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理論與我國大學生就業研究

2022-05-20 20:45:57 字數 4379 閱讀 8541

在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的今天,大學畢業生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嚴峻的就業壓力,在精英教育時期並不突出的就業期望與就業現實之間的差距問題,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程序,正變得越來越不容忽視。形成這一衝突的主要原因是,畢業生的就業期望並沒有隨著高等教育和就業形勢的轉變而調整,仍舊保持著精英教育時代的思路。這就導致了畢業生自身的就業期望與社會人才需求之間的錯位,繼而導致畢業生對就業現實的不滿。

大學生就業的問題與其它群體就業問題一樣,既具有就業問題的一般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學生在面臨就業問題時,不僅僅是解決個人的就業問題,同時也是解決其家庭的人力資本投資回報問題。對於家庭而言,子女的教育是改善家庭的僅僅狀況和提高家庭的社會地位的重要途徑之一。

因此,教育投資或者說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問題就成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最近幾年每年幾十萬的大學畢業生剛畢業就失業的狀況會給他們的家庭和整個社會帶來很大的衝擊和壓力。因此,通過分析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分析大學生就業中的普遍性現象,並試圖從人力資本理論的角度解釋這些現象,最後提出一些淺薄的改進措施和意見。

1.基本概念

1.1 人力資本理論

人力資本是與物力資本相對應的概念,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首先給予闡釋而獲得特定含義的一種資本概念。按照舒爾茨的觀點,人力資本是指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生產增長的主要因素。

它是具有經濟價值的一種資本。從個體角度定義,人力資本指存在於人體之中,後天獲得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質量因素之和;從群體的角度定義,人力資本是指存在於乙個國家或地區人口群體中,後天獲得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質量因素的總和。人力資本理論認為,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的核心。

其一,教育投資是一種生產性投資。其二,提高人口質量的關鍵是教育投資。因為各國人口的先天因素和潛在能力基本上是均衡的,或者說是相近似的,但是後天得到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卻是有差別的。

各國各地區人口質量與素質之所以不完全相同,其根本原因就是各國的教育投資水平不同,社會成員平均受教育程度不同。其三,教育投資比物力投資更有利,會帶來更多的利益。教育投資收益率高於物力投資的收益率,因此,資本積累的重點應從物力資本轉移到人力資本,要追加教育投資總量。

目前,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人力資本對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國家一直採取科教興國的政策,重視並鼓勵教育投入的原因。

1.2 就業期望

就業期望是個體對某種職業的渴求和嚮往。即個體希望從事某項職業的態度和傾向,是職業選擇的動機。就業期望的形成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萌芽階段,形成於未成年時期。隨著成長經歷、受教育程度、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即人力資本的不斷積累,就業期望也會不斷變化;第二,確定階段,形成於青年時期。隨著接受高等教育的內容及層次的確定和完成,就業期望逐漸明確和確定,對畢業生的擇業行為起決定性作用;第三,成熟或轉型階段,出現在中年時期。

在從事某種職業的過程中,就業期望或與現實和諧而將原職業繼續下去,或產生新的職業預期,是職業流動和變動的根源,在現代社會中,乙個人一生從事一種職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在人的整個職業生涯中,職業的更換已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事情。

2.人力資本對畢業生就業期望的影響

2.1人力資本積累程度對畢業生就業地域期望的影響

首先,由於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相當的差距,因此,同等勞動強度的工作在沿海地區的工資待遇要比中西部地區好得多,同時,由於經濟增長速度快,對人才需求旺盛,有大量的工作崗位供畢業生選擇,也為畢業生提供了發揮自己才幹的場所,因此畢業生傾向於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其次,在畢業生所處的特殊時期,人力資本投資到了需要回報的階段,而人力資本投資成本的多少,人力資本積累程度的高低,決定了畢業生在就業回報要求上的差別。來自貧困地區的畢業生,希望通過受教育程度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經濟條件較好的畢業生又將更優越的環境作為自己的就業期望之一。

同時,用人單位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人力資本理論對畢業生進行篩選,由於準確**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和潛力需要很大的成本並且很難做到,因此用人單位只能根據畢業生的受教育水平和層次來衡量其能力和潛力,雖然受教育程度只是反映人力資本的乙個組成部分,投資者對正規教育培訓所進行的投資也只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乙個組成部分,但對高校應屆畢業生來說,這部分投資所形成的人力資本就是他們這一時期人力資本的全部,並以學歷的形成表現出來,這時,受教育水平就成為人力資本的最有效標識。由於人力資本與其所擁有者的不可分離性,同時,由於畢業生是國家根據需要培養的高層次人才,在他的人力資本積累過程中,使用了只有少數人才能使用的裝置和資源,因此,越高程度的人力資本積累意味著他擁有越特殊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越高的不可替代性。在就業市場上,具有比競爭對手更能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需求的能力,即具有更強的就業競爭力。

所以,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高學歷的畢業生總還是能通過人力資本的篩選作用,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而經濟發達地區接受高學歷畢業生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人力資本積累程度越高的畢業生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就業的機會越多,實際就業比例也越高。

