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資訊系統知識點

2022-03-06 22:47:56 字數 4844 閱讀 6487

第一篇概念篇

第一章管理資訊系統

一、管理資訊系統的定義:

管理資訊系統是乙個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硬體、軟體、網路通訊裝置以及其他辦公裝置,進行資訊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以企業戰略競優、提高效益和效益為目的,支援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運作的整合化的人機系統。

二、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

最重要的是概念結構、功能結構、軟體結構和硬體結構。

1、概念結構。

從概念上看,管理資訊系統有四大不見組成,即資訊源、資訊處理器、資訊使用者和資訊管理者。

資訊源是資訊產地;資訊處理器擔任資訊的傳輸、加工、儲存等任務;資訊使用者是資訊的使用者,他應用資訊進行決策;資訊管理者負責資訊系統的設計實現,在實現以後,他負責資訊系統的執行決策。

三、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

1、一般系統工程均要有三個成功要素:

(1)合理確定系統目標(2)、組織系統性隊伍、(3)遵循系統工程的開發步驟。

2、資訊系統的開發步驟:

(1)、建立資訊系統委員會。

(2)、在資訊系統委員會領導下要建立乙個系統規劃組或系統分析組,簡稱系統組。

(3)、進行系統的規劃。

(4)根據系統的要求組織乙個個專案的開發。

3、專案開發的階段(生命週期)分類: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現和系統評價。

專案規劃:包括企業目標的確定、解決目標的方式的確定、資訊系統目標的確定、資訊系統主要結構的確定、工程專案的確定及可行性的研究。

系統分析:包括資料的收集、資料的分析、系統資料流程圖的確定以及系統方案的確定。

系統設計:包括計算機系統流程圖和程式流程圖的確定、編碼、輸入輸出設計、檔案設計、程式設計等。

系統實現:包括機器的購買、安裝、程式除錯、系統的切換及系統的執行和維護等。

系統的評價:包括建成時的評價和執行後的評價,發現問題並提出更新的請求等。

4、一般來說,不管系統執行的好壞,每隔3-5年也要進行新的一輪的開發。

5、在進行資訊系統的規劃和分析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考慮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組織以及管理系統的變革,充分考慮資訊科技的潛能,以達到系統的開發效果,使之合理性最大。

第二章管理學基礎

一、管理的定義和性質:

定義:管理是通過計畫、組織、控制、激勵和領導等環節來協調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以期更好的達成組織目標的過程。

性質: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管理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管理學是一門不精確的學科。

二、主要管理科學家的論點

1、泰勒———「科學管理」

代表作:《科學管理原則》

原理:(1)、憑科學辦事,大體憑粗淺經驗辦事。

2)、集體行動協調,避免不向和拍。

3)、做到彼此合作,而不是個人主義的混亂。

4)、追求產出最大,而不讓它受到約束。

5)、盡最大可能培養工人,是他們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就。

2、法約爾———現代經營管理理論

代表作:《一般工業管理》

基本原則:勞動分工、權利和責任、紀律、統一指揮、統一領導、個人利益服從集體

利益、合理的報酬、適當的集權和分權、跳板原則、秩序、公平、保持人員穩定、首創精

神、人員的團結。

3、邁約———行為科學學派

觀點:認為人是社會人,企業應當為社會作貢獻,應關心職工,應當認為職工有權在產出中獲得生活資料。

4、康托納唯奇——數學管理學派

代表作:生產組織與計畫的數學方法。

5、哈默——bpr

bpr以企業過程唯物件,從顧客的需求出發,對企業過程進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徹底地再設計;以資訊科技和人員組織唯使能器,以求達到企業關鍵效能指標和業績的巨大提高或改善,從而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有幾個關鍵點:

(1)出發點:是顧客滿意,企業戰略發展。

(2)途徑:改變企業過程。

(3)手段:以it的應用和人員組織的調整唯方法。

(4)特徵:企業效能的巨大提高。

三、管理的組織

1、u型組織(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它是一種內部一元化領導組織形式。

有純直線制的形式和直線職能制組織兩種。

2、m型組織:矩陣式組織和事業部制組織形式。

3、h型組織:h型組織進一步發展就好似虛擬組織,又稱為動態聯盟。

第三章資訊基礎知識

一、資訊的定義和性質

(1)定義:資訊是經過加工後的資料,它對接收者的行為能產生影響,它對接受者的決策具有價值;資訊是乙個社會概念,它是人類共享的一切知識、學問以及客觀現象加工提煉出來的各種訊息之綜合。

(2)基本屬性:事實性、等級性、可壓縮性、擴散性、傳輸性、分享性、增值性和轉換性。

事實性:事實是資訊的第一和基本的性質。

等級性:資訊的等級分為戰略級、策略級和執行級。

戰略資訊:關係到企業長遠命運和全域性的資訊。

策略資訊:關係到企業運營管理的資訊。

執行級資訊:關係到企業業務運作的資訊。

二、資訊管理的概念

面向開發的專案管理、面向資訊系統內部的運營管理、面向未來的規劃管理

三、資訊的生命週期

1、資訊的生命週期是要求、獲得、服務和推出。

2、在資訊的生命週期包括一些主要的過程:資訊的收集、資訊的傳輸、資訊的加工、資訊的儲存、資訊的維護以及資訊的使用等6種。

(1)資訊的收集

a、資訊識別的方法:有決策者進行識別、系統分析員親自識別、兩種的結合。

b、資訊的採集方法:自上而下的廣泛收集、有目的的專項收集、隨即積累法。

c、區別資訊源的兩個標準:一是地點、一是時間。

按地點來分:資訊源分為內源和外源。

按時間來分:資訊源分為一次資訊和二次資訊。

d、資訊屬性的維數是很多的,但從採集出發我們關心三維:階段維數、層次維數和**維數。

階段維數:說明資訊和決策過程的哪個階段有關,與弄清問題階段、解決問題階段有關,還與選擇階段的問題有關。

層次維數:企業哪級需要的資訊,是高層、中層,還是基層。

**維數:是內源還是外源,這直接影響到資訊的採集方法。

e、資訊表達方式:文字表述、數字表述、影象表述。

(2)資訊的加工

a、新度:資訊和現實之間的時間差。新度越小,資訊越新。

資訊的新度還和資訊是條件資訊還是執行資訊有關。

條件資訊:是指現實過程某一定點資料;

