以到家來做。這大大提高了他們課堂學習的效率,培養了獨到的學習方法。

(四) 他們倍受老師和同伴的親睞。

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因他們的學習成績在班集體中名列前茅,老師將他們定為班集體中學習的典型、榜樣,同學們都願意與他們交朋友。所以,這些「留守兒童」在班級中都擔任著學習委員、班長等重要的角色,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羨慕。

這也填補了由於他們的家庭結構的不完整而帶來的一些缺陷。

(五) 在他們的成長中,「同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調查發現:65.1%的留守兒童「在學校裡有很多朋友」;77.

4%的留守兒童「在遇到困難時,很多朋友會幫助他」;79.1%的留守兒童「在同學遇到困難時願意找他幫忙」;除父母以外,他們認為和同學在一起最開心。

從年齡特徵上來講,小學階段的兒童在情感發展方面有非常強烈的需求,「同輩群體」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對處於這個年齡段的留守兒童而言也是如此。然而由於父母長期在外,孩子的感情溝通更多的寄託在其他人身上,同學則成為留守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在他們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

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為隱性,不容易發覺,但影響深遠。

關於「神童」現象的思考

作者 王俊傑 兒童大世界 教學研究 2017年第03期又到一年高考季,每到這個時候,上都會出現有關 高考神童 的報道。據悉今年廣東有一12歲女孩參加高考,成績620分,少女神童讓無數學渣汗顏。歷年來都不乏此類神童出現,不得不讓人直呼,到底是什麼樣的智商?其實所謂的神童只是偶然現象,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問題簡單思考

最後,再來關注下兒童性格的以及內心的健康 由於留守兒童父母不在其身旁,缺少關愛,容易導致其在性格心理等方面形成不良的習慣,甚至導致心理畸形。而這些情況有事嚴重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問題,所以,怎樣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是留守兒童問題當中非常重要 的。個人認為,留守兒童的產生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

關於教學設計的若干思考

設計以促成有效學習為目標的課堂,關鍵是要從以教材為中心轉到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對學生的發展機制有全面的認識。二 設計教學要符合學生的實際 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方式,是讓學習者有可能從今人實際需要與可能展開學習活動。岡此,學生的學習基礎 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從這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