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師秋季期末考核作業《教育心理學》

2022-02-06 23:16:14 字數 3076 閱讀 9274

期末作業考核

《教育心理學》

滿分100分

一、簡答題(每題10分,共40分)

1、 簡述馬傑的行為目標的三要素理論。

答:馬傑在他的《準備教學目標》一書,系統地提出了用行為術語陳述教學目標的理論與技術。馬傑提出行為目標有以下三個要素:

1.可觀察的行為

行為目標要用可以觀察的行為來表述教學目標。在目標表述時要使用行為動詞,如「背誦」、「解釋」、「選擇」、「寫出」等。使用行為動詞,可以使我們很容易觀察到目標行為是否實現以及何時實現。

2.行為發生的條件

行為目標中的條件要素說明了在評價學習者的學習結果時,在什麼條件下評價。行為發生的條件通常包括下列因素:

(1)環境因素:空間、光線、溫度、氣候、室內、室外、安靜或噪音等。

(2)人的因素:獨立進行、小組集體進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等。

(3)裝置因素:工具、儀器、圖紙、說明書、計算器等。

(4)資訊因素:資料、教科書、筆記、圖表、詞典等。

(5)時間因素:速度、時間限制等。

(6)問題明確性因素:指提供什麼刺激來引起行為的發生。

3.可接受的行為標準

行為標準是衡量學習結果的行為的最低要求。通過對行為標準作出具體描述使行為目標具有可測量的特點。標準的表述一般與「好到什麼程度」、「精確度如何」、「完整性怎樣」、「要多少時間」、「質量要求如何」等問題有關。

下面列出了主要的表述方式:

(1)正確的次序。如「將水的淨化過程的六個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

(2)正確的百分比或程度,一般要在80%以上。

(3)精確度,如誤差在多少之內。 (4)在多少時間內,如「8分鐘內裝好調好零件、並操作萬用表」。

2、 簡述能傾與教學的相互作用對教育實踐的啟示。

答:1.沒有適合所有學生的萬能的最佳教學法;

2.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能力傾向上的個別差異,選擇最適合學生能傾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行因材施教;

3.對於能傾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應對他們進行預先訓練,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等方面對他們加以指導,提供給他們必要的先備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傾水平。

3、 提問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教師提出與教學內容直接相關的問題時,教師可以確定學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有關的學習內容或學會了某些特殊的知識點。

(2)提問給學生提供了對理解水平進行自我監控的機會,使學生確定他們是否理解了所呈現的資訊,是否需要幫助。

(3)提問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地進行資訊加工。有助於學生理解新知識和使新知識進入長時記憶中儲存。

4、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答:1、現實地認識、承認、接受自我;2、對現實合乎常理地認識與反應,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觀念與行為;3、對挫折有承受能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禦機制;4、行為方式與社會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規;5、正常健康交往;6、統一的人格,心理保持連續性。

二、辨析題(每題15分,共30分。僅作判斷不說明理由不得分)

1、專家與新手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側重點存在差異。

答:正確。

由於專家記憶裡儲存著大量的解決問題的實際經驗,這使他們形成了眾多自動化的解題技巧,從而保證他們解題時快速、簡便,甚至不用費神。對他們來說,許多問題已經不成其為「問題」,不需再費力去尋找答案,因為答案已經是現成的、儲存在記憶中的。而新手卻需要思考一步、核對一步,步子很多。

同時,由於專家具有成百上千的解決類似問題的經驗,在記憶中形成了有組織的「案例」,他們就能更廣泛地使用「類推」策略。即使出現的問題是從未經過的新問題,他們也能迅速從記憶中尋找相似「案例」,並應用其中的解題方法。

2、外部強化能提高動機水平,所以是萬能的,應在實踐中極力推崇。

答:錯誤。

外部強化雖然能夠提高外來動機,但也存在著明顯的***——損傷某些活動的內在動機。對於人們本來有興趣的活動,或者說本來能夠由內在動機激發的行為,由於外部強化的介入,而且這種獎賞又太過顯眼,簡直成為一種賄絡時,使人們行為的結果似乎就是為了獲得外部獎賞,從而損害了內在動機和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外部獎賞的破壞效果主要出現在所獎勵的只不過是完成任務本身,而不是出色地完成任務的情況下。

