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標準

2022-05-09 04:42:05 字數 5050 閱讀 6474

課程名稱:機械設計基礎

課程**:0410049

適用專業:機電類所有專業

1前言1) 本課程在相關專業中的定位

本課程主要針對我係機電專業業的學生開設,是機電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機電專業的公共技術平台課程。機電專業的學生將來主要從事生產工藝設計、製造、高技能操作、小型產品開發、設計、製造、生產及裝置執行管理、裝置維護和維修等工作,這類工作需要學生具有基本的工程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初步設計能力。

2)本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

(1)突出學生主體,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

《機械設計基礎》面向機抵電類專業全體學生,注重機械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及工程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啟發、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機械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增強他們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以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和擴充套件視野為基本目標。

本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培養。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活躍思維、展現個性和拓寬視野的過程。

(2) 尊重個體差異,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學習,啟發學生對設定狀況積極思考、分析,鼓勵多元思維方式並將其表達出來,尊重個體差異。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

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注重檢測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

建立以過程培養促進個體發展,以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教學過程的雙向促進機制,以激發興趣、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提高素質為基本理念。

(3)整合課程資源,改進教學方式,拓展學習渠道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提醒學生留意觀察並思考生產和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鼓勵其結合生產實際和生活中的各種案例提出問題或假設,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分析、推理,使學生自主歸納、總結,以便增強學生對機械設計基礎理論的理解;通過課堂講解與討論、案例分析、綜合實訓及生產實習等促進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和運用,以培養其實際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不斷改進教學方式,通過多**、網路、音像等組織學生學習鮮活的材料,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採用互動式教學使學生得到模擬訓練,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本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本課程標準在設計上本著懂理論,重應用的總體思路,突出體現職業教育的技能型、應用性特色,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技能,力求達到理論夠用,技能過硬的目的。

鑑於本課程的服務面向與定位,本課程標準在設計過程中,本著寬基礎、多方向的設計思路,通觀考慮機械類和機電類各專業方向對機械設計基礎知識的需求特點,以能力本位的培養目標、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和行動導向的教學過程為指導思想,圍繞技術應用能力培養這一高職教育的核心目標,結合課程本身的特點,明確本課程是按工作過程為主線設計的專案課程(或學習領域課程)來構築課程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通過專案引領和任務驅動,並配以案例分析進行教學。

課程按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專案,並對按預設能力目標設計的教學專案針對學習目標、工作任務、能力要求、教學內容、活動設計和建議學時等方面制定了參考標準。

課程內容的學習,注重學生實際應用技能,主要發展學生認知、歸納分析、遷移的能力。

認知主要表現在:對本課程理論知識框架熟悉,準確理解機械設計的物件、過程、基本原理。

歸納分析主要表現在:通過明確的任務導向及案例分析,能歸納機械設計基礎的原理、原則和方法的應用特點和策略,能分析機械設計基礎在生產實踐中運用的具體場合與情形,。

遷移主要表現在:能將所學機械設計基礎的理論、方法等遷移到新的具體案例中使用,能夠將乙個案例中的知識和方案、策略進行歸納、總結。

本標準對不同目標採用明確且不同的行為動詞描述,從而更好地體現了本標準在執行中的參考價值和實現教學目標的要求。

課程標準中的目標主要是按結果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來描述的。結果性目標主要用於對"知識與技能"目標領域的刻畫,而體驗性目標則主要用於反映「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職業道德與素質」等目標領域的要求。無論是結果性目標,還是體驗性目標,都盡可能地以便於理解、便於操作和評估的行為動詞來刻畫。

結果性目標 :

知識了解--說出、辨認、列舉、複述、選出、識別等。

理解--解釋、說明、歸納、概述、推斷。區別、提供、**、檢索、整理等。

應用--設計、質疑、撰寫、解決、檢驗、計畫、總結、推廣、證明等。

技能 模仿--模擬、重複、再現、例證、類推、擴充套件等。

獨立操作--能夠、運用、使用、掌握、制定、解決、繪製、安裝、操作等。

遷移--聯絡、轉換、靈活運用、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等。

體驗性目標 :

經歷(感受)--參與、討論、尋找、交流、分享、訪問、觀察等。

反映(認同)--認可、接受、遵守、欣賞、關注、拒絕、擯棄等。

領悟(內化)--形成、具有、樹立、熱愛、堅持、保持、追求等。

2課程目標

1)課程總目標

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知道機械設計基礎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夠運用機械設計基礎的基本理論、思維方式結合具體情況進行機械設計實踐,使學生達到理論聯絡實際、活學活用的基本目標,提高其實際應用技能,並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通過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分析強化學生的工程素養、職業道德意識,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工程思想,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

