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月份反思金星

2022-02-11 03:17:58 字數 4817 閱讀 2249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教師:王金星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的第7單元的教學內容,孩子們在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這個單元中已經見過了表示**的一位小數,再加上孩子們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孩子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的小數並不陌生。下面是我對《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我講授了小數的認識和比較小數的大小兩個知識點,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其中有得也有失。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即便是兒童,也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小數,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初次接觸的,所以在教學上也體現了乙個難點。

在初步認識小數前,我估計到了有個別學生可能會在小數的讀法上出現跟整數一樣的讀法這種錯誤。在課堂上果真有幾個學生把小數點後面的數字讀成幾十幾,比如:有的學生把18.

46讀成十八點四十六。針對這種情況,我讓讀錯的學生多讀幾次,直到他讀對為止。課後還叫成績好的學生在黑板上寫幾個小數考考,以使他們達到學會的目的,這樣一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比較小數的大小時,我用課件演示購物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去哪個商店買鉛筆盒」這個問題應如何解決。引導學生說出用比較大小的方法來解決,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研究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出現了兩種方法,其一是把小數變成以「角」為單位的整數來比較;例如:比較4.90元和5.

10元的大小,有的學生把4.90元變成4元9角0分,把5.10元變成5元1角0分,然後進行比較,因為4元小於5元,所以4.

90元小於5.10元。其二是先比較整數部分,然後再比較小數部分。

例如:比較2.55和2.

62的大小,學生先比較整數部分,2與2相等,然後再比較小數點後面第一位5小於6,所以2.55小於2.62。

再如比較4.56和3.83的大小時,先比較整數部分4大於3,所以4.

56大於3.83。第二種方法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因此我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情境多說,以達到學會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在鞏固這一環節,我讓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而且還採用了一生提出問題,請另一生幫助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在練習比較兩個小數大小的基礎上,引出比較幾個小數的大小,讓學生通過獨立試算、討論,從而掌握比較幾個小數大小的方法和步驟。

存在的不足之處:1、鼓勵性語言不夠豐富,沒有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2、有的地方老師講得太多,還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平均數》教學反思

教師:王金星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乙個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組資料的總體情況,代表一組資料的平均水平。要求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是本節課的重點。

新課程下,又一次上《平均數》這一內容,與以往的傳統教學相比,感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

首先,課程目標的著眼點不同。在以往的教學中,關注的是知識點,是結果,讓學生會做題,會解題,會考試。而如今的課著眼於經歷、體驗、感受平均數的產生,理解平均數的本質意義,關注的是學習過程,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鑰匙策略,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經歷、感悟到了求平均數的重要性,在交流、合作中認識到了平均數的本質意義這一點我深感欣慰,孩子們在自學的應用數學解決問題。比起以前單純地教給孩子們解題方法,更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

其次,這節課與以往教學平均數的呈現方式不同。在這節課上我注重了讓孩子們在數學活動中學習,首先讓孩子們產生對平均數的強烈需求,在經歷了平均數產生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數的本質意義,學會了求平均數的方法,然後再去解決問題。

再次,關注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課改提出:「數學要體現生活性」「學有用的數學」。

本節課我在設計練習時設計了「小河游泳」: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10厘公尺,小明身高150厘公尺,他下河游泳會不會有危險?使孩子們在討論中加深了對「平均水深」的理解,從中體會到了應用數學知識要靈活。

本節課的遺憾:課堂上未能對每個學行舉出的平均數例項進行探索、拓展應用,課結束時學生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時只是泛談體會和收穫。

新課程以來再次上這一內容,真實體會到了與以往教學的最大不同:學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更深入地投入,因為: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教師:王金星

本節課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本節課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並且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滲透數學思想,圍繞這一目標要求進行了實踐,感覺基本上達成了本課的教學要求,同時也在教學實踐中暴露出一些問題,下面結合本節課教學的情況進行反思。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在教材中,這一部分內容是這樣編排的:例1編排的是服裝搭配,屬於組合內容;在練習中安排了一些配合例題的鞏固性練習。進行備課時,我對例題的素材進行反覆的思考,並且參考了許多相關的案例設計。

經過多次更改,決定以小紅參加冬遊活動的情境創設,使每一位學生也溶入其中,創設了——「衣服搭配——早餐搭配——數字搭配一系列活動,學生學得有趣,同時每一項活動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的,啟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滲透數學思想。

本節課選擇的四個教學素材並不是隨意組合的。而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教育教學價值,各種數學思想分層次、分步驟地借助素材的**進行滲透。比如在服裝搭配這一環節,重點是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明白怎樣找出一種既不重複又不遺漏的搭配方法。

