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地理複習

2023-01-05 03:18:06 字數 4839 閱讀 5020

一、名詞解釋

人口結構:指人口總體內部各種屬性的數量與比例關係,主要指自然構成(年齡、性別、種族等)、社會構成(階級、民族、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程度、語言、宗教等)、經濟構成(行業、職業、收入分配、消費等)、地域構成(地區、城鄉等)。

商品糧:進入商品流通領域的糧食。

商品糧基地:以生產糧食為主,糧食商品率高,商品量大,能持續穩定向區外提供大量商品糧的糧食集中產區。

糧食商品率=(徵購量—返銷農村量)/糧食總產量*100%

城郊畜牧業:指城市郊區的畜牧業,也包括受城市市場影響強烈,主要為鄰近城市服務的非城郊地區的畜牧業。

農區畜牧業:是在農耕區,以舍飼為主,經營比較集約,畜、禽種類多,飼養量大管理水平較高,經營方式正由分散向適度集中發展。利用糧食、農作物桔桿、農產品加工副產物、飼料作物、野生植物、工業飼料等,發展以豬、牛、家禽等為主的養殖業。

牧區畜牧業:天然草地提供牧草,但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5000公尺的高原、山地,草場載畜能力比較低,以放牧為主,經營較粗放,游牧普遍存在。畜群規模大,畜群種類以牛、羊、馬、駱駝、犛牛等草食性牲畜為主。

高新技術產業:是相對於傳統產業而言的,是用當代尖端技術和新興技術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產業群。

工業基地:是指一定地域範圍內,集中相當發達的工業和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在經濟、生產、技術上對國家或乙個大地區起主導或基地作用的工業地區、工業城市。按工業部門結構特點,可分為綜合性工業基地、專業性工業基地。

國道:是在全國公路網中具有重要政治、經濟意義的主幹線,包括重要的國際公路,國防公路,連線首都與各省省會(自治區首府)和直轄市的幹線公路,連線各大、中城市、港站樞紐、重要工農業生產基地、重要風景名勝區等的幹線公路。

高速公路:專供汽車高速行駛,具有分隔帶、多車道、出入口受控制、立體交叉 、道路技術標準高,並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設施、通訊設施與管理服務設施的專用公路。按其功能可分為遠端高速公路和城市高速公路。

高速交通系統:由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運輸和海上快艇航運組成,運輸速度高是其鮮明特徵。它是建立在運輸工具、線路和港站廣泛採用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並以現代通訊為指揮排程手段的運輸系統。

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作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包括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人文產品。

旅遊環境:是旅遊活動得以存在和進行的外部環境的總和,它包括旅遊生態環境、旅遊社會環境、旅遊氛圍環境和旅遊資源本身四個部分。

經濟地帶:是指具有世界或區際意義的、大面積呈條帶狀分布的綜合性經濟地域。經濟地帶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1、經濟地帶之間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梯度差異性;2、經濟地帶之間產業結構的差異明顯;3、經濟地帶的地域層次性;4、經濟地帶之間存在著能源、物質、勞動力、技術、資訊、資本等要素特有的移動規律。

二、 填空題

1、 中國糧食作物種類多,以稻穀、小麥、玉公尺為主。

2、 中國劃分三大棉花主產區,它們是黃河中下游棉區、長江流域區、西北內陸棉區。

3、 花生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

4、 油菜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江流域各省。

5、 廣西、雲南兩地甘蔗生產規模最大。

6、 甜菜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甘肅等地。

7、 我國的三大林區是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南方林區。

8、 我國的畜牧業生產型別分為農區畜牧業、牧區畜牧業、半農半牧區畜牧業和城郊畜牧業。

9、 中國的大豆集中產區是松遼平原和黃淮平原。

10.中國的玉公尺主要分布在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等地區。

11、中國最大的油田是大慶油田;石油開發潛力最大的省區是新疆。

12、勝利油田位於山東省。

13、中國最大的水電站是三峽水電站,該電站位於湖北宜昌。

14、大同煤礦位於山西省。

15、秦山核電站位於浙江省。

16、從上游到下游,分布在長江幹流沿岸的鋼鐵基地是攀枝花鋼鐵基地、重慶鋼鐵基地、武漢鋼鐵基地、馬鞍山鋼鐵基地、上海鋼鐵基地。

17、包頭鋼鐵基地的布局型別屬於資源型。

18、分布在華北地區的鋼鐵基地主要是太原鋼鐵基地、包頭鋼鐵基地、京津唐鋼鐵基地。

19、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四大基地是遼寧、甘肅、雲南、湖南。

20、蘭州、大慶、淄博三個化工基地分別位於甘肅、黑龍江和山東省。

21、我國西部地區兩大****基地是重慶、廣西。

22、分布在我國沿海地區的工業基地是長江三角洲、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山東半島、遼中南。

三、 簡答論述

一、土地資源的基本特徵

(一)絕對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中國土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公尺,居世界第四位。 可見。我國土地資源絕對量大,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遼闊的空間。

但是,由於人均土地面積少,土地負擔的人口壓力大,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我國必須走土地資源節約型發展之路。

(二)山地多,平地少

中國山地、丘陵面積佔總土地面積的2/3,平地佔1/3;海拔在500公尺以下的土地面積約佔土地總面積的25%。山多平地少的地貌特點,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利有弊。

1、不利影響: ①山地海拔高,氣溫低,生長期短。高寒氣候嚴重制約著農業的發展和人類生存。

②山地坡度大,土層薄,土地適宜性單一,宜耕性差,農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山地生態系統比較脆弱,利用不慎極易引起水土流失,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平原地區的安全。 ③山區地形崎嶇,地勢險峻,一方面不利於發展陸路交通運輸、致使山區交通不便;另一方面,制約了山區農業耕作機械化的推廣和效果;再者山區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災害。④在山區建設工礦企業與聚落遇到的困難多。

