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對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的思考

2022-05-03 22:00:03 字數 3774 閱讀 7635

【原文出處】財務與會計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號】200001

【分類號】f101

【分類名】財務與會計

【影印期號】200006

【 標題】對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的思考

【 作者】郭宗文

【 正文】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會計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對傳統會計理論及相關體系也提出了挑戰。本文主要**知識經濟對會計提出了哪些挑戰以及如何應對挑戰,即會計創新問題。

一、會計環境的新變化

知識經濟的興起使世界產業結構從物質型經濟轉向知識和資訊型經濟,通訊和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已經導致大量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服務的湧現;生產過程、產品銷售過程、售後服務過程越來越知識化、智慧型化、數位化;生產規模從大批量生產轉向個性化小批量生產;生產形式從擴大再生產轉向創新型再生產;電子商務有望成為**方式的新寵;企業組織結構由金字塔式垂直管理轉向網路式水平管理。社會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必然對教育、文化、法律、政治等方面產生影響,進而形成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外部環境。

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會計,在會計思想、會計目標、會計管理體制、會計技術方法、會計政策規範等方面,都必須擺脫舊的工業經濟環境,重新構建符合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的會計模式。

二、知識經濟環境下會計面臨的挑戰

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知識經濟對會計的挑戰:

首先,對會計目標、確認、計量及控制體系的挑戰

這是由知識經濟的無形化所引起的。知識經濟的無形化既表現為投入資產的無形化,也表現為知識產品和企業資產的無形化。首先是對會計確認的挑戰。

例如,作為無形資產主體產品的人力資產,在現行會計系統中沒有將其確認為資產,但在知識經濟形態中由於人力資產構成資產的主體,如果不將它確認為資產,不僅不能如實反映各經濟主體的規模,還會對企業收益的分配造成障礙。而如果將它確認為資產,其屬性如何定義、相應的會計權益類要素如何設定、資產發生變動如何記錄等,都是新問題。其次是會計計量難度加大。

主要表現有三點:一是資產尤其是資訊資產的計量發生困難;二是收益的計量存在很大障礙;三是知識經濟的無形化對會計內部控制系統提出了新要求。在實物經濟形態中,微觀經濟主體從事經濟活動的主要生產資料是其所擁有、控制的機器裝置、廠房、存貨等各種有形資產,是會計反映和控制客體的中心。

而在知識經濟形態中,有形資產的作用減弱,而無形資產的作用得到強化,構成了微觀經濟的主體,因此,會計反映的中心自然也要由有形資產轉為無形資產。

在控制主體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控制體系也必須進行相應變革。例如資產轉移控制,實物經濟形態中的各種有形資產是一種靜態型的資產,資產發生轉移是微觀經濟主體的有意識行為,作為資產只是被動地接受,即資產本身只有借助外界力量才能發生轉移。會計以合約為依據記錄財產的轉移。

但是,在知識經濟形態中,構成微觀經濟主體的無形資產是一種動態型資產,如人力資產可以在利益機制的驅動下自主發生轉移而無須借助任何外界力量。這種轉移不僅使原企業資產減少,還可能造成企業的損失。因為人力資源本身不僅有知識資產的轉移,而且還有由知識資產產生的商業秘密,競爭對手將可能由此而獲益。

其次,對會計處理程式和方法提出了挑戰

這是由知識經濟的知識化特徵導致的。知識化特徵主要反映在構成知識經濟支柱的產業是高智力產業,即產業發展的知識技術化。高技術產業的特徵有五個,即產業的高度知識性、高度增值性、高度滲透擴散性、高度風險性和極強的時效性。

由此形成了三方面挑戰:

(1)對傳統會計成本分類和分配方法提出了挑戰。 在知識經濟形態中,強調產品的個性化,即產品的生產由工業經濟時代的生產導向型轉變為市場和消費者導向型。生產和經營廠商要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要進行生產和經營。

產品的個性化導致產品生產工藝、原材料消耗的結構和數量、生產工時各不相同。這種生產品種的多樣化與傳統工業經濟中的產品單一化和批量化生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品成本的分配也必然要作相應的改革,也就是說傳統會計中成本分配的分批法、分步法等已不適應新經濟形態中產品生產成本分配的要求。

(2)對收益處理方法的調整。知識經濟產品具有較高的增值性,資產的高速增值必然會產生收益的非穩定性。在傳統物質經濟形態中,受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可占有性以及獲取交易成本的制約,企業收益呈有限性和穩定性。

在知識經濟形態中,知識產品資源限制約束消失以及可重複使用的特徵,使成本約束的限制不再起作用。在收益遞增和成本遞減規律的支配下,企業收益必然會出現較大的變動,即企業收益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呈正相關。產品市場份額越高,企業收益越大,反之收益越小。

