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訊科技 課程教學規範

2022-05-26 12:00:05 字數 3152 閱讀 7481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1.基本資訊

2.課程性質

《農業資訊科技》課程的性質是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程,是農業科學與現代資訊技術相結合的一門新興交叉性學科,主要介紹現代資訊科技在農業領域應用的技術與理論。該課程針對農業資訊科技領域的職業崗位任職要求,急需農業類資訊採集人員和農業資訊資料庫維護人員。本課程主要以五個典型農業資訊採集專案為載體,圍繞當前農業資訊採集中的基本概念、規範,農業資訊資料庫的設計、建立、檢索、維護等內容,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3.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培養學生農業資訊採集與處理的重要環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達到以下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能夠識別農業資訊採集與處理過程中各種工具和耗材,掌握農業資訊採集與處理過程中的軟體工具的基本組成。

素質目標:能夠運用相關資料採集工具與裝置對農業資訊進行收集與整理工作。

能力目標:了解農業資訊資料庫設計原則,掌握農業資訊資料庫的設計步驟,能用相關軟體進行農業資訊資料的提取規則設計,字段設計,表設計等。處理能力:

掌握農業資訊的處理技術,對農業資訊資料庫進行備份與恢復、分離與附加、簡單查詢與複雜查詢等。

通過對學生以上能力的培養,使其能成為一名具有相應職業素質,能熟練完

成農業資訊採集與處理的專業人才,結合軟體技術專業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最終培養學生成為一名能夠建設農業資訊資料庫,管理農業資訊資料庫,能開發一定難度農業資訊軟體應用程式的農業資訊資料庫工程師。

4.課程內容

4.1設計思路

依據企業和農村農業資訊管理的實際需求,以適合高職學生就業崗位的工作任務為載體,構建基於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的專案化課程內容體系結構,培養學生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滿足企業和農村發展的需求。以企業和農村農業資訊管理的實際應用為載體組織課程教學,通過設定多個專案及子任務逐步培養學生的農業資訊管理技能。課程內容的選取力求符合行業企業發展需要,適應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

通過對企業農業資訊科技管理相關職業崗位的知識、技能、素質要求進行分析,得出對於本課程一般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1)掌握農業資訊採集技術;

(2)掌握農業資料庫系統配置與管理;

(3)了解農業遙感監測的原理與應用;

(4)掌握地理資訊系統配置與管理;

(5)掌握農業專家系統的原理及部分模組開發;

(6)掌握農業資訊服務**建設與資訊發布;

通過以上分析,從企業農業資訊管理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出發,對於適合高職學生從事的農業資訊管理主要工作任務指向是:農業資訊科技管理員。《農業資訊科技》是資訊與計算機系軟體技術專業(農業資訊科技方向)的一門專業主幹課程,由此確定本課程的職業崗位指向為農業資訊科技人員,從而確定該課程專案化所基於的工作過程是:

1. 企業農業資訊管理資料採集

2. 企業農業資訊管理資料處理

3. 企業農業資訊管理資料分析

4. 企業農業資訊管理資料功能測試

4.2 教學內容

《農業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資訊科技與農業相結合課程,其實踐性較強。必須以實際工作任務作為知識技能的載體,將知識技能融於實際的工作任務中。通過對實際工作任務由簡單到複雜的設計,從而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幾個典型工作任務,將「教、學、做」融於一體,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專案內容組織與安排一覽表

4.3 實踐環節

根據教學內容,明確課程實踐環節的內容和目標。實踐環節的內容要以實訓專案為單元進行設計,並要包含綜合實訓專案;教學上要做到理實結合、同步進行,融「教、學、做」一體;實訓教學目標指通過該項目的實訓,學生能夠理解相關知識、掌握相關技術、技能的程度。

5教學資源利用

使用教材:《農業資訊科技及應用》,主編:王興旺

該教材的編寫思路是先讓學生實踐,從實踐中領悟、總結理論,然後再學習必要的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使學生在迴圈的教學過程中,職業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內容上強調面向職業、任務引領、專案驅動、注重例項、培養能力;風格上文字精練、圖表豐富、脈絡清晰、版式明快。

該教材比較注重實踐教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實訓和實驗內容,比較適合高職類學生的學習使用,教材的內容也有一定難度,學生必須下相當的工夫才能夠掌握。教材的內容基本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比較適合本門課程的學習。

其它資源:參考書

地理資訊系統導論實驗指導清華大學出版社

農業資訊科技與資訊系統開發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農業專家系統管理及應用系統開發人民郵電出版社

網路資源

程式設計園地

程式設計無限

中國資料庫

6.教學實施

6.1實踐教學條件

校內實踐條件要求:依據課程內容教學設計,實驗實訓室(實訓基地)需要有相當數量的電子計算機、感測器、資料採集系統、資料分析與處理軟體等。

校外實踐條件要求:依據工學交替的安排,校外實訓基地需要有相應的農產品生產和培育環境以及相應的資料採集裝置。

6.2教學組織

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專案都是通過農業企業和農村實際應用而來,對其設計成對應專案任務,教學過程與專案工作過程相適應,由情境化的專案任務驅動整個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完成專案任務為目標,通過專案分解和提煉,完成專案中各個任務,實現知識和技能目標。通過對專案分析、設計與實現的過程講解,使學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教、學、做」一體,將抽象的知識實物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元的教學方法,以職業能力培養導向為宗旨,將「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的思想落實到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中。遵循「學為主體,導為主線,提高學生學習自主能力,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並重」的原則,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在教學中除了基本教學方法外,還要有針對性地採用以下先進的職教方法:

情景教學法、角色體驗法、討論式教學法、技能競賽等。通過設計開發合適的教學專案和多種輔助手段有效設計「教、學、做、評」為一體的情境教學方法,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完成工作任務的學習

6.3考核評價方式

課程操作實踐性強,鑑於平時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以平時課堂表現,課堂完成實際專案以及課程內實訓專案,共五個專案作為課程形成性考核方式進行,通過對五個專案所佔分數比例分為:3:2:

1:2:2比例進行。

課程考核評價主要體現在專案任務完成過程中,而期末檢測評價教學效果則採用樣本抽查法,即隨機抽取20%到30%學生(不同型別,包括過程中評價較差,考核未能過關的學生)進行面試提問重點知識和技能,以及重新操作核心技能方法來完成。這樣可以保證是學生自主完成的專案。

6.4其他說明

《農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規範

本課程的地位與作用 農業資訊科技是以農業科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以農業生產活動資訊為物件,以資訊科技為支撐,進行農業資訊採集 處理 分析 儲存 傳輸等具有明確時空尺度和定位含義的農業資訊管理與決策,以揭示和把握農業生產活動資訊的變化規律。其主要包括以農業遙感 地理資訊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為核心的空間資訊...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帶高一與高二共17個班級的資訊科技,開學已乙個月,在這裡也對自己的教學做乙個反思與總結。高一 加強自主,鼓勵創新 高一的學生對於資訊科技課充滿著興趣,我希望保留並且持續這份興趣,於是在教學設計上加強學生的自主操作,鼓勵他們創新。例如,在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這節課中,我給學生留的課堂任...

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教學反思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為小學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著深遠的意義。資訊科技課與其它小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