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踐為主體的小學德育活動課程的研究

2022-03-10 17:52:30 字數 4949 閱讀 2913

鹽城市第一小學欒衛新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在真切的體驗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在實踐研究中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發展自我。

關鍵詞:

德育德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體驗實踐

一、 問題的提出:

(一)現狀

當前社會生活正發生複雜而深刻的變化:人類社會已經悄然邁入21世紀,多元的時代衝擊著我們的生活。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觀正受到商品經濟大潮的不斷衝擊,致使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21世紀全世界面臨第一位的挑戰,不是新技術革命,而是德育問題!它要求我們的培養目標不僅是知識豐富、能力超群,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品德、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個性。

我們的德育現狀:首先表現為德育觀念的淡化。「五育並舉,德育為首」雖然我們都已接受,但在實際工作中,「德育讓位」的現象還大量存在。

其次是,傳統的德育缺乏發展的眼光,德育目標與社會實際的脫離,將德育目標封閉在校園狹小的圈子中,德育方式簡單化。

再次是,德育的內容與學生的需要背離。不從學生需求新知識、新觀念的內驅力入手,內容陳舊單一。

此外,德育方法陳舊,依據社會既定的道德準則與生活方式管理、控制、教導學生的日常行為,並監督著學生奉行。事實上,它取消了個體自主判斷與自主選擇的機會,同時也取消了個體自覺承擔道德的義務和責任。學生無法體驗道德行動的責任感,也不可能自覺地完成道德義務。

一味灌輸,途徑狹窄等等都極大制約當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這樣的德育不能真正地培養道德。

(二)反思

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德育不是乙個被認知的受動過程,而是乙個被道德主體實踐著、經驗著的主動過程;德育是主體自己對自己的教育,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而非強制灌輸;德育不是外在於學生生活、外在於學生生命的東西,而是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實踐、活動等融為一體的東西。

由此,德育內容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道德需求和道德能力;德育的途徑應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德育的方式也應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為兒童所喜聞樂見,易於接受。刻板的灌輸、管理、訓練等方法,強制兒童去服從各種道德規範的「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急需改變,相應地,我們要使德育過程與生活過程、活動過程緊密結合,構建起重情境、重實踐、重體驗的實踐德育模式。

而綜合實踐活動超越書本知識學習的侷限,要求學生從生活、社會現實中提出問題,圍繞人與自然、人與他人或社會、人與自我、人與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動主題,並深入自然情景、社會背景或社會活動領域,開展**、社會參與性的體驗、實驗等學習活動,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整體認識,發展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而,綜合實踐活動為密切學生與生活、學生與社會的聯絡,架起一座橋梁。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開闢了一條與他生活於其中的世界互動作用、持續發展的渠道,倡導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

二、概念界定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它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領域,並滲透資訊科技教育。它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親身經歷,在積極參與的"考察"、"實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

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需要。學生的主體性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活動和交往是學生成為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的必經途徑。

基礎教育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必須重視實踐活動和交往活動的發展價值,密切學生與生活、與社會的聯絡,滿足學生多方面的發展需要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出發點,能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等。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下,舒展心靈、放飛希望,在活動中促進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關心社會發展;促進學生關注自我、發展自我。所以說,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德育主體,使德育煥發了新的生命活力,綜合實踐開闢了小學德育的新途徑。

三、理論支撐:

1、綜合實踐的相關理論。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國情的客觀要求。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社會生活方式變革不斷加劇的社會背景下,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克服片面的書本教育的弊端,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以適應學習化時代、資訊社會和我國改革開放時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以及適應每個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

2、現代德育價值觀。現代德育充分關注生活中的人,關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服務,引導人去建構個人完滿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結構中獲得個性的完滿,實現德育目的。正如魯潔教授在《德育社會學》中所說,德育的終極意義表現在「不僅讓人們去遵守某種社會秩序,道德規範,使社會的發展得以按部就班地進行,它還要促使人們找回那個已經失落的世界,失落的自己,使人們擁有世界,擁有自己。

」3、主體教育思想。道德是貫注著人的主體精神的自由自覺活動。道德作用的發揮及其存在無不以人的主體性的發揮和人的自由自覺為前提。

道德行為的本質是主體性的。先天心理圖式的存在決定著即使是0歲的嬰兒也不等於道德上的「白板」,他們已經通過社會性遺傳,獲得了社會性心理文化特徵,因此兒童從一開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而不是道德容器。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志、選擇願望、自主負責性的主體。

