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研究法的基本知識與研究操作

2022-05-19 01:37:04 字數 4937 閱讀 6925

一、行動研究法的概念

(一)行動研究法的涵義

行動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由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進行自我反思、自主**,以求解決實際問題、獲得實際成效的研究方法。

(二)行動研究法的特點

行動研究既是一種方法技術,也是一種目前普及性的科研理念、研究型別。行動研究法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行動——「做」。行動研究也可稱「做的研究」。概括地說,行動研究是為行動而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由行動者研究。

2、研究目的:不在於建構理論,而是針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中研究、探索、改進教育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3、研究程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公升。

行動研究是乙個螺旋式上公升深化的發展過程,研究步驟應包括四個環節:「計畫——行動——考察——反思(修正)」。

(1)計畫是以大量事實和調查資料為前提,形成研究者對問題的認識,然後綜合有關理論和方法,作出研究計畫。

制定計畫必須注意三點:一是基於解決問題的需要和設想。根據需要提出課題,認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什麼問題;根據設想掌握有助於解決問題的知識、理論、方法、技術和各種條件。

其前提是需要發現事實和調查研究。二是設計制定總體計畫和每乙個具體行動步驟的計畫方案。三是計畫應具有靈活性、開放性。

研究者在計畫時必須充分考慮已知的制約因素、矛盾和條件,隨著對問題認識的逐步深入,可以修正或補充計畫。

(2)行動是按照目的和計畫開展的研究活動。

行動研究者在計畫方案的框架內,對行動目的、行動內容、行動方法、行動步驟經過自主思考、融會貫通、**理解後按計畫採取的實際研究步驟。行動研究時必須隨時關注實際情況變化,根據變化及時調整研究方向或研究方式;必須隨時觀察、衡量和評價行動效果,確保行動的針對性、有效性。以保證課題取得成果。

(3)考察是對行動的過程、結果、背景以及行動研究規律的觀察和考證。

考察的形式:可以是行動研究者本人對自身行動的記錄觀察;也可以是他人多視角地、全面深刻地觀察。可以正確認識行動過程。

考察的目的:在於及時發現行動中存在的問題,為反思、修正並確定下一步行動提供參考依據。

(4)反思是對研究行動整理、描述、驗證後,進行分析、評價、判斷的思維過程。即對行動研究中的各種現象加以歸納整理;對研究過程和結果加以描述、驗證;對行動與成效的規律性歸因作出分析、評價、論證。

經過反思,必須做出最終判斷:下一輪的計畫和行動是否需要修正、修正什麼、怎麼修正等。為新一輪研究奠定基礎。

二、行動法研究方案的撰寫格式

課題研究方案在課題研究中有著指導、引導作用,是課題研究的構想與設計,是實施的依據、綱要。所以,課題研究方案結構形式是否嚴密、完整,方案設計是否有水平、高質量,直接關係到選題是否科學、可信,陳述是否準確、完備,也關係到課題研究能否順利開展並取得成果。因此,研究方案的撰寫是課題研究操作控制的首要步驟,也是課題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但是,通過多年來的課題方案分析,發現有些研究方案的結構形式存在著專案不全、歸類不准、專案間交叉及專案定義或表述欠科學等基本的格式上的規範問題。

關於行動研究法方案正文的結構形式,是在綜合諸多方案、慎重考慮內在聯絡後,歸納為九個方面:

1、課題的提出(為什麼)

2、課題的界定(是什麼)

3、研究目標(做成什麼)

4、研究內容(哪方面做)

5、研究規劃步驟(怎麼做)

6、研究條件(能否做)

7、研究驗證(做的程度)

8、預期成果(做的成效)

9、研究組織(由誰來做)

需要強調說明兩點:

一是課題的標題不能納入格式序列。因為標題是居於課題統領地位、涵蓋囊括研究方案的,且是源於標題下的正文內容而形成的寫作格式,所以,標題不能與上述九個方面並列而納入格式序列。

二是參考文獻不能納入格式序列。因為格式序列所體現的內容是相互銜接、並列遞進、緊密聯絡、不可或缺的,而參考文獻是輔助性的,與格式內容的關係是間接的,所以,參考文獻可作為附錄單列於方案或報告後。

三、行動法研究報告的撰寫格式

研究報告是課題研究整個過程的縮影及全方位匯報,是課題研究理論與實踐的概括和總結,集中反映著研究的選題和目標、過程和方法、結果和結論以及研究成果。研究報告是課題研究的結晶,是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研究報告寫的好壞、質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課題研究的水平,關係到課題研究是否成功,能否順利結題,能否取得高層次研究成果。

所以,研究人員必須重視並且一定要高質量地寫好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正文的撰寫有以下基本格式:

1、課題的提出(為什麼)

2、課題的界定(是什麼)

3、研究目標(做成什麼)

4、研究內容(哪方面做)

5、研究實施(怎麼做)

6、研究條件(能否做)

7、研究驗證(做的程度)

8、研究論證(行動規律、因果分析)

9、研究成果(做的成效)

10、研究組織(由誰來做)

研究報告撰寫格式的逐項分析,以及每一步的涵義、寫作範圍、寫作要求、注意事項表述如下:

1、課題的提出(為什麼)

課題的提出是指確定、提出並研究此課題的緣由、背景。主要應該寫課題的研究背景、理論依據、實踐依據、研究意義、實用價值。課題的提出應簡潔、準確、概括性強,寫出理論高度及價值高度。

讓人明白「為什麼」提出此課題、研究此課題。

2、課題的界定(是什麼)

