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市場結構性失衡背景下如何加強高職學生的培養

2022-05-07 10:15:06 字數 2572 閱讀 4989

【摘要】高職學生是社會重要人才資源,加強高職學生培養,必須從專業培養、綜合素質提公升、思想教育、就業渠道等多方面入手,確保其順利就業。

【關鍵詞】就業市場;結構性失衡;高職大學生

一、就業市場現狀

近年來,就業市場結構性失衡問題日益凸顯,一方面,高校擴招使得大學生人數激增,就業難問題日益凸顯。另一方面,企業「用工荒」持續上演,超過六成的企業基層工人招聘難。高職學生是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就業關係到個人、學校、家庭的發展,社會安定,是擺在高校工作者面前的工作重點。

二、就業市場結構性失衡體現的方面

就業難是乙個結構性問題,不能單純從數量上解讀,而是特定領域、時間、行業、地點的就業難。

1.就業地域結構性失衡

對高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資料顯示:62.5%的學生希望去省會沿海城市工作,只有不到7%的學生選擇去西部等艱苦地方工作。

就業地域偏好導致了人才扎堆北上廣,而急需人才的西部、邊遠地區卻人才難求。

2.就業技能結構性失衡

基層員工招工難集中體現在技術工人崗位,尤其是高階技師、工程師極度缺乏,而高職學生的技能難以達到企業對技能的需求。

3.就業行業結構性失衡

調查顯示65%的高職學生傾向於去國家企事業單位、國企上班,只有不到8%的學生願意去私企上班。然而96.9%的用人需求在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比重僅佔0.8%。

4.就業時間結構性失衡,入學熱門變成就業冷門

熱門專業由於報考人數縱多,很多大學爭相開設,幾年之後變成了工作冷門專業。

三、結構性失衡產生的原因

1.產業結構原因

中國是乙個製造業大國,在全球產業鏈中處於低端,產品附加值低,企業招人傾向於人力成本較低的普工。但劉易斯拐點的到來,我國的青年勞動力數量急劇減少,據測算,至2023年我國青年勞動力數量將減少近半。然而,高校持續擴招導致大學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大學生對工資、福利、待遇要求相對較高,與企業處於產業鏈低端追求低人力成本不符。

2.教育結構性失衡

以陸學藝為代表的學者以職業為基礎將社會分為十大階層,其中本科生、研究生入職階層主要為第四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第五層(辦事人員階層),佔就業人數的11.8%。而高職生入職主要階層為第七層(商業服務人員基層)、第八階層(產業工人階層),佔就業人數32.

9%。高職生就業崗位是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崗位的2.79倍,然而以2023年為例,高職畢業生人數(381萬)為普通本科畢業生人數(318)的1.

2倍。這種失衡將導致部分本科生因就業階層下移爭搶高職生的崗位,衝擊高職學生就業。

3.學校原因

許多高職院校為了自身發展,盲目擴招。專業設定不合理,培養的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不能滿足企業需求。此外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導致學生因定位不准,高不成低不就,頻繁跳槽,成為「跳蚤族」。

4.觀念問題

(1)擇校觀念誤區。高中畢業生擇校缺乏正確自我認知,目標一致瞄準本科院校,不少家長甚至認為高職畢業後就是去當工人,比不上白領的地位、收入、社會認可度。因此,寧可頭破血流擠本科大門,也不讓子女去高職院校就讀。

(2)擇業觀念誤區。許多高職大學生畢業時不知道自己的特長與興趣,盲目遊走於招聘會現場,找工作挑三揀四,非大城市不去、非大公司不去、把工資待遇看成衡量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

(3)擇業心態問題。存在盲目樂觀或悲觀情緒,應聘時信心、面試技巧不足,一旦受到挫折就垂頭喪氣、心灰意冷,面試成功率低。

四、加強對高職學生培養的方法

1.暢通公升學路徑,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高職院校應加強與本科院校合作,搭建職普互通、高低銜接的教育體系。通過吸引優質生源,提公升畢業生的質量,獲得良好的企業認可度,進而獲得良好口碑帶來更多就業崗位,這樣可以增強高職學校吸引力。

2.加強高職學生專業素質培養

高職學生的專業素質往往體現在動手能力上,這要求在培養過程中,密切聯絡企業,加強專業課程設定改革,關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視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

3.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職業院校學生畢業後初始入職崗位通常處於較低層級,但一段時間後就可能層級變動。綜合素質在層級流動中有起重要作用,學校要通過加強求職技巧培訓、開展第二課堂、正確引導學生實踐活動等,提公升擇業競爭力,職場競爭力。

4.加強思想引導,培養正確擇業觀

(1)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根據學生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能力水平進行職業測評,幫助其確定就業意向,理性擇業。

(2)加強就業心理輔導,構建完善情感,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幫助其客觀正確的認識自己、社會、失敗。

(3)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通過社會調查、勤工儉學、義務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勞動觀念、勞動技能教育,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

5.建立暢通的就業渠道

高校就業部門加強與勞動人事部門聯絡,暢通多方面就業渠道。通過構築學校與用人單位聯絡的橋梁,邀請用人單位到學校舉辦大型供需見面會和專場招聘會,與企業合作辦學開展訂單班等形式,增進用人單位與學生的了解,促進更好就業。

參考文獻:

[1]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十大階層分析.《學習與實踐》.2023年03期

[2]胥青.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3]李健.學生選擇高等職業教育問題研究

[4]張連緒.轉變觀念是解決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中國高教研究.2004.04

作者簡介:

張婧,女,(1986~),籍貫湖南,學歷碩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

結構性基礎」加「市場化要素

二 市場資源 作為一家非上市企業,漢能的市場操作儘管不那麼足夠的 透明 但其拓展脈絡依然明顯帶有 合作 的色彩。從二三線地區滲透 合作,逐步擴充套件,漢能的市場開發,一直就沒有離開過地方 的身影。眾所周知,受成本 技術條件限制,光伏產業從誕生的一天起,就打上 政策扶植 的烙印。市場的獲得 政策的支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的時代背景及內涵研究

作者 康丕菊彭志遠 商場現代化 2017年第19期 摘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巨集觀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其將巨集觀經濟管理的主要任務定位在改善供給,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方法是深化改革,其理論依據不是西方的 供給學派 而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鍵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常...

關於招工難與就業難結構性矛盾的調查與對策分析

的調查與對策分析 一 企業 招工難 勞動者 求職難 現狀 近兩年來,我們通過企業招工實踐,特別針對企業用工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了解到,眾多用工企業普遍反映,現在企業招工越來越難,召開專場招聘洽談會,往往是招工單位提供的就業崗位比求職者還多。招聘的崗位包括車 銑 刨 磨 鉗 焊 水暖 電等技術工人,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