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堂 根植於生活

2022-05-06 16:51:02 字數 4966 閱讀 4454

[摘要]文章主要從理論到實踐闡述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習慣、如何培養這些習慣,以及由此帶來的作文教學的收穫、

[關鍵詞]習慣培養;本色作文導寫

一、熱愛生活,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兒童作文同樣離不開生活。世界對於兒童來說,是乙個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通過觀察,生活中那些鮮明生動的形象就像一幅幅圖畫,會永久地保留在兒童的記憶裡,成為他們日後寫作素材的寶庫;學生沒有靜下心去觀察身邊的真生活,在寫作時就不會意識到要抒寫自己的真性情,在文章中就不能表達出真自我。

其實,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分外精彩:

「有一天放學後,我又回到我的東海龍宮。我來三位大將的房間,看到它們每人都趴在一處角落的椅子上,蠢蠢欲動,我猜想這三位想逃出東海龍宮,可是,在我龍王眼下,就是天涯海角都會被我揪回來。」——學生習作《螃蟹》

「剝了殼的板栗像乙個小貝殼,外面穿著一件棕褐色的皮大衣,載著一頂土色的小圓帽,尖尖的下巴,毛茸茸的。」——學生習作《採板栗》

即使是同一樣的事物,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觀察點:

「假山下有一條小溪,小溪裡有很多快活的小蝌蚪,就像一滴滴墨水在水中游來游去。」——學生習作《我們的學校(1)》

「一進學校,就看到誠、勤、博、雅、淨五棟大樓,像五個孿生巨人站校園裡,他們都穿著藍、白、黃相間的衣裳。上課時,我們在他們的肚子裡認真地學習,下課了,大家都從巨人的肚子裡跑出來玩耍。」——學生習作《我們的學校(2)》

「在細小的樹幹上的頂端,葉子下面,十來處地方各長出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上都頂著一朵小黃花,每一簇花都那樣熱熱鬧鬧地開著……」——學生習作《桂花(1)》

「桂花的花像乙個精緻的小酒杯,也像乙個小小的十字架,金燦燦的。我仔細地瞅著桂花,發現桂花的花心像一粒被切成了好幾瓣的芝麻,躺在四朵金燦燦的花瓣的正**,猶如乙個小男孩甜甜地睡在金色的小床上。」——學生習作《桂花(2)》

而且,孩子們嘗到了觀察的甜頭,樂此不疲。在教師未做要求的情況下,不少學生仍然堅持寫觀察日記。伴隨著學生留心觀察習慣的養成,本班學生的習作逐漸變得生動具體起來。

其實,人教版教材中很多內容,都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如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教學中,教師亦可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觀察,從人物的神態、語文、動作、容貌、衣著的不同角度去描寫人物,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描寫,表現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如六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導讀中就指出:

「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獨特的感受。」諸如此類,不一一贅述。

二、博覽群書,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人的記憶特點有怎樣的特點呢?所謂「老年之記,如沙上之刻;青年之記,如木上之刻;少年之記,如石上之刻。」小學語文講究積累之道,厚積才能薄發,博觀才能約取。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要提高寫作水平,必須擴大閱讀量,古人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不無道理的。

《語文課程標準》設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的目標,其目的就是要加厚加寬學生的人文底蘊。從第三學段起,學生開始進入閱讀的高峰期,到第四學段,學生的閱讀總量更需要成倍增長。以課外閱讀總量為例,第一學段「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第四學段則增至「不少於260萬字」,並要求「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以「部」為量詞的著作,通常指長篇**。其字數多在三五十萬字到一百多萬字之間。 「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意味著每年增加100-15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

在本色作文導寫的實驗中,筆者越來越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閱讀和寫作應該是比翼齊飛的關係、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量,筆者班級中實施了「分享閱讀」策略。即學生自願把自己喜愛的課外讀物奉獻出來,成立班級讀書角。

