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

2022-05-06 01:15:02 字數 3743 閱讀 9064

作者:劉萍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23年第06期

[摘要]高職院校貧困大學生是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中的乙個相對弱勢的群體,較其他大學生而言,這個群體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較高。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貧困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並結合學生工作的實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作者簡介]劉萍(1962- ),女,遼寧營口人,營口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遼寧營口 115000)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0)09-0089-02

近年來,隨著我國職業教育規模的擴大和高職院校學生總量的快速增長,貧困大學生的數量有較大增加,高職院校貧困大學生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貧困大學生承受著三大壓力,即經濟壓力、學習壓力和精神壓力,承擔著巨大壓力的他們,心理負載會更加沉重,這嚴重地影響了他們學業的順利完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幫助貧困大學生走出困境,擺脫心理困擾,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高職院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自卑心理。自卑是人的一種自我意識,是一種消極的不良心理體驗,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膽怯、退縮,甚至心灰意冷的心理體驗。

在貧困大學生中,有自卑感的學生很多,很多同學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從自卑感開始的。貧困大學生由於經濟拮据,生活時常陷入窘迫的處境,每天都要盤算和控制自己在生活與學習方面的開支。而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可以隨心所欲,沒有一點這方面的壓力,這種巨大的反差帶來的心理不平衡使貧困大學生或深或淺地形成了自卑心理。

貧困大學生往往自慚形穢,不願與老師和同學談家庭經濟狀況,自怨自艾,鬱鬱寡歡,不願在公共場合露面,很多人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如果貧困生的自卑感不能及時克服以至成為習慣,就會導致其性格上的重大缺陷。

2.自我封閉心理。自我封閉心理是指個人有意地、努力地將自己與外界社會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會交往活動,除了必要的、沒有辦法的活動外,大部分時間把自己封閉起來。

有些學生把自己當做特殊人群看待,總覺得自己矮人一頭,總是在心靈深處為自己設定乙個不可逾越的屏障,有意無意地與同學保持一定距離,甚至疏遠同學和朋友,更沒有勇氣與老師交往,逐漸地他們變得沉默、寡言、冷淡、孤僻。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內心既渴望與人平等交往,又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這種心理使他們封閉膽怯、拘謹孤僻、獨來獨往、離群索居。

3.焦慮心理。焦慮是由一些原因而產生的內心不安與恐懼的心理。

貧困大學生家庭負擔重,思想壓力大,精神常處於一種焦慮狀態。他們有的為缺少學費而焦慮,每到新學期開學收學費的時候,他們很早就要費盡心思與父母研究學費一事,或者是想申請緩交學費、或者是要到親屬那藉學費、或者是想通過貸款來完成學業,不論是什麼方式,對他們來說都是乙個巨大的心理負擔。他們有的為生活費而焦慮,每個月僅有的一點生活費,他們要算計著生活,不能像生活條件好的學生那樣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不敢放心大膽地去生活,不敢多花一分錢。

他們的這種情況與現在商品經濟社會的社會環境,與學生中越來越追求高消費的情況形成巨大反差,這些精神壓力使學生產生焦慮心理。

二、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經濟因素。經濟困難是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或城鎮下崗職工家庭,家中常為供其上學而節衣縮食。

他們的學習費用、生活費用、學費的壓力,多方面因素交織在一起。同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大學生也經常在一起吃吃喝喝、唱唱跳跳,有的時候還要你來我往,囊中羞澀的他們無法敞開心扉與同學們交流,由此產生很多心理問題。

2.教育因素。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於偏僻的農村,教育方面的城鄉差別,特別是農村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境的落後,以及家庭教養理念及教育方式的限制,使很多農村的貧困大學生整體素質較差,這些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的、完善的發展。

同時,大學校園的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他們無法快速融入大學的集體生活中去,常有自慚形穢之感。

3.主觀因素。有一些貧困大學生不能正確分析自身貧困的原因,有的把貧困原因歸結為自身的命運問題,有的歸結為社會的不公,有的歸結為上級政策的欠缺,由於學生對自己貧困的認識有某些偏差,所以,許多同學有一種不平衡的心態,往往形成憤世嫉俗的心理特點。

4.校園環境因素。貧困大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之前,無論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與周圍人群的生活狀況相比都不會有太大的反差,但在入學後,這種反差會變得明顯起來,這與高職院校校園環境有密切關係。

