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地理學複習

2022-09-09 11:24:08 字數 4408 閱讀 3292

第一章緒論

經濟地理學研究物件的本書觀點

定義: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係的學科。

1.經濟活動的內容

經濟活動的內容,從產業角度觀察,包括第一產業(或初級產業),包括農、林、漁業和採掘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供水、氣、電等;第三產業,包括各種商業與**、旅遊與娛樂、倉儲與運輸、旅館與飲食等服務業;第四產業,包括金融、教育、科學研究、資訊業、諮詢業等。所有這些產業均屬經濟地理學研究範疇。

2.經濟活動區位

經濟地理學研究經濟活動在什麼區位(場所)發生以及為什麼在這些區位(場所)發生。它既包括工廠、商店、農場、車站、碼頭、交通線路等的單獨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種分部(如工廠、商店、運輸公司等)的公司的區位的綜合研究。

3.經濟活動空間組織

各種經濟活動是相互關聯的。考慮這種關聯,經濟地理學研究區域內不同企業、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研究區域之間的經濟差異、經濟增長變化、經濟分工與聯合、經濟要素的區際流動等問題。隨著經濟活動全球化,全球性的經濟活動空間組織(如大經濟格局變化)也成為經濟地理學的研究重點之一。

4.經濟活動與環境的關係

經濟地理學研究的經濟活動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經濟環境等。這些環境與經濟發展關係密切。該研究包括微觀上的企業區位與環境關係,中觀尺度上的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巨集觀尺度上的經濟全球化與環境條件利用,等等。

當前經濟地理學的理論研究重點

(一)人地關係的理論研究

地理學始終以人類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係作為基礎理論研究,經濟地理學可以從多角度對建立人地關係理論做出貢獻。

(二)全球與地方關係的理論研究

全球與地方關係十分複雜,且對區域和企業發展影響很大。經濟地理學需要從二者的均衡點及影響因素量化分析方面,**建立有關理論體系。

(三)區域經濟發展的公平與效率關係

公平與效率的關係是區域經濟發展決策的重要理論依據。在這方面尚存在許多爭議,對這些觀點以及公平與效率關係做進一步分析,對經濟地理學為**決策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四)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係

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經濟地理學研究這種關係,試圖找出兩者相互作用的一般規律,並服務於實踐。

第二章經濟活動區位及影響因素分析

「區位」源於德文的「standort」,是2023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的。

區位在2023年被譯為英文「location」。區位同位置不同,既有位,也有區,還有被設計的內涵。區位的主要含義是某事物占有的場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關係」等方面的意義。

區位是人類活動(人類行為)所占有的場所。區位的特點:(1)、空間性 (2)、結構性(3)、環境性(4)、文化性

區位理論構建的客觀基礎:◆ 經濟活動的空間有限性◆ 經濟活動對有限空間的競爭◆ 經濟活動空間移動的限制

區位理論的基本內涵:(1)、人類活動的空間選擇;(2)、空間內人類活動的有機組合。

古典區位理論與現代區位理論之間存在如下區別:

(1) 、古典區位理論在區位主體上僅考慮乙個生產地,而現代區位理論則考慮到企業內外的多個生產地。

(2)、古典區位理論僅考慮區位主體中的單一部分(如工廠部分),而現代區位理論則考慮到區位主體中的研究、開發、設計,零部件加工,部件組裝,最終組裝,檢驗修理,培訓、流通、辦公等。

(3)、在區位目標上,古典區位理論僅考慮利潤(或成本),而現代區位理論則還考慮到非金錢上的收益以及滿足。

(4)、古典區位理論缺乏或輕視區位選擇的具體目標,而現代區位理論則有市場占有率、吸引與穩定人才、形象、名聲、市場測試、迴避匯率風險、收集資訊、避免**摩擦等具體目標。

(5)、古典區位理論的區位選擇基準是成本最小,而現代區位理論則考慮前述具體目標中的風險及不確定性。

(6)、古典區位理論中產品、規模、銷售**、市場、勞動力、裝置、土地、運費等都是事先給定或認為是固定的,而現代區位理論則考慮產品的新、成熟、標準化、差別化、多角化、多樣化等,考慮規模

市場的地方性、區域性、全國性以及國際性,還考慮到短期、長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場等。

(7)、古典區位理論不考慮或輕視資金、資訊、折舊期間、地域文化、決策機制、動態的企業目的以及企業組織,而現代區位理論則都給予充分考慮。

傳統區位理論與現代區位理論之間的區別

二、區位條件與區位因子

(一)、區位條件

1. 問題

(1)、為什麼人類活動並不是均勻地分布在地球的表面,而是僅僅在區域性地點(場所)上進行?

