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教學反思

2022-02-11 09:38:35 字數 793 閱讀 7359

《月光啟蒙》是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在本次教學設計中,因為是第一課時,主要以初讀課文解決字詞障礙,並重點學習「唱歌謠」部分。

在課堂教學中,環節比較清晰,也達到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引導學生品讀「歌謠」的時候,我設計一到學生有層次的朗讀:第一遍讀流利,第二遍讀出感情,第三遍讀出感悟。可能是由於學生沒有在月光下母親摟著自己聽歌謠的經歷,再加上自己的師範讀第一段時語速有些快,當我再次引導品讀歌謠時,學生沒有讀出預期的效果。

關於朗讀,我覺得每個語文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重視訓練。

這是一篇抒情的散文,為了營造朗讀氣氛,我在朗讀環節新增了背景**。課堂中在教師範讀、學生感悟品讀及文改詩的部分新增了**,多則不佳,**多的**渲染反而會「拖累」朗讀。如果把文改詩的環節提前至引導學生感悟朗讀歌謠的環節之前,效果會更佳。

在課堂提問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瀏覽課文,思考母親是從哪些方面啟蒙我的。」剛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有些不明白,如果改為「母親用哪些方式啟蒙我的?

」這樣的問題會更明確,也能迅速找出「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的方式;在引導學生感受母親對作者的愛時,我提問道:「母親僅僅是在為我唱歌謠嗎?她孩子想我傳遞著什麼?

」學生回答「知識,文化……」,我的本意是引導孩子感悟母愛,如果問題改為「母親僅僅是在為我唱歌謠嗎?你還能感受到什麼?」這樣學生更明確該回答什麼。

明確提問,會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文字。

每一次公開課都是一次鍛鍊,一次提公升。認識自己課堂上的不足,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月光啟蒙教學反思

陳瀟 月光啟蒙 是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學期新編入的一篇課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 煤礦詩人 民間文化作家孫友田的 月光母親 改編的。課文語言樸素,但充滿情真意切。分析題目,月光 啟蒙 母親 三者缺一不可,其中 啟蒙 又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其一,編者把原文題目 月光母親 改為 月光啟蒙 並在課後練習...

月光啟蒙教學反思

昨天做了學校公開課,我選擇了 月光啟蒙 這是著名作家 詩人孫友田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文章回憶了母親在美麗寧靜的夏夜,伴著明月星光,為兒時的 我 唱歌謠 童謠,講神話故事 說謎語的動人情景。言美情濃 飽含 詩情 詩意 是本文最大的特點。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多 教學手段,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促讀,通過...

《月光啟蒙》設計及反思

月光啟蒙 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栢景灣小學王蓉 教材解讀 月光啟蒙 是著名作家 詩人孫友田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文章回憶了母親在美麗寧靜的夏夜,伴著明月星光,為兒時的 我 唱歌謠童謠 講神話故事 說謎語的動人情景。文章以 文學的啟蒙 為線索,語言優美,其中的民歌民謠明快 流暢,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讀來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