當今社會拜金主義風氣日盛,在校園中有明顯的表現,很多學生喜歡相互攀比。貧困大學生很難在這些活動中找到心理平衡點,極易導致心理上的失衡。

5.就業因素。貧困大學生長時間的心理壓力使他們的心理相對來說比較脆弱,特別是在職業的選擇上,心理難以承受用人單位的拒絕,有的甚至選擇了輕生。

在職業規劃問題上,有的學生求成心切,出現就業期望與現實不一致的現象,帶給他們很多困擾。

三、促進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對策

1.增加勤工助學機會,緩解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壓力。作為高職教育收費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配套措施,勤工助學有助於貧困大學生獲得一定經濟收入、緩解經濟困難,幫助他們自立自強。

實踐證明,勤工助學是關心和服務貧困家庭學生的有效途徑,對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構建和諧校園都具有重要作用。勤工助學活動可以有校內的和校外的活動。學校內部可以為貧困大學生設立不同的崗位,力爭用比較短的時間,使盡可能多的貧困大學生能夠擁有「助學、助研、助管」崗位。

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吸納學生參加校內實驗室、校辦產業、校內食堂、校內服務的有關工作,使學生的勤工助學與專業學習相結合。另外,學校還可以與社會有關方面合作,共同推進建立大學生勤工助學基地。比如說營銷、調研、家教等,為切實保證校外勤工助學崗位的落實,學校應明確指定專人承擔拓展校外勤工助學資源的工作,指導學生會成立學生勤工助學協會等組織,鼓勵他們對外聯絡、自我服務。

2.加強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鼓勵貧困大學生自尊自強。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這一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特別是對貧困大學生的教育,要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遠離心理危機。

學校要對學生進行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教育,教育他們正確看待地位、權力、金錢,珍惜自己擁有的大學生活,對自己的父母和社會有感恩心理,學會在逆境和挫折面前勇於拼搏、勇於開拓、勇於創造、勇於奮鬥。學校也可以樹立自強不息的貧困大學生楷模,用榜樣的力量教育每乙個貧困大學生,使他們相信自己、相信社會。

3.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有利於貧困大學生成長的校園環境。優良的校園環境對貧困大學生的成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校園內要提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文化氛圍。

可以通過「我的月支出」的統計,「我的消費理念」的討論,「我父母的辛苦」的述說等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理念,對於那些勤儉節約、刻苦學習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援。同時,可以根據貧困大學生的情況,開展適合他們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他們交友、減壓、提高能力和素質創設良好的條件,最大限度地減輕心理負擔。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輔導和諮詢活動,塑造貧困學生健康人格。高職院校要重視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為貧困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把對貧困大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途徑來認識,使貧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貧困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促進貧困大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同時,學校的學生工作者和輔導員要做好輔導、諮詢工作,開展談心活動,及時了解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困難,盡全力為他們排憂解難;要提高每一名學生的認知水平,使貧困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正確看待貧困,學會採取理智的方法解決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學習一些心理問題自我防禦、疏通的方式方法,學會心理調適。

[參考文獻]

[1]張俊文.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與教育對策**[j].遼寧師專學報,2007(3).

[2]龍曉東.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3]何興傑,王洪輝.論貧困大學生的焦慮情緒[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高職院校貧困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

作者 殷俊 現代商貿工業 2018年第12期 摘要 針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凸顯的心理問題,通過對貧困學生的問卷調查 訪談 座談會的結果進行了分析,總結出貧困學生的具體心理問題所在。並根據具體問題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包括因為物質條件的落後產生的自卑心理,由於安全感的缺失而導致的自我封閉等,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

摘要 大學生中的貧困生比例較高,經濟上的貧困容易引發心理貧困。引發貧困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因素包括個體成長環境 家庭背景 社會環境等。應幫助貧困大學生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為貧困生的健康成長開闢一條綠色通道。關鍵詞 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大學生心理問題是乙個熱點話題。...

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分析

作者 張舟 管理觀察 2011年第22期 摘要 當前隨著社會的進步,精神文明的高速發展,當代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心理狀況也在不斷變化,筆者從事多年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本文從政治思想 價值取向 道德取向和就業四個方面對現代高職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做簡單的分析。關鍵詞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 一 政治思想比較穩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