2)具體目標(課程預設能力目標的闡述)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了解機械設計基礎的基本理論、規範、標準與方法;準確理解機械設計基礎的研究物件和特點;掌握機械設計基礎的幾個基本概念及具體內容;並能熟練運用機械設計的基本規範和標準與方法對具體案例物件進行分析診斷; 學會與人溝通,能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團隊精神,在知識與技能兩方面的目標保證都實現的同時,側重於對學生在機械設計能力方面的培養。

●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用規定符號繪製平面運動機構和簡單機械裝置的方法;

●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機械零件和結構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

●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生產實際,會進行材料的選擇,國家標準的應用、構件的強度校核、截面尺寸設計及計算機構或機械零件的最大許可載荷;

●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觀察機械工作過程和手腦並用解析機械的完整過程;

● 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具有將思維形象轉化為工程語言的能力;

●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在學習、生活和工作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

●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提出命題後,能運用圖書館資料、電子閱覽物及網路等資訊手段快捷地進行資訊搜尋,並能擬定符合要求的工作程序規劃

●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繼承設計、模仿設計;

● 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進行獨立的創新設計;

● 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對多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主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採用案例教學,啟發學生善於觀察、自主思考、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使學生在觀察、思維、推理與判斷、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明顯的提高,對機械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夠利用所學原理與方法舉一反三,正確、靈活運用,體現注重實際應用技能的培養目標。

● 通過學習經歷觀察機械工作過程和手腦並用解析機械的完整過程,初步具有將思維形象轉化為工程語言的能力。

● 培養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將機械設計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生產活動的意識,樂於參與觀察、實訓、製作、調研等科學實踐活動;

● 通過學習學會收集、分析、整理參考資料的技能;

● 通過學習能夠設計一般工作計畫,初步具有對方案可行性分析的能力,提出切實可行的總體方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角色扮演教學、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等方法。注重基礎應用性,從理論的傳授過渡到方法的學習。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機械設計的基本思維方式及設計方法,在每一章甚至於每一次課上都有相應的案例,與生產實際和生活結合緊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案例分析。

也注重理論新穎性,使本課程具有觀念新、易學習的特點。還注重趣味性,密切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寓教於樂,通過與課程內容緊密配合的課堂活動(遊戲、討論、案例分析等),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意識、開放意識、訓練意識、互動意識、交流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獲得應有的收穫。

● 通過學習養成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學習的習慣,能保持對生活中機械裝置的好奇,領略參與創造活動的美妙,對機械有親近、**甚至熱衷的情感;

● 通過學習培養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對機械工程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生產活動與日常生活中的機械工程問題,樂於**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機械工作原理,有將機械設計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生產活動的意識,樂於參與觀察、實訓、製作、調研等科學實踐活動。

(4)職業道德與素質養成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案例的設計思路的對比剖析與課程教學中的團隊活動實踐讓學生領悟並認識到敬業耐勞、恪守信用、講究效率、尊重規則、團隊協作、崇尚卓越等職業道德與素質在個人職業發展和事業成功中的重要性,使學生能樹立起自我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注重日常職業素質養成的意識。

● 通過學習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與他人交流的願望,認識到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 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 通過學習養成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具有較強的忍耐力,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機械設計問題時的喜悅;

● 通過學習養成及時完成階段性工作任務的習慣,言必信,行必果,信用意識,敬業意識、效率意識不斷增強。

3 內容描述

1) 課程總體內容描述

機械設計基礎是機電工程科學的技術基礎之一,該學科所涉及的知識與技能不但為從事與機械工程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所必備,而且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創新實踐活動有極大的幫助。機械工程中的創新活動與機械設計密切相關。機械設計基礎是研究機械的工作狀態、工作原理、機械構成原理、機械零件功用和機械零件結構及工作可靠度的工程技術科學。

機械設計基礎由實踐和理論兩部分組成。機械設計基礎實踐是人們掌握機械設計知識,形成工程技術能力的重要環節,是進行機械工程實踐的基本技術能力。機械設計基礎理論則是人們對機械與機械設計最基本、最普遍規律的認識與概括。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標準

本課程是機械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工程計算與簡單機械零部件的設計,並初步具有分析 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為後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具有機械設計的初步能力和為專業學習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通過本課程各知識模組的學習和能力專案的訓練,使學生在課程單...

機械設計與製造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標準 新 毛鵬梟

四川電子機械職業技術學院 機械設計基礎 課程標準 機械設計與製造 機械設計基礎 課程標準 課程名稱 機械設計基礎 課程性質 專業基礎課 學分 4 計畫學時 64 適用專業 機械設計與製造 一 制定依據 機械設計基礎 是3年制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

《機械基礎》課程標準

一 基本資訊 課程名稱 機械基礎 總學時 95 適用物件 機械加工專業中專二年級學生 開課學期 第三學期至第四學期 二 編寫說明 一 課程的性質 本課程是機械加工專業的專業必修課,讓學生聯絡實踐進行理論學習,讓學生掌握機械基礎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機械分析能力,為這些專業的學生學習後續專業課程提供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