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消費心理調查

2022-05-30 08:51:04 字數 3655 閱讀 5118

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上小學時已開始有獨立消費行為,到了中學時代,他們一般每月都有一筆固定的消費資金(零用錢),有了經常性的獨立購買活動,並且對家庭消費也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調查和分析中學生群體的消費心理狀態,對企業營銷活動有一定參考意義。

最近我們抽樣選擇鄭州市七中、五十一中、二十四中和省實驗中學的四個班級為調查樣本,發放問卷230份,收回有效問卷219份。其中初中135份,高中84份;男生128份,女生91份。學生家長的職業和收入呈均勻分布,符合正態分佈。

本文依據此次調查結果,做下述分析。

一、直接購買行為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鄭州市中學生每月零用錢在50元以下的佔66%,50—100元的佔22%,100元以上的佔12%。高中生的零用錢顯然高於初中生:初中生每月零用錢低於50元的有79%,50-100元的佔16%,100元以上不足5%;而高中生每月零用錢50元以下的佔45%,50—100元的有32%,100元以上佔23%。

考慮到中學生的絕對人數,這個群體的消費能力不容低估。

中學生個人零用錢的多少除受家庭收入制約外,與其本人的消費觀念也有顯著關聯性。在被問及「你對乙個學生經常購買商品做何評價」時,有31%的學生認為是「正常消費」,有24%的學生認為「無可非議」,有36%的認為「不夠節儉」,還有9%的認為是「奢侈浪費」。

中學生的消費活動相對集中,其經常性獨立消費主要有:購買飲食品(58%,佔被調查人數的比例,下同),文具(55%),書籍(51%),報刊雜誌(38%),**磁帶、影視光碟(25%),娛樂(21%),體育用品(15%)等。

高中生與初中生的需求結構有明顯差異。與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把零用錢用於購買報刊雜誌的人數多12%,用於「娛樂」的多9%;而用於購買文具的人數少15個百分點,用於購買體育用品的少11個百分點。在被調查的高中女生中,竟無一人購買體育用品。

男生與女生相比,需求結構也有一些明顯差異。把零用錢用於「體育用品」的男生比女生多19%,用於「娛樂」的多18%,用於購買報刊雜誌的多11%。女生只是用於購買書籍的人數比男生多8%。

總體上說,男生的消費願望顯然強於女生。

二、間接購買行為分析

所謂間接購買行為是指中學生需一定程度上借助家長完成的購買活動。單價較高的商品,如衣物、自行車、隨身聽等,一般需家長出面完成購買過程,但在這種消費行為中,中學生所起的作用往往也是主導性的。

自行車是城市中學生主要交通工具,被調查的學生中有98%的人擁有自己的自行車。有64%的學生的自行車由家長購買(或指定),這又分三種情況:10%的人完全沒有提出意見的機會;42%的人可與家長共同協商;另有12%的人「指定品牌」讓家長購買。

還有34%的學生在家長的參與下,自己完成最終購買。

57%的被調查者的衣物由家長完成購買:沒有任何挑選權利的學生佔6%;與家長共同協商的有39%;「指定品牌」讓家長購買的佔12%。還有41%的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實施購買過程。

由以上分析可知,6o%左右的中學生在購買單價較高的、與已有關的商品時起主導作用,他們在家庭中有較高的消費地位和較強的獨立性。關於另乙個問題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當被問及「購買某種商品的原因」是「自己喜愛」、「受同學影響」還是「受父母影響」時,有85%的人回答是由於「自己喜愛」,只有不到5%的人認為是「受父母影響」。

可見,父母做為中學生消費「守門人」的作用被削弱了,有關廣告應以中學生本人為主要訴求物件,並以此選擇**、確立訴求點。

中學生的這種獨立性的形成主要受三個因素的影響:其一,獨生子女的地位決定其消費願望能得到更充分的滿足;其二,目前一般家庭的經濟狀況比以前有極大改善,父母大多不願自己的子女「受屈」;其三,現代家庭觀念轉變,家長更尊重子女的意願,鼓勵子女發展自立能力。

調查表明,男生比女生有更強的獨立性,而在這方面初中生與高中生差別不大;父母職業和家庭經濟收入與中學生消費活動中的獨立性關係密切,一般而言,工人家庭的子女在家中的消費地位相對較低。

三、購買動機分析

調查表明,中學生中求實購買動機最為普遍,37%的被調查者有較強的求實動機,這些中學生購物時注重商品的質量和效用,理性傾向明顯。比較而言,初中生求實動機略強於高中生,而女生則弱於男生。

求名購買動機強烈的學生約佔24%,這些學生更渴望通過消費行為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個性,更注重所購商品的社會聲譽和象徵意義。比較而言,高中生求名動機增強,這應該是自我意識發展和獨立願望增強所致;男生比女生有更強的求名動機,在初中、高中都如此。