執行資料:是指乙個時間間隔內發生資料累計。

b、資料處理所用的數學模型主要有**模型、決策模型和模擬模型。

(3)資訊儲存

a、資訊儲存的裝置主要有三種:紙、膠卷和計算機儲存器。

● 紙:

優點:儲存量大、體積小、便宜、永久儲存性好,並有不易塗改性。存數字、文字和影象一樣容易。

缺點:傳送資訊慢,檢索起來不方便。

● 膠卷:

優點:儲存密度大,查詢容易。

缺點:人閱讀時必須通過介面裝置,不方便,且**昂貴。

● 計算機儲存器:主要用來儲存變化的業務和控制資訊。

b、資訊的儲存方式也是由系統目標確定。

(4)資訊的維護

a、主要目的是在於保證資訊的準確、及時、安全和保密。

b、資料產生錯誤的原因由兩個:一是檔案報表錯、二是轉抄資料時產生錯誤。

(5)資訊的使用

a、資訊的使用包括兩個方面:技術方面和如何實現價值轉換的問題。

技術方面: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高質量地把資訊提供到使用者手邊。

價值轉化:資訊使用概念上的深化,是資訊內容使用的深度上的提高,資訊使用深度大體上可分為三個方面:提高效率階段、及時轉化價值階段和尋找機會階段。

四、資訊管理階段的內容:

人事資源管理、硬體軟體管理、通訊管理、辦公室自動化、規劃管理。

第四章系統的概念與性質

一、系統的定義、要素、特點、分類

1、定義:系統是一些部件為了某種目標而有機結合的乙個整體。

2、要素:按照一般系統論的觀點,系統應當有5個要素

(1)系統應當有一些主量集合。

(2)系統的主量是隨時間變化的。

(3)系統的主量可以表示於笛卡爾座標上,叫系統的行為。

(4)行為的結合叫做論域。

(5)系統的狀態和轉化結構叫做系統的st結構。

3、特點:

(1)系統是由部件組成的,部件處於運動狀態。

(2)部件之間存在著聯絡。

(3)系統行為的輸出也就是對目標的貢獻,系統各主量和的貢獻大於各主量貢獻之和,即系統的觀點1+1>2。

(4)系統的狀態是可以轉換的,在某些情況下系統有輸入和輸出,系統狀態的轉換是可以控制的。

4、分類

按系統的抽象程度分類:概念系統、邏輯系統和實在系統。

按系統功能來分類:社會系統、經濟系統、軍事系統、企業管理系統等。

按系統和外界的關係: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

按系統內部結構分:系統分為開環系統和閉環系統。開環系統又可分為一般開環系統和前饋開環系統;閉環系統分為但閉環系統和多充閉環系統。

5、評價:目標明確、結構合理、介面清楚、能觀能控制。

第16章資訊系統規劃

一、戰略規劃

1、定義:戰略是組織領導者關於組織的概念的集合,其中包括:組織的使命和長期的目標;組織的環境約束及政策;組織當前的計畫和計畫指標的集合。

2、方向和目標:方向和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劃分:

(1)時間區段:方向是持久的,無中止的,無時限的,而目標是有時限的,可以為子目標所替代的。

(2)特殊性:方向指的是內容較廣,較通用,是涉及印象、風格以及認識上的東西;目標則較專一,是在某一時刻可以達到的東西。乙個目標的完成就沿著方向所指的境界前進了一步,但未必能達到最終目標,乙個戰役的勝利步等於於戰爭的勝利。

(3)聚焦點:方向長根據外界環境敘述,而目標則是內向的,隱含如何利用去也

的資源。

的。 3、特點

(1)戰略規劃的有效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戰略正確與否,正確的戰略應當做到組織資源和環境的良好匹配;一方面是戰略是否適合該組織的管理過程,也就是和組織活動匹配與否。

管理資訊系統知識點小結

管理的定義 通過有效的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和創新等職能對組織的資源進行有效的配 置和轉換,實現組織預定目標的過程。對管理的不同定義以及相關理論學派 管理的職能 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 管理創新 管理的層次 資訊理論的創始人夏農和韋佛 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資訊 資訊的定義 ...

管理資訊系統知識點歸納

人類社會三大資源 資訊 物質 能源。資訊定義 iso的 是對人有用的資料,這些資料將可能影響到人們的行為與決策。資訊特徵 普遍性 時效性 相對性 與物質不可分割性 可傳遞 干擾性 可加工性 可共享性。資訊處理過程 1.資訊採集 2.資訊組織加工 3.資訊儲存與檢索 4.資訊服務。資訊系統 是乙個利用...

管理資訊系統期末知識點總結

6 設計的原則?1 設計在邏輯上必需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結構上應當與處理的方法相一致 2 設計要系統化,乙個 應惟一標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屬性 3 設計時,要預留足夠的位置,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 4 要注意避免誤解,不要使用易於混淆的字元 5 要注意盡量採用不易出錯的編碼結構 6 當 長於4個字母或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