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要讓學生借助學具、有用連線的方法、有用文字書寫地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學生的思維由具體過渡到抽象。本環節的引申部分,重點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個性化、簡潔化的表示方法,使學生明白各種不同的搭配可以用盡可能簡單的數字、字母、符號表示出來,同時在素材的搭配種類上也有了拓展,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增加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尋找搭配方法時,我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活動的機會,在自主**、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搭配的規律和方法,在反饋交流中比較得出搭配的過程中怎樣避免重複和遺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順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複、不遺漏,體驗搭配的有序性。在經歷探索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開拓的意識。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部分學生間出現的錯誤資訊,沒有充分展開,造成很多的生成資源被浪費;搭配問題的**還要將數學性與現實性結合起來考慮;評價的形式比較單一,影響了**的深度;課堂語言不夠精煉等。

《統計》教學反思

教師:王金星

《統計》這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整理簡單資料,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分類整理資料的方法,並把經過整理的資料填在簡單的統計表裡。

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營造了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然後去探索、去質疑、去尋找答案,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衝突,讓學生主動地構建了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呈現的獨創性。

能夠用來促進學習的任何正當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由於統計實際生活中的隨機性內容在教室裡不便開展,於是,我利用課件做了乙個口袋,從口袋裡往下到處各種形狀的餅乾,讓學生體會到「數一數」不能正確地統計餅乾的個數,從而產生了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了學生自主選擇和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

二、探索的自主性。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用已有的經驗已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於是通過觀察、討論、分析,自己**出多種記錄資料的方法:有的把各種形狀的餅乾分類記錄,有的用豎線表示卡片的個數,有得則用打「√」的方法記錄卡片的個數……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動手將餅乾的個數統計出來,親身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使學生對資料的整理與歸納的思想得到了發展

三、數學的實用性。

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乙個巨大的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本課從袋子裡到餅乾,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了學生的統計意識,通過對餅乾個數的統計和分析,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了數學的價值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

教師:範麗霞

今天,我上完了《學會合作》這一課,這是一篇演講稿,文章條理清晰,說理透徹,層層深入,環環緊扣,清晰易懂,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完全能獨立讀懂。,因為演講稿是議**,既沒有故事情節,也沒有生動的描寫,如何會吸引活潑可愛的學生?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我是這樣做的:

一、抓住關鍵,長文短教

《學會合作》一文比較長,但沒有深奧的詞句,精華只是那幾個論點。理解了那幾句關鍵的句子,全文的內容也就迎韌而解了,於是我準備用一節課時間學完課文。

首先我破題入手,問:圍繞課題,文章該寫哪些內容?學生看題生疑:

為什麼要合作,怎樣合作,合作的結果怎樣。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讀書兩遍,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答案找到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明擺著,課文分三段寫的,問題的答案就是段意。

第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十分清楚,因而學習起來十分輕鬆。這一教時的教學活動是在帶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這一層面上進行,比較順利,因為課文內容淺顯易懂。

二、學以致用,提高能力

第一教時的學習應該是理解的第一層面,是淺層次的,甚至可以說是囫圇吞棗。如何發揮課文的示範作用?如何讓書上的知識內化成學生的能力?

課文用了總分總的寫作結構,先寫合作的好處,什麼是合作。接著舉例說明合作需要團結協作和自我犧牲精神。最後提出希望要求大家學會合作。

在歸納的基礎上,我不失時機問:如果讓你也寫一篇這樣的演講稿,你會嗎?你準備如何安排內容?

學生積極動腦,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30分鐘後,一篇篇激情洋溢的演講稿產生了,有《講誠信》的,有《學會助人為樂》,還有《勞動創造幸福》的……我趁熱打鐵在活動課上舉行了演講比賽,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情緒高了,寫作興趣更濃了。

長文短教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拓寬知識面,有更多的時間鍛鍊培養自己的能力;延伸課堂知識,更有可行性,演講比賽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好勝。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整個身心沉浸其中,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雙豐收,實現了教育教學雙贏!

五月份反思

三 體驗成功 小學生都有上進心和榮譽感,他們的競爭意識非常強烈,在英語課堂中我們把讀單詞 讀句子等以 買問題 的課堂形式,在課堂中採取小組或個人競爭,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你追我趕,這樣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並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小組合作方式。學生樂於參與,參與爭先,這樣就能調動...

五月份教學反思

通過五月份的教學實習,結合本學期期中考試學生的成績情況,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同時也學會了一些教學的技巧,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其中考試學生的成績還算理想,這主要歸功於我平時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注重學生答題方法的訓練,此外,我的教學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根據教...

五月份教學反思

本月中,孩子們一共學習了三個英語故事和兒歌。在這個月中,明顯發現單詞難度增加了,孩子們更容易忘記了,在課前複習上,老師問的單詞大多數幼兒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回憶後反映出來。對英語學習來說,複習是非常重要的。若在課堂中增加複習的部分必然會占用孩子們學習新內容的時間,我還需要在每節課的時候多加提醒幼兒回家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