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訪故事

2022-02-25 14:57:56 字數 1127 閱讀 2267

本學期學校積極開展「萬師訪萬家」活動,讓久居校園的我們真實的深入學生家庭,與孩子家長面對面,促膝長談。歷經多次家訪,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家訪工作是教師們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應該是教師經常性的工作。

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也不是讓學生難堪,而是要與家長、學生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真心交流和溝通。家訪工作常「報喜」,可以為後進生的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

"稱讚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於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於教師,不忘這一"棍」之仇,給下一步的工作製造了障礙通過一次次家訪,積極去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先感化家長,再去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自信,希望和熱情。

只有這樣,他們那柔弱的心靈之花才能在乙個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溫暖的環境中盛開,並結出豐碩的果實。我還要紮實的做好這項工作,使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之路。下面講講我的一些感悟:

第一,家訪工作深入孩子家庭,與家長學生面對面交流,了解了學生的個性探知了家長的想法,增進了師生感情,對以後的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有人說過,「生活中不是因為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的,老師要具備一雙慧眼時刻觀察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缺點,優點加以發揚光大,缺點想出對策予以改正。

作為教師,我們要想方設法全方位了解學生,要用「立體的眼光」多角度的看待學生。

第二,家訪使我們認識到:乙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四十分之一,不起眼;而在家長心目中卻是百分之百,家長無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孩子都肩負家庭厚重的期望。通過家訪,老師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

第三,家訪讓我感受到關注孩子心理和關注孩子健康一樣重要,關注孩子習慣,有意識的培養好習慣好品性是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的。

第四、通過家訪,讓老師了解在家的孩子,讓家長了解在校的學生,為我們一起攜手扶助孩子成長提供了最直接的機會。 讓家長與老師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我也感知到,家訪是一座溝通的橋梁,是一門交流的藝術。

我願虛心求教,傾心奉獻,讓家訪工作做到有實效有作為,讓孩子臉上的笑容更加璀璨動人!

家訪的路上,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用教師的愛叩響學生的心門,用家訪架起一座家、校之間的連心橋,在這座橋上,讓教師與學生越走越近,多乙份理解,多乙份信任,多乙份親近,也多乙份教育的成功!

我的家訪故事

我們繼續走著,這一站,我們來到了杜澤明家。因為前段時間,我們班的杜澤明同學又和其他同學鬧矛盾了。杜澤明這孩子父母不在身邊,性格暴躁,不服家長,喜歡亂花錢。我多次和他父親反映這一情況,但 棍棒 教育不但無效,他還產生了抗拒心理。針對這一情況,我改變了方法,決定去他家和他父親一起尋找這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我的家訪故事

夏芹 五 1 班班主任兼語文教師,市級小學語文骨幹教師,讀寫競賽一級輔導員,從事小學教學工作二十年,在教學上兢兢業業,紮實肯幹,潛心鑽研,勇於創新,耐心細緻地關愛每乙個學生,力爭讓每位學生都揚起理想的風帆,樸實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大家的一致稱讚。導語 成功的家訪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

我的家訪故事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家訪中流淌著愛心,尊重,折射出正是教育的魅力。每一次走訪,我都不想把它變成過場。訪過之後都應該留下點什麼。訪過梁錦珂家,我給孩子留下 樂觀 一詞,告訴他身上就擁有這一寶貴的品質,以後他會不怕挫折,不怕困難,勇往直前。訪過方俊澤家,我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