⑤山地面積大,耕地少,可耕地後備資源不足,阻礙著種植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加劇了農業用地與非農業用地的矛盾。

2、有利影響: ①山區擁有豐富的森林、動物、礦產、水力和旅遊資源,有著巨大的經濟開發潛力。 ②山地阻礙空氣流動,有利於降水的形成,改善了部分地區植物生長的水分條件,而且在西部高山頂部終年積雪,有許多冰川,形成固體水庫,澆灌西北的綠州。

③山脈多為東西走向,起著抵禦寒朝南侵的作用,減少寒苦,明顯改善了區域性地區的小氣候,擴大了某些作物和林木的種植範圍。④山區多,林、牧業用地面積大,林業牧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型別多樣,草地面積大,耕地少,後備耕地資源不足。

我國南北長約5500km,跨49個緯度,包括9個熱量帶;東西寬約5000km,跨62個經度,包括4個水分區。由於土地的水熱條件組合的差異和複雜的地形、地質條件,悠久的人類活動歷史,多樣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國多種多樣的土地資源型別,有利於農、林、牧、漁業的全面發展。 我國宜農荒地資源約為3535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3.

69% 。

(四)部分地區土地資源質量不高,土地退化現象嚴重

中國山地多,平地少,乾旱區與高寒區面積大,難利用土地資源比重較大,可供農林牧使用的土地不超過70%;水熱土資源的區域匹配不夠理想,旱澇災害頻繁。由於開發利用不當,部分地區土地退化嚴重,僅土壤侵蝕與沙化的土地就佔國土總面積的22%;退化草地佔北方天然草地資源的28%。

(五)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能力地區差別顯著

東南季風區,水熱豐富,雨熱同季,土地自然生產力較高,集中了全國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水域,是中國重要的農區、林區和淡水漁業人不地域,而且也是畜牧業比重較大的地區。但由於受季風影響大,旱、澇、低溫、颱風等自然災害比較頻繁。西北內陸區,光照充足,熱量也較豐富,但乾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鹽鹼地面積大,其中東半部為草原與荒漠草原,西半部為極端乾旱荒漠,無灌溉即無農業,草地多,耕地、林地少,土地自然生產能力低。

青藏高原區,大部分海拔在3000公尺以上,日照充沛,熱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生產力低,而且不易被利用。 可見,正是因為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差異大,在農業布局上應特別強調因地制宜。土地資源的地域差異是農業生產地域分工的基礎。

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對策

主要問題:

1、非農業建設占用大量耕地,耕地大量減少。

2、土地資源退化嚴重。

3、土地開發利用水平不高,土地浪費明顯。

4、土地利用結構不盡合理。

可持續利用對策

1、做好土地資源的調研、評價工作,編制科學的土地利用規劃。

2、加強土地資源的管理。

3、嚴格控制對耕地的占用,最嚴格的保護耕地資源。

4、加強土地資源的保護與建設,防治汙染,遏制土地退化,提高土地生產力。

5、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

6、合理開發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水資源的特點及評價

(一)水資源總量較豐富,但人均、地均擁有水量少

我國平均年徑流總量居世界第6位。約佔全球河川徑流量的5.8%。

平均徑流深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因此,從世界範圍看,我國河川徑流總量還是比較豐富的。按人口和耕地面積分配,水資源數量卻極為有限。

我國每公頃耕地占有徑流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80%。平均每人占有的徑流量僅為2064m3(2023年),不到世界平均值的20%。可見,按人口和耕地平均擁有的水資源量相當緊缺,因此水資源是我國十分珍貴的自然資源。

(二)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旱澇災害頻繁

我國水資源的地區分布很不均勻,南北相差懸殊。水資源年際年內變化很大。徑流量逐年變化存在明顯的豐、平、枯水年交替出現及連續數年為豐水段或枯水段的現象,使我國不斷發生旱澇及連旱連澇現象,加重了水資源調節利用的困難。

(三)水資源與人口、耕地、礦產資源分布不匹配

北方片區人口佔全國人口的2/5強,但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5;南方片區人口佔全國的3/5,而水資源量為全國的4/5。北方片區耕地面積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3/5,而水資源量僅佔全國的1/5;南方片區耕地面積佔全國的2/5,而水資源量卻佔全國的4/5。 我國的可耕後備荒地主要集中在東北區與西北區,其開墾主要受當地水資源條件的制約。

北方礦多水少,南方礦少水多。

四、 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對策

主要問題:

1、水資源的利用率低,浪費大。

2、地下水利用不合理。

3、水域汙染嚴重。

4、控水工程不足,水資源供需矛盾大。

經濟地理考題

經濟地理學是以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系統為中心內容的一門學科,它是人文地理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包括經濟活動的區位 空間組合型別和發展過程等內容。經濟地理學所研究的經濟活動的地域系統,即包括各經濟部門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區經濟部門的結構 規模和發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門結構的相互聯絡。因此經濟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複習

名詞解釋 1 區位因子 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韋伯定義為區位因子為經濟活動在某特定地點進行時獲得的優勢,即費用的節約。教材p37 2 回波效應 表現為資本 勞動力 技術等要素受收益差異吸引而由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的現象,造成落後地區的衰退,區域差距擴大。3 貨物的供給範圍 商品服務範圍 由中心地...

經濟地理學複習

第一章緒論 經濟地理學研究物件的本書觀點 定義 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區位 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係的學科。1 經濟活動的內容 經濟活動的內容,從產業角度觀察,包括第一產業 或初級產業 包括農 林 漁業和採掘業 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 供水 氣 電等 第三產業,包括各種商業與 旅遊與娛樂 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