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地理學複習

2022-03-14 13:16:58 字數 4989 閱讀 6825

名詞解釋:

(1)、區位因子: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韋伯定義為區位因子為經濟活動在某特定地點進行時獲得的優勢,即費用的節約。(教材p37)

(2)、回波效應:表現為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受收益差異吸引而由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的現象,造成落後地區的衰退,區域差距擴大。

(3)、貨物的供給範圍(商品服務範圍):由中心地供給的貨物能夠到達多麼大的範圍即為貨物的供給範圍。貨物供給範圍上限:

由對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為中心地的某種中心商品能夠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空間邊界。貨物供給範圍下限是:供給貨物的商店能夠獲得的正常利潤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費者的範圍。

(教材p94)

(4)、內部範圍經濟:價值鏈的內部整合使垂直整合或多元化企業得以在企業內部實現不同價值創造環節的分工協作,提高效率,同時還可以使企業資源在不同價值鏈的相同環節上實現共享,帶來成本的節約。(教材p115)

(5)、範圍經濟:由於企業經濟範圍的擴大而獲得的效益或基於價值活動的可分割性,價值鏈的不同環節之間的實行分工與協作,價值鏈各環節在企業內部或不同企業間實現整合帶來的成本節約。(教材p115)

(6)、規模經濟:隨著規模擴大而帶來的效益增加或基於產品或裝置的整體性及價值活動的不可分割性,成本在產品或不同企業間的分攤,從而獲得的效益。(教材p115)

(7)、經濟協作區:是行政區向經濟區的一種過渡形式,以橫向經濟聯合為主要目的。由各級**建立的跨地區經濟技術合作的一種空間組織形式。

(8)、增長極:區域經濟中的增長極是指具有推動性的主導產業和創新行業及其關聯產業在地理空間上集聚而形成的經濟集合體。(教材p208)

(9)、中心性: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圍地區而言,中心地的相對重要性。也可理解為中心地發揮中心職能的程度。

(10)、區域創新網路:集聚在某個區域內的企業、科研機構、市場中介組織、行業組織、地方**以及有關個人等創新主體,經過相互之間多渠道、多方式、多層面的長期交流與合作而形成的促進創新發生的相對穩定的關係網路。(教材p199)

(11)、需求收入彈性:在**不變的前提下某產業產品的需求增加率與人均國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一般用收入彈性係數來表示,某產業的收入彈性係數 = 該產業產品需求增加率/人均gdp增加率。

一般,某產業產品的收入彈性係數<1,則意味人們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於購買該產業產品的比重在下降,該產業產品的市場處於相對萎縮狀態,該產業在經濟發展總量中的比重也會下降。反之,產業產品的收入彈性高,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教材p178,)

(12)、戰略外包:是企業將價值鏈活動的乙個或幾個環節(職能)交給一家或多家在技能和知識上只專注於某一項活動的獨立的專業化企業,而外包企業只保留其核心職能的一種公司層戰略。

問答題(1)、比較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差異?(教材p175)

答:主導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起組織和帶動作用,並在區域產業系統中處支配地位的產業。

支柱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對總量擴張影響大或所佔比重高的產業。支柱產業不等同於主導產業,因為,支柱產業雖然在本區域的經濟總量擴張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但在全國的同類產品中所佔比重卻較小,或者與其他區域的同類產業相比病不具備發展的優勢,產品輸出率低,因而它不能發揮區際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備主導產業應有的功能。

(2)、胡佛的工業區位論的主要理論貢獻是什麼?(教材p79)

答:對韋伯區位論中的運費計算方法作了重大改進,將運費分成站場作業費和線路運輸費兩部分。根據對運費結構分析,提出了運輸費隨距離增加而遞減的趨勢,強調在區位布局中,運輸要避免多次中轉;並根據原料和產品的運輸距離選擇不同的運輸方式;提出了自己的運費最小區位分析法,結論表明在區位三角形內部一般很少存在最小運費點,相對的在三角形頂點出現的可能性較大。

(3)、一般經濟軸線主要有哪幾種?試舉例說明。(教材p186)

答:沿交通幹線分布的經濟軸線沿大江(河)分布的經濟軸線;海岸經濟軸線;山地與平原交接處的經濟軸線。舉例略。

(4)、跨國公司對經濟全球化的促進作用?