在選擇書籍的時候,並不一定是作文書或是文學名著,只要書籍內容健康,就都可以進入班級的書櫃。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種型別的讀物。」 「各種型別的讀物」即意味著範圍廣,包括報紙、雜誌、科技書籍、歷史書籍、地埋書籍……《語文課程標準》的這一要求表明,學生不僅要學會閱讀常見文學樣式,而且要學習閱讀包括新聞、廣告、知識性讀物,科技類讀物等不同體裁的文章。

三、日積月累,養成勤於練筆的習慣

週同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語文教師》一文中表述,假如他是語文教師,只讓學生做兩件事:一是大量地課外閱讀;另一件是養成學生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俗話說:

「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同理,學生也是在大量的習作實踐中學會習作。乙個很少在公開場合發言的教師,即便是在教研組內進行簡短的評課也面紅耳赤;乙個一學期才寫八篇作文的學生,遇到寫作文,便如臨大敵。

「三天不讀口生,三天不練手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反之,天天上台發言的領導、專家總是能在台上談笑風生、娓娓道來;而天天練筆的作者自然就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了。

勤於練筆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勤於摘抄,積累習作素材,形成收集寫作材料的習慣;二是勤於寫作的習慣,即及時將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隨手記下來,久而久之,養成寫日記或隨筆的習慣。學生在作文時,經常會抱怨我沒有什麼可寫的。

由於學生年齡小,生活中經歷的人和事,他們不太往心裡去,往往成為過眼煙雲,所以,寫作素材需要自己用筆記錄下來,而日記就是收集素材的最好手段。

當然,對於學生的日記,教師要注意處理大膽放手與有效指導的關係,不要對學生有太多強制性的要求,允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是,對寫作的基本功又要高要求:書寫要工整;句子要寫通順,不寫錯別字。

有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在日記中運用當天在閱讀中蒐集到的好詞好句,在學以致用中,有效提高學生譴詞造句的能力;有時候,可以結合當天閱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隨文練筆;有時候,可以根據當天日記的題材,對文章的修辭、布局謀篇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

四、大膽表達,養成勇於發言的習慣

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人們大都比較重視「寫」的訓練,而不同程度地忽視了「說」的訓練。其實, 「南述到作」是小學生習作的規律之一。 「嘴巴子」和「筆桿子」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

出口成章的學生往往寫起文章來也是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因此,教師必須有意識鼓勵學生勇於發言,養成他們敢於表達、暢所欲言的好習慣。

教師應通過持續地培養學生「說」的興趣,逐步提高他們的說話技巧,要求他們說話注意準確、流利、有感情,引導他們從寫發言提綱到積極發言,從課前即興演講到課後寫演講稿,從講故事到編故事,從課內外討論到撰寫小**,從而使「說」、 「寫」互相促進,同步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自身語言的規範和美感,在言傳身教為學生營造健康的語言學習環境。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做到正確、完整,適時引導學生把話說具體,或者說出有個性的語言。

現在,不同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注意了把「口語交際」與「寫作」聯絡在一起編寫:但是,不少語文重視寫作指導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口語交際」的指導:其實,學生「口語交際」的過程,就是「口頭習作」的過程,教師可以在此環節充分指導,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寫發言提綱、然後同桌互說、小組交流,還可以由小組推薦學生在全班發言如果每位學生的發言能做到有主題、有條理、有詳略、有內容、有新意,那麼接下來的寫作將會「水到渠成」。

五、精益求精,養成修改習作的習慣

「文章不厭百回改。」但是,對於一線的語文教師來說,批改作文無疑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從眉批到尾批,從字詞句到文章的謀篇布局、主題詳略,乙個班五六十位學生的作文,教師要花亡一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批改工作。

而且,教師的修改能否為學生接受和消化,能否真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還屬未知—葉聖陶先生指出: 「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呢?假如著重培養學生白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導,該怎麼做由學生自己去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

養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

《語文課程標準》高度重視作文修改,明確提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到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交流見解:」

