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2022-02-27 07:24:35 字數 2450 閱讀 4600

經歷知識形成過程,**課堂活動

[內容提要] 小學數學課學教學中,隨著新一輪課改轟轟烈烈的展開。教學要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對學生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靈活解題有相當大的幫組。

[關鍵詞]數學教學經歷自然生活知識形成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應該是乙個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是乙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這種探索與發現的過程要讓學生切實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造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明確知識是如何產生及如何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那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呢?

我談談自己的一點粗淺的感受。

一、將數學知識的產生「還原」成自然生活。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通過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不僅可以使他們從中領略到數學知識的奇妙,學習到**問題的科學方法,而且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逐步的培養和發展。

如何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有機的結合起來,重現某一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情景呢?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設計當時這一知識產生的歷史背景,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列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課中,不能光把面積的計算公式告訴學生,讓學生通過學具,將乙個平行四邊形通過畫、剪、移、拼等幾個過程,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乙個長方形,然後再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於長方形的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長方形的面積,由於長方形面積等於長乘以寬,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就等於底乘以高。又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我打破了傳統教材中的例題1、2,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這樣的生活情景:

師:(利用幻燈片出示情境圖)淘氣和笑笑準備去春遊,他們一起買了這些食品,請你們幫他們分一分,淘氣和笑笑提醒大家,要分的一樣多哦,(板書大課題:分一分)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分的每份一樣多叫怎麼分?

生:平均分。

師:今天我們在分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平均分這一關鍵點。(板書:平均分,一樣多)

請同學來說說怎麼分這些食品呢?

生1;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平均每人分2個蘋果。

算式:4÷2=2 (整數)

生2: 2瓶水平均分給2個同學,平均每人分1瓶水。

算式:2÷2=1 (整數)

師:剛才的兩個問題,同學們都回答很好,接下來一塊餅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多少呢?(大螢幕出示乙個圓餅)

生:1塊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半個(大螢幕課件演示)。

算式:1÷2=

師: 半個怎麼表示呢?

師:如果1快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多少呢?

師:那麼這一半我們怎麼表示呢?我們以前學過這樣的數嗎?

師:同學們都表現比較好,數學上用來表示一半的數就是,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

這樣老師成功的將教科書中的兩個例題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情境創造性展示出來。使學生既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又探索出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操作中發現知識,**知識,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和品嚐出自己獲取知識、取得勝利的喜悅。

二、將數學知識的發展「回歸」自然生活。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於生活又應用於自然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自然生活的聯絡。」這既是數學教育的需要,也是當前教育改革極力提倡的乙個重要方面。

如果數學教學還是夸夸其談,不聯絡自然生活,毫無疑問是不適應時代要求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回歸自然生活,尋找數學模型。讓學生到生活中發現尋找數學問題並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來解決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

如在教學梯形面積一課時,課堂上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滲透轉化,幫助猜想

1、先組織學生回憶怎麼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計算,那麼梯形能不能也利用同樣的方法轉化成乙個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呢。

2、組織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梯形通過旋轉平行變成平行四邊形,然後來對比梯形各邊和平行四邊形各邊的關係,梯形面積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從而大膽猜測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二)小組合作,實驗驗證。

1、再拿出已經標有面積的梯形教具讓學生驗證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討論。

課後學校有一塊梯形的沙坑,為了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如何,我帶領學生來解決實際問題,測算出梯形沙坑的面積。一開始孩子們都蒙了。緊接著學生們在討論著什麼,要算梯形沙坑的面積,就要知道梯形的上下底和高,於是學生從體育器材室借來了軟皮尺,先後量出了沙坑的上下底和高,然後記錄資料,並且算出了沙坑的面積。

學生真正從實踐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學教學中,使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但知識經歷過程的體現必須千方百計的融入生活情境,以生活實踐為「平台」,借組形式多樣的活動,把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相「鏈結」,從而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關注學生經歷策略的形成 體驗過程

師 你是怎樣理解題這句話?生 1 大杯的容量的等於小杯的容量 2 3個小杯的容量相當於1個大杯的容量 3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貼 師 你能用假設的策略解決這道題目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比一比誰的想法多。教學至此,假設策略 呼之欲出,成為學生此時的乙個真實需要。2 必要的技能指導是策略形成的...

經歷知識過程操作建立表象

平面圖形的認識 教學案例及反思 晉中市榆社縣箕城小學吳麗紅 教學案例 1.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圖形形狀。1 摸一摸。師 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桌上都有哪些物體?師 請你們拿出長方體摸一摸它的乙個面,說說你有什麼感覺?生 光光的,滑滑的 師 請你們閉上眼睛摸一摸長方體另外乙個面,把你們的感覺說給身邊的同學...

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

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突出學生的探索精神 讀 教學論 有感 書中作者認為兒童的成長有一定的模式,因此從根本上說,教學就是試圖促進學生成長或者塑造學生的成長的活動。作者還強調 教育過程的核心應該是為受教育者提供幫助和對話的機會,以促進他們將經驗轉化為更加強有力的符號系統和秩序系統。還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