2.2人力資本對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期望的影響

就業是個體謀生的手段,是人力資本得到使用的過程。人力資本積累的內容不同,所賴以使用的職業也不同。職業不僅是實現自我價值和表現個人能力的重要載體,更是得到物質利益和得到成就感的場所;不僅是人力資本得以有效使用的媒介,還是個人社會地位的具體體現。

職業以就業單位的形式出現在畢業生面前,不同性質的就業單位對個體人力資本積累的內容和程度的要求不同,為個體所提供的物質待遇和附帶的精神報酬也不同。對畢業生來說,人力資本積累程度越高,投資成本就越大,相應地,對投資回報的期望也越高。對人力資本內在價值回報的期望表現在:

希望就業單位能使自己發揮才能,能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學以致用;對人力資本外在價值回報的期望表現在:希望就業單位職業穩定、收入高,單位所在地域條件好,社會地位高等方面。目前,不論畢業生人力資本積累的內容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累程度越高,對就業單位性質的期望就越趨於一致。

近些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有增無減、學歷迅速攀公升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從表一可以看出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接收本科生的比例比專科生高得多。事實上,如果兩者的就業期望相同,則這些單位首先選擇的是本科生,這是人力資本理論的篩選作用使然。

表1 2023年不同性質單位接收本科生和專科生的比例%

2.3 人力資本對畢業生就業起薪期望的影響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們就業工資的差別是由受教育的差別所引起的,除了先天能力差別所引起的收入差別外,大多數收入的差別是對人的投資成本不同的結果。畢業生通常根據自身人力資本投資成本的多少和人力資本積累程度的高低來評估自身人力資本價值的高低,從而確定自己的就業起薪預期。也正是由於畢業生考慮了自身的人力資本,才出現了目前越來越多的選擇性失業現象,並且學歷越高的畢業生越容易出現選擇性失業。

一方面他們對現有的就業起薪不滿意,認為無法與自身的人力資本相匹配,另一方面他們對自身的人力資本價值有相當的自信心,寧可等待,也不願意低就去做自己不滿意的工作。

3.對策及建議

眾所周知,大學畢業生的高人力資本存量得益於**、社會、家庭、個人的長期人力資本投資,勞動力市場過程的任何波動都會引致人力資本投資的損失。更為嚴重的是,長期失業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如果大學生長期未能成功的找到工作而成為長期失業者,其結果是不僅過去的人力資本投資沒有產生任何效益,而且由於人力資本的自然損耗也將降低未來的投資收益;再者,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有的人力資本存量在將來甚至不再有任何用處,新的追加投資會更大,但收效卻可能會更小(隨著年齡的增大與脫離工作時間的加長,學習能力下降),最終他們可能會成為邊緣群體,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通過上文對中國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的分析之後, 可以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首先,大學畢業生也要轉變就業觀念。我國現在大學畢業生的供給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加,遠大於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業環境變緊在所難免。如果大學畢業生仍固守傳統觀念,對物質待遇和工作環境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無異於自己把工作選擇空間變小了。

因此,應適當降低工作搜尋中所持的可接受工資水平,減少搜尋時間。

其次,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使國民享有普遍的人力資本公升值機會的同時,調整人力資本投資結構。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強化「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教育結構要適應產業結構的變化。同時教育資源的配置要向中西部不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

這是今後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培養這些弱勢地區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力量的關鍵。教育資源的配置不應該「一刀切」, 要與各地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最後,要加快產業結構公升級,提公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今後要把研發目標放到國際市場的競爭上,進一步適應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把引進人才與改善現有人才的知識結構相結合,使之能夠更好地符合經濟結構公升級的要求,逐步改變傳統企業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獲利方式。

4.結語

綜上所述,畢業生受教育層次越高,人力資本積累程度越高,就越希望所從事的職業能與自身的價值相匹配,並與自身的需要相適應。從體現就業期望內在價值的自身發展,到體現就業期望外在價值的單位性質、工作待遇等都有較高的期望。事實證明,社會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人力資本理論對畢業生進行篩選,畢業生也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人力資本理論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尋找自己理想的工作和職業。

讓畢業生對工作滿意,使其人力資本得到合理利用,就業期望得到實現,是社會、學校、畢業生共同追求的目標。

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述評

摘要 主要回顧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後的大學生就業政策的發展與變遷,對這段時期的大學生就業政策進行了評述,為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議。關鍵詞 大學畢業生 就業政策 述評 已有的研究都將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的變遷分為三個階段,即計畫經濟下的統包統分時期 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 供需...

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

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很大,他們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東部沿海 大中城市由於經濟發達,就業容量大,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 主戰場 很多畢業生面臨著一些就業困難,而廣大基層,特別是西部地區 艱苦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以及廣大農村卻存在人才匱乏的狀況。這一現象應引起我們的重...

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及對策分析

摘要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畢業生總數今年已經達到338 萬,2006 年將突破400 萬,一直備受社會各方關注和重視的大學生就業工作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緊張。分析當前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既有機遇,也有挑戰。目前,大學生就業出現了結構性困難,本文著重分析了相關形勢,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關鍵詞 大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