(2)、其原因是,不同的場所並不是能同樣地滿足人類所從事某項活動的要求,即不同的場所有著不同的區位條件。

2. 區位條件的概念

區位條件是區位(場所)所特有的屬性或資質。

3. 區位條件的特性

(1)、區位條件是相對於區位主體而言的。區位主體不同,區位條件隨之不同。

(2)、區位條件構成隨其他條件的改變而變化。

(3)、區位條件隨時間而變化。就某一區位主體而言,對其區域性場所(區位)的要求隨時間而變,因而要求的區位條件也隨之變化。

4、區位條件的型別

(1)、主要區位條件

(2)、次要區位條件

(二)、區位因子

1. 概念

區位因子(或稱區位因素)是指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最早提出區位因子的韋伯,將區位因子定義為經濟活動在某特定地點進行時所得到的利益,即費用的節約。

2. 區位因子與區位條件的區別

相對而言:區位條件是由於場所不同而生產條件不同;

區位因子則是對於生產者而言,由於場所不同表現出其生產費用或利益的差異。

3. 區位因子的分類

成本因子運費因子

區位因子經濟因子非運費因子

收入因子

非經濟因子

一、土地因子對經濟區位的影響

(一)、影響機制

土地作為經濟活動的乙個影響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處的經濟區位決定的。土地的自然特性決定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但並不決定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可行性更多地取決於土地所處的經濟區位。

(二)、土地參與經濟活動的方式

土地一般以兩種基本方式參與經濟活動:1、一種是:作為勞動物件;2、第二種是:作為作業的空間或活動場所,土地所處的經濟區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間競爭顯得格外顯著。

(三)、城市內部的土地利用方式

二、原材料因子對經濟區位的影響

(一)、影響機制

1、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過運費大小,原材料的可運性、可替代性以及價值尤其是在產品成本中的構成狀況對經濟活動區位施加影響。

2、原料按**可分為初級原料與加工原料,初級原料是指從自然界直接獲取或經人工培育的原料。

3、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開採成本的差異性,使得處於不同區位的經濟活動主體獲取它的成本不同,直接影響到原料成本在總成本中佔較大比重的原材料型工業的區位選擇。

(二)、原材料對區位的影響機制隨著工業生產的組織方式而變化

1、現代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往往是利用多種原料,而且原料配合比例以及原料本身的**變動程度不一,因此原料對區位的作用也隨之發生變化。那些便於原料集散的區位(港口等)越來越顯示出其對原材料型工業企業而言的區位優越性。

2、現代經濟活動,尤其是工業活動,原材料組織的空間範圍已經擴充套件到全球範圍。即在全球生產組織與體系中尋求既能滿足自身需要,又**相對低廉並且*****的原材料**商。

三、能源因子對經濟區位的影響

(一)、能源分類

1.一次能源:為自然界自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

2.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經過加工轉化後的能源。

(二)、影響機制

1、能源是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大量消耗能源的產業活動,要求選擇的區位接近廉價的電力**地。

2、能源直接影響到產業經營成本、效率、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公眾對企業發展的態度。

3、穩定的能源供給是產業發展的必備條件,因此,區域的能源尤其是電力的供給保證程度是許多企業選擇區位的標準之一。

四、資本因子對經濟區位的影響

(一)、資本的型別

1、固定資本:包括廠房、裝置等。 2、金融資本

(二)、影響機制

1、固定資本 2、資金

(三)、資本流動與經濟區位

資本是生產要素中流動性最大的要素,資本在不斷流向最具創利機會的地區。

因此,就區域性地區而言,儲蓄並不一定轉化為本地區的投資,本地區的投資也可以大大高於本地區的積累。關鍵是在於是否具有使資本有充分獲利機會的區域條件。

五、勞動力因子對經濟區位的影響

(一)、勞動力特色

勞動力是人口中有勞動能力的一部分人口。一般而言,人口密集地區或都市也是勞動力最密集的地方,特別是大城市地區,有著多種多樣的熟練勞動力,對於需要大量勞動力**的經濟活動主體(企業)而言,大城市將比勞動力質、量都受到制約的小城市或農村地帶的區位更為有利。

(二)、勞動力素質

勞動力的素質越來越多地不是取決於勞動力的數量,而是取決於勞動力的質量。普通勞動力的獲取越來越容易,對經濟活動區位選擇的影響越來越小。相反,經濟活動對高素質的科技勞動力的需求卻越來越大,高素質勞動力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

因此,能夠獲取高素質科技勞動力的區域,成為最適宜現代經濟活動發展與布局的區域。

經濟地理學複習

名詞解釋 1 區位因子 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韋伯定義為區位因子為經濟活動在某特定地點進行時獲得的優勢,即費用的節約。教材p37 2 回波效應 表現為資本 勞動力 技術等要素受收益差異吸引而由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的現象,造成落後地區的衰退,區域差距擴大。3 貨物的供給範圍 商品服務範圍 由中心地...

經濟地理學

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地區發展上經歷了沿海大開放,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到中部崛起的認識和實踐過程。中部地區崛起被提到國家層面的本身,使全國區域發展形成四大板塊的基本格局明朗。作為全國,也是中部地區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 2008年底總人口9918萬人,居全國第一 出於自身發展的需...

經濟地理學

資訊科技產業的空間分布與地理因素的分析 專業 資訊091班學號 22 姓名 辛正傑 6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爆發以微電子 電子通訊和計算機等資訊科技為核心的 資訊革命 隨著資訊科技大規模產業化以及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西方國家的產業結構急劇調整,資訊產業迅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並成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