教師要怎樣有計畫、有步驟地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要求學生哪怕寫一句話、乙個便條,寫完後都要瀆一瀆,有不妥之處當即修改。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選材到遣詞造句到布局謀篇,一點一滴學習怎樣修改,漸漸養成成文後必瀆、必改的習慣,交給老師的習作,不是草草寫完就了事的,而是改過的,是自己已經覺得不需要再改的。

培養學生白改作文的能力、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掌握寫作技巧,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學生自改作文的形式是相對於過去作文教學中教師閉門批改的傳統形式而言的,學生自改作文的形式包括學生自己獨立修改、學生之間相互評改以及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改和相互評改,學生能自改作文,養成良好的修改習慣,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本色作文導寫」課改實驗中,我們**出中高年級的本色作文的評改實施體系: (1) 自我欣賞與評價。此環節主要是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自評,從三個方面展開:

選材之囚、得意之處、困惑之處;(2)同窗視點。此環節是同桌之間對習作的互評,從五個方面展開:字詞句基本功、層次與過渡、主題與詳略、創新點、建議等級; (3)小組評議。

此環節是合作小組之間的評價。先由小組長組織大家閱讀本組同學的習作,然後組員均發表自己的評價意見,由一名學生代表(一般是書寫工整、語文組織能力較強者)將大家共同的意見謄寫在評改紙上。此輪評價較前兩輪沒劃分那麼細,即從優點、不足、建議等級三方面來評價; (4)全班開放評價。

此環節是作文稿紙張貼於班級「本色作文開放評改牆」後,全班同學均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習作上進行評價和修改,

通過本色作文評價體系的實施,學生習作的錯別字大大減少、句子通順了,大大降低了教師評價的工作量。而且,在評價過程中,提高了學生閱讀鑑賞的能力!由於學生的作品都要在班級作文開放評價牆上展出,無形中督促學生盡力寫好每一篇習作,並不斷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

六、提高效率,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語文教學是個系統工程,而閱讀教學往往占用了教學時間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學生課外閱讀與寫作的時間從何而來呢?孫雙金老師在第七屆青年教師閱讀競賽的點評中指出:

「白話文的教學,學生絕大部分內容能讀懂。理解的起點要放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甚至是百分之九十五……看看我們現在文章中,那麼簡單的課文,我們老師都要問過來,問過去,嚼過來,嚼過去。所有,我們的孩子在課堂e產生了審美疲勞。

」「消化食物是胃的本能,那麼閱讀理解也是大腦的本能。」既然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通過自我閱讀解決,教師何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呢?所以,學生課前自學則顯得非常重要。

教師可對學生前一天的自學提出明確的要求,如:可以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詞、把課文瀆到正確流利、完成練習冊上的幾道習題、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第二天的課堂教學,則主要針對學生有疑之處進行**性閱讀,教在學生有疑之處,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小學作文課堂中踐行生活化教學

作者 孫雯 新作文 小學作文創新教育 2013年第12期一 前言 隨著 語文課程標準 的實施,要求教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摒除傳統作文教學模式,踐行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模式主要是在小學作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教學情境中完成寫作任務。這種教學模式,不僅...

優秀作文課餘生活的作文

當我生氣的時候,我便會畫畫。並不是像平常那樣一筆一筆仔仔細細地畫,而是隨便找一張白紙在上面亂塗亂畫,有時候畫乙個人,有時候畫一棵樹,只要是我想到什麼就畫上去什麼。一張紙,通常會被我畫得黑乎乎一一片,而我,也把內心的不滿所宣洩在了紙上,迎來了乙個好心情。正是看書 聽 畫畫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也使我原本...

構建幸福作文課堂的探索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重點,而學生寫作水平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但作文教學效率低,學生作文水平低,尤其是在作文評價環節更加是教師 一言堂 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此,本文針對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力求探索出一條構建幸福作文課堂的新路子。一 幸福與幸福課堂 1.幸福的內涵 幸福是什麼,這是乙個人言人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