求美購買動機佔主導地位的被調查者有22%。相比而言,看重商品「美觀別緻」屬性的女生遠多於男生。高中、初中的男生都只佔16%,沒有因年齡產生的差異;而在女生中,有25%的初中生有較強的求美動機,略高於同年齡段的男生,高中女生這個比例則達到38%。

這表明女性的購買活動中情感性因素隨年齡而增長,把商品對人體的美化、對環境的裝飾、對精神生活的陶冶等作用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上,追求商品美感帶來的心理享受。

另有20%左右的學生求廉購買動機強烈。這種購買動機與學生的家庭收入是呈正相關。男生和女生具有求廉動機的比例總體來說相差無幾,但有趣的是,初中階段具有求廉動機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到高中階段卻正好相反,女生中求廉動機強烈的人數遠多於男生。

可能的解釋是,隨著年齡增長,女生更能體會家長的艱辛,而男生則比較不願抑制自己的消費慾望。

有些出乎調查者意料之外的是,中學生消費群的求新動機不強烈。被調查的學生中只有不到9%的人有較強的求新動機。初中生追求「新潮時興」的人數明顯比高中生多。

這可能與學業壓力和生活環境有關。

四、名牌意識

調查表明,在實際購買行為中,熱衷於追求名牌的中學生並不很多。在被問及「購物時是否挑選名牌」時,有23%的學生做了肯定的回答。這個比例不算低,但這個資料並不表明另外77%的學生拒絕名牌。

調查結果顯示,關注名牌的中學生遠高於23%的比例。對名牌「十分關注」的學生有15%,「一般關注」的有47%,「不太關注」的佔24%,「不關注」的佔13%。

中學生對日常消費品的識別度很高。被問及「能否識別服裝名牌」時,8%的被調查者選擇「完全可以」,45%的人選擇「基本可以」,33%的人選擇「能識別最著名品牌」,而選擇「不能識別」的人只有15%。被問及「能否識別飲食品名牌」時,13%的被調查者選擇「完全可以」,53%選擇「基本可以」,而「不能識別」的人有13%。

這表明50%以上的學生對名牌很敏感,並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餘,通過有限的資訊接收渠道,形成了較強的品牌識別能力。

眾多中學生的名牌意識沒有轉化為購買行為,原因大概有這樣一些方面。

首先是受購買力制約。調查顯示,有63%的學生認為自己「買不起名牌」。調查中發現一些特例,如某學生父母雙雙下崗,竟還逼使父母為自己購買名牌皮裝。

但一般而言,中學生的名牌消費慾望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了。一旦這一消費群體成長起來,有了獨立的消費能力,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求名動機會普遍而強烈。

其次是消費觀念影響。中學與社會有一定程度的隔離,中學生的生活環境相對單純、封閉,而正統教育又不鼓勵名牌消費傾向,使部分學生對名牌消費產生消極態度。就服裝而言,中學生的名牌識別力很強(如前所述),但被問及「穿著名牌服裝的心理感受」時,有41%的被調查者的心理反應是積極的:

24%的人認為「(名牌)能保持和改善自我形象」,17%的人認為「能帶來心理滿足」;另有59%的學生反應消極:41%的人認為「(穿著名牌)沒什麼意思」,18%的人認為「是追求浮華的表現」。有趣的是,女生持消極態度的人明顯高於男生,而高中生明顯比初中生持更積極的態度。

中學生的這種消費觀念更典型地體現在對化妝品的態度上。被調查的中學生中極少有人購買化妝品,而自認為對化妝品品牌熟悉的只有3位女生,僅佔被調查女生的3%。這種情況對有關商家意味著什麼呢?

第三,受商品特點的影響。對於服裝、自行車這樣社會清晰度高的商品,中學生追求名牌的消費傾向較明顯;而對於文具之類社會清晰度低的商品來說,中學生追求名牌的消費傾向就不強烈。

幼兒玩具消費心理調查總結

1102201227宋洋工設1102 摘要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長的希望。他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智力發展日益受到重視。兒童認知事物的方式主要包括視覺 觸覺 聽覺 嗅覺 味覺等幾種方式,其中視覺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也是兒童感知事物的最直接方式。而幼兒啟智玩具作為開發幼兒期孩子各方面潛能的一種重要產品,在日漸...

消費心理店面調查報告

題目 消費心理學店面調查報告 姓名 章雲 班級 連鎖122 學號 12334228 得分 目錄一 調查目的3 二 調查範圍3 三 調查內容3 一 店面基本資訊3 二 店面特點3 三 銷售特點3 四 顧客群特點4 四 市場狀況4 五 總結及建議4 一 悠然之家對消費心理的運用4 二 對消費心理的忽視之...

中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

中學生的日常消費狀況的調查 課題組長 韓錚指導教師 劉勤 課題組成員 李陽,冉茂月,李穎,夏依單,李順英 一 研究的緣起 每天放學時,學校門口的一些雜貨店就熱鬧起來了,店門攤前擠滿了各個年級的學生。這樣的現象引起了我們的關注。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家長們對自己子女的零用錢也比較多。那麼,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