答:①加速生產和資本國際化;②促進技術進步和國際技術交流;跨國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誇大了國際**量,促進了世界**的發展;③跨國公司的國際金融活動給國際金融市場增添了新的活力;④跨國公司促進了世界各國經濟政策的協調與融合。

(5)、影響零售業區位決策的基本因素?

答:①消費市場狀況:人口規模、消費者收入;②購物空間的接近性(空間距離和交通條件):

距離中心越遠,交通費增加越多,購買**增加,購買量減少。(圖4-4) 交通條件好,空間費用降低,零售的銷售範圍擴大,商業規模等級也會擴大。③零售業間競爭狀況:

兩種趨勢,一是相互排斥區域分散,一是在競爭中產生聯合。④地價:零售業趨於追求最高地價區位。

不同經濟活動對地價支付能力不同。

(6)、主導產業的選擇的依據?

答:①高比較優勢係數,主導產業是在區域比較優勢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②高產業關聯度,主導產業通過與相關產業的關聯來組織、帶動它們發展;③高需求收入彈性,主導產業的產品不僅當前的社會需求大,而且產品的未來社會需求要能夠持續地、較快地增長;④高生產率上公升率,主導產業是綜合生產率上公升率高的產業;⑤高產業創新能力,具有高創新能力的產業才能成為主導產業。

(7)、簡述雙核結構模式的內涵,並列舉出我國至少5個包含該模式的區域(用城市模式)?

答:雙核結構模式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由區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連線所組成的一種空間結構現象。在雙核結構中。

一方是區域中心城市,集政治、經濟、文化功能於一體,以省會城市為主;另一方是重要港口城市,承擔著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門戶功能。該結構兼顧了區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邊緣性,從而實現區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補」。舉例:

沿江雙核:成都-重慶長沙-岳陽南昌-九江;沿海雙核:瀋陽-大連北京-天津濟南-青島杭州-寧波廣州-深圳。

(教材p185—186)

(8)、簡述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答:①**自由化②生產國際化③金融全球化④科技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

(9)、簡述區域專業化生產的發展必須同時具備的三個條件?

答:①專業化的某一類或某一種產品的生產,必須超過當地的需求量,只有超過當地需求量的生產規模,才有產品輸往區外,參加區際交換。②區域分工所節約的勞動量,應大於因產品進行區際交換而增加的勞動量,這是乙個根本性的前提條件。

換言之,專業化產品的生產成本與運往消費地區運費之和,必須小於在消費地區生產同類產品的成本。③生產地與消費地之間的商品**,必須有一定的梯度存在。如果在運費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單位產品的差價愈大,對區域分工的實現和發展愈有利。

(10)、簡述外包價值活動的主要型別並舉例說明?

答:①製造外包( 最常見的職能外包,nike,美特斯邦威 );②研發外包 ( 大連——打造中國最大、面向全球的軟體與資訊服務外包基地;印度——國家層次的全球軟體外包與服務基地 );③管理外包( 美州銀行外包其15萬員工的人事事務,接受外包企業為exult公司,合約期10年,價值11億美元 );④銷售外包( 美特斯邦威);⑤客服外包( 微軟、戴爾)。

(11)、跨國公司總部或其區域總部在全球化區位特徵是什麼?(教材p145—148)

答:①公司總部的區位要求:a便利的交通運輸;b及時的資訊獲取;c便於與關鍵人員隨時接觸。

②公司總部的實際區位:主要大都市區,即「全球性城市」或「世界城市」。大都市區具有以下三種優勢:

具有公司之間當面接觸可能性;提供金融、法律、廣告等方面服務的便捷性;具有與其它大都市高度接近性。③公司總部的區位變化:a隨著公司的地理擴張及公司經營環境的變化,公司總部的區位也會發生變化。

但是,這種變化在不同尺度、不同國家表現有所不同。b在巨集觀尺度上,跨國公司一般很少將其總部從其母國移往它國。至多發現有的跨國公司將其總部的一部分遷往它國。

c在一國之內,公司總部在都市間的遷移時有發生,使得總部區位區域分散。d在都市內,存在著公司總部由市中心區外移的現象,主要是為了避免市中心的過分擁擠現象。

(12)、公司總部對區位條件的要求?(教材p145)

答:①便利的交通;②及時的資訊獲取;③便於與關鍵人員隨時接觸。④相應的職能機構要非常密集。

(13)、論述產業集群的主要特徵?