課題的界定是指課題核心概念的內涵定義和研究範圍的外延限定。主要應該寫課題的名詞解釋、主要觀點、創新意義、操作範圍。課題的界定必須準確、縝密、無歧義。

課題的界定要注意三點:

(1)要準確界定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課題的核心詞、關鍵詞、生僻詞、容易產生歧義的詞,必須界定清楚,讓人明白「是什麼」。

例一:《電教多**優化情感閱讀教學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緣文想象能力》

電教情感閱讀——是指對那些情感型課文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運用電教**的情境性、視聽語言的感染性、動作表情的豐富性等因素誘發學生情動參與,融入教學內容之中閱讀學習,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此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增強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

想象能力——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產生新表象等心理過程的思想意識和個性品質水平。想象是一種形象性、創造性思維活動。包括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兩個層級,又具體分為準確性、生動性、多向性、深刻性、客觀性、具體性、獨創性等七項指標。

緣文想象能力——是緣於課文的場景、人物、詞句、情節描寫空白點及文章中心而有意識地進行延續性、擴充套件性、創造性想象的思維能力。

例二:《構建資訊科技環境下的創新性學習策略研究》

學習策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有意識地自主調控學習環節的過程,是認知策略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體現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學習方法或技巧。

創新性學習策略——是指學生在創新性思維支配下,自覺地對學習活動進行計畫、評價、調控,以追求富有新意和高效率學習結果的方法和技能。

例三:《網路環境下的序列作文教學研究》

序列作文教學——是指內容主題逐步深化、寫作技巧步步提高的程式性、遞進式排列的作文教學訓練體系。能促使作文知識、作文智慧型和作文技巧形成三維一體的概括化、階梯化、系統化的作文教學模式。

網路環境下的序列作文教學——是指利用多**網路的超時空特點,讓學生動手搜尋、仔細觀察網路中作文素材庫所呈現的各種事物,在頭腦中形成既具體生動,又全面完整的印象,為習作奠定素材基礎及思維基礎。然後,從內容和技巧兩個方面進行程式性、遞進式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同時,充分利用多**網路環境讓學生及時發布作品,老師及時指導,師生互動評議、修改。

經過反覆多次的師生互饋,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2)課題研究的非核心概念,不必界定。

例一:《資訊科技環境下中學語文情境教學研究》

資訊科技環境——是指計算機多**和網路構建的輔助學習環境。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意義的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激發學習的情感,有效的訓練感覺,培養直覺,發展創新,達到說教不能達到的教育效果。

協作學習——是指通過小組討論或兩人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共享知識成果的學習方式。此方式意味著知識不是直接傳遞給學生的,而是在理解概念和應用技能的過程中,通過學生之間主動的對話、交流而形成的。

多元智慧型——多元智慧型理論認為人擁有多種智慧型,將多元智慧型應用於語文教學,應做到三個方面:創設多元智慧型環境: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各種智慧型組合的專題學習;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發展學生多元智慧型。

例二:《資訊科技與小學語文**性學習的優化整合》

**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總目標的第5條和第10條明確提出:要求學生能主動進行**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學科整合——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指導思想,在原有分科和學科知識分領域教學的基礎上,力求與相關學科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強化、相互促進,最大限度地提公升整體的教學效益,發揮最大的育人功能。

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優化整合——資訊科技教育與傳統語文學科教育相比較,語文學科是主導,資訊科技是必要的補充。在語文學科的知識傳授過程中,適當地運用現代教育**和資訊科技手段,把一些呆板的、無法言表的內容予以跨時空地形象再現,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為直觀,**並茂,聲像畢備,形象生動,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又能提高學習興趣、啟動聯想思維,增強動手動腦能力。教師由傳授向指導轉化,同時也把教師從繁瑣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把課堂由大間教室向空間拓展。

概念界定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例一的「協作學習」、「多元智慧型」不是本課題的核心概念。

問題二:例二的概念界定,不是課題核心詞。「資訊科技與小學語文**性學習的優化整合」才是核心詞,必須整體界定,不能分成「學科整合」、「 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優化整合」來界定;「**性學習」可以單獨界定。

問題三:概念界定要高度凝練、精確、易懂。不能畫蛇添足,否則易產生歧義。如,「**性學習」定義的第二句就無必要。

例三:關於「資訊科技範疇」的概念界定

河南省「十二五」教育資訊科技研究課題,都是基於資訊科技基礎的課題,都與資訊科技相關。但是,課題不是研究資訊科技本身的,不是課題的核心概念,也不是獨立概念,所以,「資訊科技」不能也無必要作為核心詞來定義、界定。需要界定的是,課題研究中資訊科技與研究內容的合成詞。

如:「運用資訊科技」——運用哪幾種技術、如何運用、達成效果。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與行動研究法

一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與行動研究法,輔以調查研究法等方法。在高中心理輔導活動課中心理教師的角色定位 方面,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和調查法 等 在高中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設定規劃規劃 上和在高中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課堂設計模式 上以及高中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實施策略方面,主要採取文獻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二 研究...

作業一 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識

2 因果性實驗法探求的是事物之間或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整個實驗的理論框架和操作程式是按如何驗證因果關係而設計的。例如,研究數學講授法和自學輔導法與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有什麼關係,就是要探求兩種方法的特點 適用範圍 條件與發展學生數學能力有什麼關係。3 教育性教育實驗是教育性的實驗研究活動。教育實驗不同於...

作業一 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識

一 名詞解釋 30 1.教育研究 6 科學研究的組成部分,是人們有目的 有計畫 有系統的採用嚴格而科學的方法,認識教育現象,發現教育問題,探索教育規律,以推動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發展教育理論的創造性認識實踐活動。2.定量研究 6 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設並確定具有因果關係的各種變數,然後使用某些經過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