外部強化對內在動機的損害是以學習者的認知為中介的。研究發現,當學生完成了很容易的學習任務之後獲提表揚時,他們會將這種表揚看作是教師認為他們低能的標誌,因而損傷了內在動機。另外,外部強化的使用還易使學生的注意範圍變窄,只關心考試、分數和獎賞,而忽略對所學內容本身的掌握。

根據上述分析,當我們運用外部強化激發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慎重。對於學生本來有內在興趣的學習活動,要避免由於外部獎賞而損害其內在動機;對於學生一開始就缺乏興趣的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運用外部強化去激發學習動機並使學生最終對學習活動本身產生興趣。

三、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 奧蘇伯爾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包括那些方面?

答:(1)課堂教學原則: 奧蘇伯爾根據有意義學習過程,提出了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兩條原則.

漸進分化原則指教學要先教一般或廣泛的概念,再將其分解成具體或初級的觀念,通過逐步分化,直到最廣泛的概念分解為最初的概念. 綜合貫通指在教學中比較觀念間的相同與不同點,在觀念間建立聯絡. 兩條原則是相輔相成的.

(2)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策略——先行組織者。組織者先於學習材料之前呈現的乙個抽象水平較高的引導性材料,新舊知識聯絡的橋梁,使新知識順利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去。組織者最適宜在兩種情況下使用,第一,若學生缺乏上位觀念同化新知識,則設計乙個陳述性組織者;第二,若有同化性知識的適當觀念,但不清晰或不鞏固或對新舊關係辯不清,則設計乙個比較性組織者。

2、 論述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答:學習理論:1、建構主義認知論:

(1)認識是主動建構過程,即所有知識都是建構出來的,(2)在建構過程中已有的認知結構發揮重要作用,並在不斷發展中。2、建構主義學習觀:(1)學習是學習者運用自己的經驗積極地建構對自己富有意義的理解,而不是去理解那些已經組織好的形式傳遞給他們的知識。

(2)學生的學習是在學校特殊環境中,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主要是文化繼承的行為。(3)學習的結果是圍繞著關鍵概念建構起來的網羅結構的知識。

在教學中應用:1、教學是教師指導和促進學生按自己的情況對新知識進行建構活動,最後建構起關於知識的意義。2、教師成為學生學習促進者。

3、學生主體、實際情況、協作學習和充分的資源是促進教學的重要條件。4、教師要靈活採用隨機通達教學、情境性教學、支架式教學和互動式教學等方法。5、強調自上而下的教學設計。

東師2023年秋季《學前兒童心理學》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業考核 學前兒童心理學 滿分100分 一 名詞解釋 每題5分,共30分 1 主體我 答 主體我 是乙個 者 agent 行動者 心理功能的執行者。主體我 作為執行者,有一定的功能,如控制衝動 計畫未來,監控並評價自己的進步 控制自我表現的方式。2 社會性 答 社會性是社會性動物的意識的表現,它...

2023年秋季《幼兒心理學》期末考核

期末作業考核 幼兒心理學 滿分100分 一 名詞解釋 每小題5分,共30分 1 空間知覺 答 空間知覺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知覺,是由視覺 聽覺 運動覺等多種分析器聯合活動組成的。空間知覺包括方位知覺 形狀知覺 大小知覺。2 注意的轉移 答 從注意的轉移是指根據任務主動 及時的從乙個物件或活動轉移的另乙個...

東師18春《教育學》離線作業期末考核

期末作業考核 教育學 滿分100分 一 判斷並說明理由 每題1分,共10分 1 教育的物件是人,但教育的出發點則是社會。2 教師的勞動具有很強的創造性。3 x 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性作用。4 人的遺傳素質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可塑性。5 人的本質是一切現實社會關係的總和。6 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