答:地理集中: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是產生集聚經濟的基礎,也是集群作為一種地域經濟現象存在的基礎。

地理集中是乙個相對的尺度。生產彈性精專:集群內單個企業的生產總是集中於有限的產品和過程,形成專業化的特點,專業化的分工是與生產的技術可分性以及垂直分離的生產組織方式相關的。

企業網路: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常常通過生產系統形成本地網路。網路中的各行為主體之間以正式或非正式的關係,頻繁地進行著商品、服務、資訊、勞動力等**性或非**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動,相互學習,密切合作,共同促進地區的發展和企業的持續創新。

企業間的關係網路是集群的乙個主要特徵。 學習和創新性。 分工協作與競爭並存。

根植性:這是集群的社會文化特徵。根植性的概念**於經濟社會學,是指經濟行為深深嵌入社會關係中。

集群內的行為主體具有很強的地方聯絡,這種聯絡不僅是經濟的,還包括社會的、文化的、政治的等各方面,集群與當地的社會網路密切聯絡在一起。企業發展需要根植在本地,因為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僅取決於國家環境,更重要的是來自於它所在的區域和地方環境。在高新技術產業中,企業的根植性更加重要(王緝慈等,2001)。

自組織:亦稱產業集群的自我強化特徵。這種特徵**於外部經濟的正反饋機制。

(14)、論述跨國公司投資的微觀區位選擇及其原理?(教材p138)

答:①集中於經濟中心區布局:區位選擇原因:

a跨國投資者仿效東道國已有的投資格局,在投資國的經濟中心區投資,可以減少因對投資地情況不了解所帶來的風險和成本。b受資國的經濟中心,交通、資訊通暢,基礎設施良好,經濟活動集中。區位轉移:

發展中國家的外資區位變化相對遲緩。一方面與發展中國家非發達區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有關,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引進外資時間滯後於發達國家,其區位擴散也應出現相應滯後期。②集中於邊界地區:

a邊界地區,歷史上相鄰兩國(地區)交往較多,彼此了解加深,投資者所掌握的相關資訊較多。這種情況十分有利於鄰國投資者的區位選擇。b在發展中國家,**在邊界地區建立「經濟區」、「出口加工區」等,給予較優惠的政策吸引外資,加強了這種邊界區位。

③集中於社會聯絡密切地區:a親屬聯絡,對外資區位的選擇具有重要的作用。b密切的社會和親屬聯絡,對外資區位的選擇具有重要的作用。

c由於相同的語言和文化習慣,可以減少對資訊了解的障礙,加強投資者與當地各有關方面的溝通;了解當地的習慣、法律等,也利於避免勞資衝突。

經濟地理學複習

第一章緒論 經濟地理學研究物件的本書觀點 定義 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區位 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係的學科。1 經濟活動的內容 經濟活動的內容,從產業角度觀察,包括第一產業 或初級產業 包括農 林 漁業和採掘業 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 供水 氣 電等 第三產業,包括各種商業與 旅遊與娛樂 倉...

經濟地理學

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地區發展上經歷了沿海大開放,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到中部崛起的認識和實踐過程。中部地區崛起被提到國家層面的本身,使全國區域發展形成四大板塊的基本格局明朗。作為全國,也是中部地區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 2008年底總人口9918萬人,居全國第一 出於自身發展的需...

經濟地理學

資訊科技產業的空間分布與地理因素的分析 專業 資訊091班學號 22 姓名 辛正傑 6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爆發以微電子 電子通訊和計算機等資訊科技為核心的 資訊革命 隨著資訊科技大規模產業化以及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西方國家的產業結構急劇調整,資訊產業迅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並成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