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觀察方法指導策略

2022-04-07 11:40:06 字數 2352 閱讀 2004

對小學生來說,良好的觀察能力是他們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必不可少的素養,是他們智力發展的基礎。但在當前的科學課教學中卻存在著觀察方法指導缺失現象,好多老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觀察指導。如觀察目的不明確,有教師在教學《螞蟻》一課時,為了讓課堂更開放,在分組後就讓學生去校園裡尋找螞蟻,觀察螞蟻,三十分鐘後學生開始交流觀察結果並討論。

結果學生的交流是「天涯海角」不著邊,直接導致課堂效果低下。那麼在小學科學課上如何指導才能達到觀察有效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來談談指導學生觀察的三點策略。

一、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畫、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因此,首先,教師要在觀察活動前,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從觀察中尋找什麼,使觀察過程圍繞這個目的進行;其次,教師應適時地提出問題,抓住幾個觀察點,把觀察活動引向縱深。如:

在觀察沙和水時,學生往往只會對比觀察兩者在形狀、顏色、多少等簡單特點,不懂往縱深方面觀察。這時,教師可抓住「平面」「流動」這兩個觀察點,用提問的方式指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如「水有平面,沙有平面嗎?水平面和沙靜止時各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一步一步地進行思考和觀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指導,如「將裝有沙和水的杯子傾斜一下,水面和沙麵各是什麼樣的?這兩者有什麼差別嗎?

「如果把它們倒在桌上各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這樣通過提問,學生的觀察目標就很明確。

二、教師應改變對待學生觀察問題的態度

教師在教學中應改變對待學生觀察問題的態度,特別是對學生觀察提出的問題,如果教師不了解答案或者不知道用學生聽得懂的話來回答,這時千萬不能迴避,如果有幾次消極的反饋後,學生觀察的興趣會越來越小。我們老師應該和學生一起去尋找答案,一起去收集資料,一起觀察,改變自己的態度,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最重要的支持者。如:

在觀察完蝸牛的身體特點後,有的學生就問:「蝸牛有眼睛,有沒有鼻子和耳朵呢?」我接著說:

「對啊,你問得很好,蝸牛到底有沒有鼻子和耳朵呢?讓我們仔細找一找吧。」通過仔細觀察,學生發現蝸牛身上有四個小孔,他們很高興,但又不知道這些小孔是什麼,有什麼用。

我讓他們課後查詢資料。學生通過上網查詢終於知道了蝸牛大觸角後面的兩個小孔是呼吸孔,即相當於鼻子,而腹足背面的兩個小孔分別是生殖孔和排洩孔。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同時,對學生錯誤的觀察結果,也不要輕易地說出不對,而應該鼓勵他再看看。這樣在以後的觀察活動中學生們都表現得比較積極、主動。

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1.對比觀察法

將屬性類似或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則易於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出不同事物之間的異同點。如電磁鐵和磁鐵,它們有相近的性質和相近的用途。怎樣讓學生弄清它們的性質特點呢?

教學時,我讓學生左手拿磁鐵,右手拿電磁鐵並接通電流,然後同時用它們去吸引鐵釘,並觀察現象,大家觀察到鐵釘都被吸引了。然後再讓一學生切斷電流,仔細觀察鐵釘的情況。此時大家觀察到吸在電磁鐵上的鐵釘落了下來。

這時再問學生:「根據這一過程,你知道電磁鐵與磁鐵的性質有什麼不同嗎?」這一看一問,電磁鐵與磁鐵的主要區別,在學生腦中就清楚了。

這種觀察方法要注意引導學生「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同異共求」,抓住所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徵,使學生能從中歸納出特點,初步地、清晰地加以分類。

2.動態觀察法

自然現象、生物的生長發育等都是乙個動態的過程,因此對自然界的變化、生物體的生命現象及本質的研究需要作定期的動態的觀察。如青蛙的發育過程、月相的變化、太陽高度的測定等,都需進行長時間的動態跟蹤觀察。在天文觀察中,對星體的運動、位置變化的觀察,如「觀察乙個月的月陽變化」就是運用追蹤觀察的方法。

對一般匿動物體的研究也採用這種方法。

動態觀察要堅持有始有終,許多重大的發現都不是短期觀察就能獲得的,這是因為事物的發展都有乙個過程或週期。只有經過長期的追蹤觀察,才能觀察到連續的、完整的過程,使觀察的結果更加可靠、準確。

3.順序觀察法

是要注意讓學生學會從整體到部分按順序進行觀察。即先對整體有乙個粗略的認識後再分出各部分,對這些部分進行細緻的觀察。或按照先外形,後內部;先前面,再後面;先上面,後下面的觀察順序。

有時重點特徵需要優先觀察。如《觀察蝸牛》可引導學生學會有順序地、全面細緻地進行觀察,獲得對小動物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和生長變化等比較完整的認識。

4.多種感官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需要聽一聽、摸一摸、聞一聞,甚至要嚐一嚐。例如:教學「水」的內容時,我把醬油、白酒、白醋、鹽水、清水放在一起,組織學生討論:

怎樣才能從這些液體中挑選出清水來?學生得出先用眼看,分開有色的和無色的;然後用鼻聞,區分有氣味和無氣味的;最後用舌嘗,找出有味道和無味道的。學生很陝就能準確地鑑別出來。

學生觀察物體有時還得借助儀器,如利用放大鏡觀察撕開的紙的毛邊,比較陶片和瓷片的不同,用顯微鏡看看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等等。

總之,小學科學課中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需要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只有根據不同內容、不同學生堅持開展有針對性的觀察指導,學生的觀察能力才能有較大的提高。

感悟小學科學課

進入課改以後,小學的自然課成為科學課。在校領導的安排下我成了一名科學教師。自從走上科學教育的講台,我通過學習 鑽研和使用教材,確實感受到了他的可愛和不足。下面簡單談談我的感受 一 教材在編排上注重科學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科學學習以 為核心,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

小學科學課教學心得

新課程標準在小學科學課教學目的中提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要求,其實創新潛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開發出來。科學課應以實驗作為切入點進行探索性的實踐活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 科學學習要以 為核心。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 為...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

科學 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