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2022-02-27 14:44:37 字數 2890 閱讀 2858

古體詩與近體詩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1、區別:

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

那麼古體詩與近體詩有什麼區別呢?總的來說可以從句法、用韻、平仄上來區別。

在句法上,古體詩每句的字數不一,每首詩的句數也可以不一樣。而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超過八句的為排律或稱為長律。)

在用韻上;古體詩每首可用乙個韻,也可以用二個或二個以上的韻,也就是說可以在一首中換韻。而近體詩每首只可以用乙個韻,再長的排律也不可以換韻。古體詩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在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

近體詩只在偶數句上押韻(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體詩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而近體詩一般只可用平聲韻。

在平仄方面,古體詩不講究。而近體詩是十分講究的。

在律詩中,第

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是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句形一樣,詞性相對,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實際上

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絕好的對聯。

古體詩是與「近體」相對而言的詩體。

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寬,除七言的柏梁體句句押韻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韻腳可平可仄,亦可換韻。

篇幅長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齊劃一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也可雜用長短句,隨意變化,為雜言體。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雜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

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漢魏以來樂府詩原是配合**的,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摹仿前代樂府而作,有沿用樂府古題的如李白《蜀道難》,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題的如杜甫「三吏」、「三別」、白居易《新樂府》,都已不合樂,實屬古體詩範圍。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為單位的絕句,或稱「古絕句」,唐時也有作者,與講究平仄的近體絕句不同,也屬古體詩一種。

2、聯絡:

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

南北朝後期有一部分詩作開始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體到近體間的過渡形式,或稱「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如王勃《滕王閣》為古體詩,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聲律上近似分押仄、平兩韻的兩首七言絕句。唐代律詩格律定型之後,詩人們的古體作品中更常溶入近體句式。

如王維、李頎、王昌齡、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頗有律句、律聯。歌行體如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詩作者則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韓愈等均有所創造。

後來明、清學者自覺注意到古詩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現象。清代王士□更認為古詩有平仄,於是趙執信、翁方綱等人專門研究古詩聲調。他們的研究,對於詩歌創作時自覺區別古體、近體聲律不無貢獻,但由於忽視古詩實以自然音節為主,因此頗有牽強,以至被譏為「不見以為秘訣,見之則無用」(崔旭《念堂詩話》)

古體詩和近體詩!

什麼是古體詩?簡單地說是指依照古代的詩體寫的詩。看到這裡大家就可能會問到「古代的詩體」的問題。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古體詩就是唐代以後指和近體詩(律詩、絕句)不同的一種詩體,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數沒有限制,每句的字數也可以不相等,平仄和用韻都比較自由。也叫「古詩」或「古風」。

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庾信」,準確來說庾信是著名的詩人,他與徐陵創造了「徐庾體」是一種詩歌形式。徐庾體指南北朝時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詩文風格。

徐摛和庾肩吾都是南朝梁後期詩人,為簡文帝蕭綱所器重,並以寫豔體詩聞名。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詩風亦繼承父輩,比較靡麗,而且多用典。徐陵後來仕陳,繼續寫作豔體詩。

庾信則因出使被留在北周,後期詩風有所變化,顯得蒼涼剛健,非徐陵所及;但重辭藻、用典多的特點,仍與徐有相似之處。唐代元稹為杜甫作墓誌銘,曾概括「徐庾」的特色為「流麗」,這是就詩來說的。就駢文而論,則專指徐陵和庾信兩人。

他們比前輩沈約、任昉等,更講究用典,寫得更麗逸,但由於過份拘泥於典故,有時個別文句欠通順,影響了文章的流暢.) 都屬於古風的範圍;唐代以後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統稱,跟「古體詩」相區別,句數、字數和用韻等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就叫近體詩。即使是近代,甚至現代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也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在押韻、平仄、對仗等方面,都有許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之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一般只押平聲韻;

(3)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4)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叫做長律。長律自然也是近體詩。長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題目上標明韻數,如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七言長律也有一些,如杜甫的《清明》而首等,不過數量很少。這種長律除了尾聯(或除了首尾聯兩聯)以外,一律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

另外還有一種一首四句的詩,叫做絕句。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

絕句實際可以分為古絕和律絕兩類。古絕可以用仄聲韻,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與近體詩平仄規則不同。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要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就等於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

總括起來說,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包括長律)則屬於近體詩。絕句有的屬於古體,有的屬於近體。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古風分為五古、七古,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實除了五言、七言之外,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指的是長短句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雜言詩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法,沒有什麼理論上的根據,大家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體會。

古體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例如 李白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

高考古體詩真題總結講解與訓練

古體詩 古體詩概述 古體詩又被稱為 古風 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首先,它在句數上是沒有約束的,長短有時也是參差不齊的。例如陳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再如李白的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其次...

古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綜觀詩律的發展,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 齊梁體 就被稱為古體,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通稱為古體。近體詩既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熟。古體和近體在句法 用韻 平仄上的三大區別 一 句法 古體每句字數不定,四言 五言 六言 七言乃至雜言 句子參差不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