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教學備課規範

2022-08-10 20:36:07 字數 3517 閱讀 5373

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

備課是對即將進行的教學活動的一種預設。小學科學與小學其他課程教學比較,有其獨特的個性,其本質區別在於,它包含著一種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這就要求我們科學課程的備課在吸收其他學科成熟備課經驗的基礎上,**具有科學課程特色的備課新模式,精心設計學生經歷科學**的過程,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實施有效、規範的備課。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科學課程總目標,並將總目標從科學知識、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領域進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標。也就要求我們制定每一課教學計畫的時候都要從科學知識、科學**能力(思維能力、觀察實驗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來確定教學活動的目標。例如,在教學《液體的混合與溶解》時一位教師制訂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在原有對固體與液體之間相互溶解現象的認識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液體與液體之間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2、能力方面:

激勵學生在研究中圍繞一定主題,不斷提出新的、值得研究的、自己能研究的問題,並通過自主研究活動,解決新問題。3、情感方面: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的樂趣,體驗科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

二、教學材料的蒐集

對於科學課而言,收集教學材料是備課的主要工作之一,有別於其他學科的備課,因為科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學生與材料之間的互動,沒有充足的**材料,活動將無法開展,小學沒有專職的科學實驗員,收集材料全靠科學老師自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材料的收集可分為三個方面:

1、觀察實驗材料的收集

儀器室可提供大部分的通用實驗儀器和生物標本,但科學課大量的**活動需要的是學生身邊的常用材料和自然環境中的常見物體和動植物,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去特定的現場考察並進行取樣,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材料(如觀察螞蟻時用的螞蟻,教月相的成因時觀察的月球模型,教葉脈的形狀時用的葉子),還可以通過自己的種植飼養(如種花生、甘薯、蘑菇,飼養蠶、金魚、鴿子)等等,來獲得我們所需要的觀察實驗材料。

2、音像閱讀材料的收集

現代教育技術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生動形象的科學資訊,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錄音、錄象、廣播、電視、計算機軟體(畫圖軟體、某些智力遊戲、教師的課件)甚至網路(包括校園網、地區網、國際網際網路)等等來收集音像閱讀材料。科學老師要做收集教學資訊的有心人,通過計算機建立乙個屬於本學科的資訊資源庫,將平時收集的各種音像、文字資料數位化,並收錄於計算機中,供需要時呼叫。

3、科學教育**的搜尋

我們可以通過常見的各種**如雅虎、搜狐、google等搜尋到我們所需要的教學材料,根據教學需要,我們可以隨時上網搜尋各種教學資訊。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科學教育**:

我市自辦的小學科學教研**

其他有影響的科學教育**

其實,無論上面哪種材料的收集,教師都要親自動手,也可以師生互動,作為**活動的乙個組成部分,讓學生親自參與,鍛鍊他們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課程標準中就科學**過程和方法的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見框圖),教案的設計可以緊扣這個框圖,來設計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的設計與組合

我們根據**活動獲取證據途徑的不同,將科學課大致分為科學實驗課、考察課、閱讀課,備課時可在下面這個框圖中填入科學**需要經歷的**環節,使教學過程一目了然。如科學閱讀課就可以省略科學**框圖中的觀察、實驗、製作等環節。

2、問題、猜想和假設的設計和**

教學設計需要對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預設。在備課中可採用下圖對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的問題、猜想和假設進行預設。

如教學《磁鐵》一課,就可以充分地讓學生進行猜想,教師根據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和假設,從中選擇在本課教學條件下可以**的問題。

3、指導制定計畫、設計實驗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計畫制定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成功與否。因此,備課時需要幫助學生設計乙個研究計畫,根據學生的能力選擇乙個指導學生制訂計畫的方式。如中年級的學生一般採用口頭表達的方式說一說研究的過程,也可以用繪圖的方式表達。

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學習用文字和繪圖的方式制定計畫。

4、觀察實驗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學生對觀察實驗活動是非常感興趣的,但他們的興趣容易轉移,常常偏移**的目標,出現紀律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備課中加強實驗的組織與指導。例如:強化活動的目標和計畫,培養學生按計畫實施活動的良好習慣,養成如實記錄的習慣。

控制活動小組的人數,讓每乙個學生各盡其能;引進評價機制,讓學生相互評價活動過程和**的效果等。

5、材料的收集與整理

指導學生用簡單**、圖形、對**活動獲取的證據進行統計和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使獲取的證據更加完整和充實。

6、表達與交流活動的組織

這個環節貫穿於**活動全過程,要培養學生如實描述、有序表達,學會運用證據,分析思考,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解釋。如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來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尊重和借鑑他人的意見和實驗證據。

7、 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絡

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認識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要把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可提供一些**音像資料,讓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釋這些資料中的事件,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聯絡起來,並在自覺與不自覺中進行運用。

四、教學過程的評價

1、評價內容的全面化

《科學課程標準》中的評價內容涵蓋科學素養的各方面,提出:「既要考察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的方法與能力、科學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可見評價的內容包括豐富多樣的科學學習成果,如,**的能力;了解和理解科學事實、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論;進行科學推理的能力;運用科學進行個人事務決策和形成對社會問題的看法的能力。

對知識的評價並不是檢查學生記住了多少資訊,而是必須測試學生的知識廣度和知識結構,了解其對知識的理解、推理和應用。

2、評價方法的多樣性

《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評價方法主要有:「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測驗與考試、活動產品分析、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定量表、作業法、短週期作業、長週期作業、評議法等。」可見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再是把學生按照考試分數進行分類與分等,而是為了獲得和處理用以確定學生水平和教育有效性的證據。

傳統教學評價一般是在教學結束後進行的,其結果是導致師生不能內控和調節教學和學習過程,不能有效反饋資訊。《標準》中所強調的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使教學的資訊能夠得到及時地反饋,從而使教學活動能夠得到及時地調節和改進,發現和發揮對學生發展具有獨**值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表現。強調評價給多次機會;重視評價物件在過程中的轉變,評價是為能使學生更好的發展,激勵他們朝著更適合自己的方向發展;尋求評價結果表現形式的多元化、科學化,盡可能地把評價結果描述得準確些。

五、教後感的撰寫

記不清是誰講過乙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裡的「反思」就是指「教後感」。寫教後感能幫助教師迅速獲取反饋資訊,找出教學程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和成熟。

我們可以從學生、自身、他人三方面撰寫教後感。如記學生的見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總會有智慧型的火花出現,乙個絕妙的點子,乙個獨特的見解都可以是我們撰寫的物件);記自身的成功之處或失敗的教訓;記他人的評價,以便集思廣益、博採眾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乙個更高的境界。當然並不是每一節課後都要有教後感,重要的是要有感而發。

小學科學課教學心得

新課程標準在小學科學課教學目的中提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要求,其實創新潛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開發出來。科學課應以實驗作為切入點進行探索性的實踐活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 科學學習要以 為核心。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 為...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

科學 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

科學 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