4、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於實踐。首先從德育目標看,既包括對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培養,也有對學生道德心理、道德行為的鍛鍊,而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所以德育目標本質上是實踐的。

其次,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動和交往的本質是實踐的,所以德育過程本身應該是一種實踐活動。第三,德育實踐活動才是檢驗學生道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所以,德育應該是德育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

5、道德心理發展的相關理論。人的品德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和活動過程中形成、發展的,德育離不開心理學所揭示的心理活動的形式及其規律的指導。小學生在道德生活中的主體性尚處於不成熟、不穩定狀態,尚處於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創造、由順從向選擇,以及由潛在的主體向現實主體、由自發主體向自為主體的矛盾轉化過程中。

教師應充分認識兒童這些特點,在德育過程中,充分順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道德心理發展水平進行教育。

四、實踐研究

一、以新課程理論為支撐,找準活動定位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從小學到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

面對新的課程改革,實踐中如何體現它的特點,把握其精神實質和內涵,我校老師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型和力量,不斷探索。平時,老師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等理論書籍,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提高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性的認識。老師們還通過聽專家、學者講座,上網查詢等方式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並蒐集了許多有關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料。

為了讓自己盡快地走進新課程,老師們還積極參加培訓,爭取機會到外地去學習、觀摩,並及時地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在教研活動中和大家切磋、交流,使大家在對不同型別的案例剖析中獲得了多方面的啟示。

二、以德育效果為取向,多方位落實措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為學生的發展開闢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會的廣闊空間,為學生開啟了乙個開放的學習途徑,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注意了以下幾點:

1、 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乙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生活和已有經驗,學生所處的實際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出發,展開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首先,活動專案、活動主題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主題、專案或課題。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或課題越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經驗、貼近社會現實,學生越能夠較好地操作,越有積極性。

第二,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自然情境和社會情境,或特定的活動場所(如勞動基地、勞動教室等)中展開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勞動、服務等實際的活動。

第三,在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階段,要引導學生聯絡個體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生存的環境和社會顯示來總結、反思,獲得實際的體驗,深化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認識。

第四、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綜合實踐活動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課程,它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實踐,同時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指導。

處理好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的乙個基本要求。

2、恰當處理年級部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係。

綜合實踐活動要集中體現年級的特色,年級部應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根據本年級的特色推出相互銜接的計畫,即「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畫」以及「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畫」。

年級部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應當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3、把資訊科技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一種簡單的手工勞動,不同於簡單的興趣活動。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考慮資訊時代對學生的發展的現實要求,要把資訊科技有機地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實施過程之中。把資訊科技作為一種素養,滲透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中,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4、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三條主線搭建實踐的舞台。

學生在走進社會的過程中,感受到大千世界活生生的情態,讓學生在真真切切的世界中「體驗真切」,體驗成長的快樂。我校每個班都組成了多個興趣小組,研究的主題涉及軍事、環境、服裝、歷史、手工等,內容相當廣泛。由於學生課題自己定,方案自己寫,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因而綜合實踐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開發的三個維度自然、社會與我,圍繞「**物質世界、關注社會生活、感受自我成長」這三條線索,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

(1)親近自然 ,陶冶情操

圍繞「親近自然」這一主題,我們開展了「身邊的花草樹木」、「和綠色一起成長」、「了解身邊的事物」、「種下一片綠」、「水——生命之源」、「春天的歌」等對自然的欣賞、學習、**的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在發展學生的**興趣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的關係,養成對自然負責的態度和行為。

以實踐為主體的小學德育活動課程的研究

鹽城市第一小學欒衛新 摘要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 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 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 在真切的體驗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引導學生自我教育 在實踐研究中養成合作 分享 積極進...

構建生命德育活動課程的實踐探索

作者 高靜東 江蘇教育 2011年第10期 多年來,我們江蘇省無錫市堰橋中學以 發現每位學生的價值,發掘每位學生的潛能,發揮每位學生的特長,發展每位學生的個性 的教育理念指導學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社會影響。同時,我們也深刻地意識到,目前學校德育工作尚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在德...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以

x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畫 鎮中心校 xx年xx月xx日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畫 鎮中心校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為統領,以研讀局領導 在全縣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常規教學管理現場會暨主體化成果展示會上的講話 和教育局 教師進修學校學初調研工作的指示精神為開端,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