加之企業收益產生基礎的模糊性,給會計處理收益的方法增加了難度。因為收益分配是在所有者、投資者、生產者之間進行的,由於收益產生基礎的模糊性和非穩定性,使收益分配的合理程度難以界定,而收益分配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各分配主體的利益。

(3)使企業風險處理陷入困境。 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收益與風險都呈極大化特徵,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新技術開發成功就意味著能夠獲得巨大市場收益,開發失敗就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從企業作為單個投資主體來看,開發研究失利的概率大於成功率,而從乙個國家或地區的整體來觀察,開發成功的收益要大於開發投資失敗。會計如何處理科學研究開發所造成的損失,既影響巨集觀經濟的執行,又影響企業的利益。

第三,對會計模式形成挑戰

這是由知識經濟的全球化特徵所導致的。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具有自然屬性的經濟,是一種不受時空和地域限制的開放型的全球經濟。無論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利用網際網路都能夠獲得任何國家和地區的資訊、商品和服務。

消費者使用全球化產品,生產廠商從全球獲取生產要素,進行全球化生產。由於會計模式是會計主體反映特定歷史時期會計執行的結構、功能、行為等會計實踐活動的形式。而一定時期會計模式的產生和發展是以該時期的會計環境為前提的。

經濟的全球化特徵不僅使經濟形態發生了變化,而且要求經濟的執行必須按相同的規則進行。作為記錄經濟執行狀態的會計,在會計目標的制定、會計程式與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資訊質量的要求、會計規範體系的頒布、會計報告的形式等方面,按照相同的慣例構建,以服務於經濟全球化的要求。

三、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創新的構想

筆者認為,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創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構建適應知識經濟要求的會計模式

現有會計模式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因此,會計理論界必須盡快研究新的會計模式。新型會計模式的建立是乙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要求按照知識經濟的客觀規律,對會計模式的各個組成要素賦予新的含義。

(二)研究和引入新的會計計量手段

由於知識經濟時代會計計量重心要從有形資產轉向無形資產,從財務資源轉向知識資源,其中的最大障礙就是會計計量問題。傳統的計量手段無法適應知識經濟要求,因而在計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變化。在會計系統中採取多重計量手段,是科學而現實的正確選擇。

(三)盡快將人力資源會計納入財務會計系統

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已有30多年,由於涉及到經濟理論、會計理論以及計量等一些「禁區」問題,它仍然未納入財務會計大堂。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勞動主體是智力勞動,智力勞動的知識價值如何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是該時代財務會計的重要內容。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知識資本的時間、空間範圍將比財務資本寬廣得多,財務會計要跟上這種要求,就必須拓寬自己的視野,把知識資本延伸到企業外部範圍的內容都納入核算的範圍(如環境報告等),才符合知識經濟的要求。

(四)變革財務報告

現行財務模式是一種非黑即白的模式,即在會計報表中反映的事項會計上可確認,而在其他財務報告中反映的事項會計上不予確認。美國學者韋爾曼針對這種模式的沿革,提出了乙個彩色模式。所謂彩色模式是將財務報告的內容分為5個不同層次,第一層次, 報告那些符合可定義性、相關性、可靠性和計量性的傳統的會計報告內容;第二層次,報告那些只符合可定義性、相關性和計量性的事項(如自創商譽等);第三層次,報告那些只符合相關性、可計量性的事項(如顧客滿意程度等);第四層次,報告那些只符合相關性、可靠性和計量性的事項(如風險等);第五層次,報告那些只符合相關性的事項(如知識資本等)。

按照彩色模式,可以較全面地報告與企業相關的各類資訊,從傳統財務報告的墨守成規中「解套」,較好地適應知識經濟對會計的要求。

知識經濟時代

隨著生產知識取代了勞動生產率,生產知識的經濟與用知識生產的經濟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就業方式。知識就是力量 已被轉化了的知識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識的時效性在快速縮短,50年代大學生知識能用30年,90年代大學生知識能用10年,2003年統計,大學生所學知識能用3年。我國入世後,這種趨勢愈加明顯。高校專業...

知識經濟時代管理會計創新的思考

新浪 摘要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給管理會計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衝擊,這種要求和衝擊需要管理會計在眾多領域必須加以創新和發展。文章就這個問題闡述了管理會計應在觀念和多方面的管理上力求創新,才能適應形勢的新發展。關鍵詞 知識經濟 管理會計 創新 一 知識經濟時代給管理會計體系帶來的衝擊自上世紀...

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創新體系

作者 段方平 今日財富 2011年第01期 摘要 企業是現代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創新在企業經營中的獨特地位,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企業創新正滲透到企業經營的各個領域中去,構建出乙個日趨完善的企業創新體系。這一體系以經營方式創新為先導,以組織制度 技術和市場創新為支撐,以文化創新為靈魂,共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